论文导读::而没有关注整体编程风格的统一。又重申了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方法。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思想已经有了全面改观。
论文关键词:关注,学生,主体,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过程。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 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关注,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1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关注,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课堂教学的转型需要教师把数学教学更多地视为一个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的过程毕业论文格式。因此教师应该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一、关注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
有效的教学设计是为使教学更加有效,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关注学生发展的设计,它是最终目的是要有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所以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眼光来阅读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起点,这是有效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如:人教版九年级上24.4.《弧长和扇形面积》是介绍圆的弧长和扇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应用问题的,因此我作了如下设计:
(老师口问,学生口答)请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
1.半径为R的圆的周长是多少?圆的面积是多少?
2.什么是弧?什么叫弧长?
(小黑板)请同学们根据圆的周长C=2R独立完成下题:设圆的半径为R,则:
1.圆的周长可以看作______度的圆心角所对的弧.
2.半圆(180°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_______.
3. 90°、60°、1°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分别是_______.
老师点评)根据同学们的解题过程,我们可得到:
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为
扇形的定义:由组成圆心角的两条半径和圆心角所对的弧围成的图形是扇形。
请同学们结合圆心面积S=R2的公式关注,独立完成下题:
1.该图的面积可以看作是_______度的圆心角所对的扇形的面积.
2.设圆的半径为R,半圆(180°的圆心角所对的扇形)的面积S扇形=_______.
3.设圆的半径为R,90°、60°、1°n°的圆心角所对的扇形面积S扇形=_______.
老师检察学生练习情况并点评。
因此:在半径为R的圆中,圆心角n°的扇形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中让他们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同时反复练习,知识也就自然记住了。
教学设计者首先要关注、了解教学的对象——学生。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该重点进行辅导,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或不讲,从而抓住教学的关键设计教学环节。
二、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思考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关注,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就是脱离实际。”教学中应尽量优化以“生活”为背景的教学摘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极力将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的实践活动毕业论文格式。
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可以引领学生置身其中,拨动心弦,激发欲望。例如,在教学《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中的一个问题:
某商场将进价40元一个的某种商品按50元一个售出时,能卖出500个.商场想采用提高售价的方法来增加利润。已知这种商品每个涨价1元,销量减少10个,(1)为赚得利润2750元,售价应该定为多少?(2)能否赚得利润10000元?如果能,请求出售价应该定为多少?如果不能关注,说明理由。
在这个问题中,学生遇到的学习障碍是:弄不清楚商品上涨单价与商品销售数量之间的关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设计了以下的表格,让学生独立填写,完成后小组交流品评:
售价 ( |
涨价 ( |
进价 ( |
销售减少 个数(个) |
实际销售 数量(个) |
利润 ( |
总利润 (元) |
50 |
||||||
51 |
||||||
52 |
||||||
53 |
||||||
… |
||||||
x(x ) |
表格中1、2、3、4行的数值都是很容易算出的部分学生算到第3行,就得出x与总利润的关系了,还有个别学生在算完售价53(后还没有找到x与总利润的关系的,就继续多定两个售价算算,最终都能找出x与总利润的关系。问题也就顺利解决了。
小组同学在互相交流、分析、评议中自己总结得解题的规律和权略。这种貌似平常的合作,并非个体技能简单的相加关注,而是学生在思想与思想的交锋、磨合、补充、沟通的基础上达到学习的理想目标。这样的学习活动会让每个同学的脸上都洋溢着自信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
三、让学生动手动脑从实践中探究新知
数学活动如果局限于题型训练,将导致模仿与记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才能使学生有效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量量算算、剪剪拼拼、动手又动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教学“测量物体的高度”时,过去老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现在我改变了教法,课前每个4人小组自备皮尺毕业论文格式。上课时把课堂拉到操场,每个小组一个成员站在阳光下,其他成员负责测量身高及影长,并计算比值,各小组交流关注,总结结果:身高与影长的比值相等。然后各小组各自在操场周边选择适当的物体,如旗杆、教学楼、大树等测量它们的影长,继而算出它们的高度。下课前,再让各小组责测量刚才那个同学的影长,发现影长改变了,一下子,同学们议论纷纷,众说纷纭。新的发现带来新的突破,引起不少学生的兴趣。一个同学抬头看了看太阳,说“太阳偏移了。”面对一个个新的发现成果,学生兴奋不已,下课铃响了,大家仍意犹未尽。
参考资料: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郭思乐著
上一篇:一元二次方程中的陷阱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