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针对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当今社会,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敌对分子和犯罪分子具有比过去更多的犯罪手段和犯罪形式。他们利用现代网络设施和交通工具,使得作案的空间和时间都得到空前的扩展和延伸,跨省、跨国犯罪屡见不鲜,执法的地域性受到严竣挑战。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的“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协同作战”,出路只有实施科技强警,实现警务网络化、信息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实施科技强警与信息化,实质上就是警察执法工作现代化、信息化,也就是数字化警务。
为实施科技强警战略,公安部在全国公安机关中开展了“金盾工程”。金盾工程的总体建设目标是:在现有的公安工作信息化基础设施和装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建成并不断完善全国公安信息网络和全国公安信息系统,推动公安各业务系统的应用,与全国信息化水平相适应,实现以全国犯罪信息中心为核心,以各项公安业务为基础,以“数字化警察”为目标的信息共享和综合利用。
实施“金盾工程”以来,公安信息网络建设、应用系统建设、标准规范建设、安全保障系统建设、运行管理体系建设等均以超常的速度在构建发展,尤其是信息网络建设飞速发展。目前,全国大多数省市公安机关一级主干网(部省级)、二级主干网(省到地市)和部分三级网(市到县级)已基本建成,并在现实斗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999年7月开始的全国“网上追逃”示范工程取得了辉煌成绩便是明证。实践证明,科技支持下的“数字化警察”在严打整治、“追逃”、“打拐”、“打黑除恶”等一系列专项斗争中,发挥了很大威力。
一、多媒体技术在警务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是指使用计算机交互式综合技术和数字通信网络技术处理多种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和声音,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成为一个交互式系统。
(一)警务多媒体技术系统建设现状
多媒体技术是全国公安通信网络建设的重要部分,其中包括公安专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公安专用电话网络系统、全国公安保密电视会议系统、公安专用移动无线通信网络系统。它集通信,机要,110、119、120三台报警指挥,网监和科技等多项业务于一体,是公安系统的一把破案尖刀。
目前,全国公安通信网络已初具规模,一、二主于网均已建好,三级网的建设已完成70%以上,全国约30 010的基层公安派出所以数字专线方式接入到公安信息网,实现了基层公安民警直接利用公安信息网办理各项公安业务工作。
(二)警务多媒体技术的具体应用
一是组织指挥从人工判断型向智能辅助型转变。运用有效的智能辅助手段,通过对信息、资料、反馈的有效整合,为指挥者提供最准确、最快捷的决策指挥依据。利用警务综合平台、集成通信系统、图像传输系统、电视电话会议系统、视频点播系统以及公安网络,把现代指挥的基本要素——指挥、控制、通信与信息紧密联系起来,使领导指挥迈入“人机结合”的智能化阶段。一旦发生暴力恐布案件和重大突发事件,从接报警情开始,市局指挥平台就可以启动网上各项预案库,自动生成相关处置方案,供领导比较、选择;根据查询要件,自动搜索案件相关资料,供领导决策参考;并综合应用警用地理信息、视频监控、GPS卫星定位等系统,自动划定布控范围和设卡位置,同步显示警力分布状况和勤务状态,供领导指挥调度,直接快速下达指令,缩短了从决策到执行的传达时间,提高了指挥效率和能力。
二是上下级沟通从垂直单向型向扁平交互型转变。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是管理艺术的精髓。传统的领导方式,决策信息是从上往下垂直传递,决策者与执行者缺乏有效互动、沟通。而信息化具有即时性强、辐射面广和交互性强等特点,在深化沟通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工作日志、绩效考核等系统,实时反映了民警的勤务状态和工作绩效。各级领导可以通过网上批注、发送邮件等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各地在网络上开辟了“局长信箱“领导阅评”“警务论坛”等栏目,给领导和民警提供了上下互动、直接交流的机会,成为领导广开言路、民警建言献策的桥梁,缩短了沟通距离,创造了和谐的警务工作环境。
三是建立了网上办案平台,在系统中依法设定了不同岗位的权限,各级领导、办案民警,按权限进入系统,履行办案、审核、审批、监督等职责,把执法责任落实到每个执法环节,实现了从立案到处理各个环节的全网络运行和全程监控。从而,以信息系统规范了业务流程,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了人为因素对执法办案的影响,有效地解决了程序违法问题,切实保证了执法办案的公正性和透明度,促进了警务执法监督正规化。
通过建立报警求助电话同步录音系统,不仅加强了对窗口单位的监督管理,而且改变了以往公众投诉、报警、求助问题无法甄别的情况,为调查取证提供了依据:通过完善继续盘问网上督察系统,解决了基层办案单位报备部门不统一的问题,遏制了超范围、超时限盘问情况的发生;通过建立强制措施、涉案物品网上督察系统,加强了对采取强制措施的监督检查,促进了依法办案。
四是通过公安互联网、窗口单位电子触摸屏等信息化手段,深化警务公开,促进权力阳光运行和服务规范化,实现了服务内容“四公开”,即:公开办事制度、服务标准-和服务规章;公开警务工作规划、重要情况通告、重大案件侦办情况;公开承诺的便民措施,包括具体办事条件、办事要求、办事程序、办事时限等;公开办事纪律和廉政勤政制度、公布监督举报电话、设立政务公开电子信箱。通过警务公开,增加了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了解,使公安工作处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走上了阳光运行轨道,规范了服务内容。
五是突出互联网的服务功能,在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工夫。将网站与电话语音自动应答、传真自动回复、手机短信等多个平台整合到一起,逐步将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各类数据库,如护照办理、车辆、驾驶员信息等,全部实现网上运行。群众可以方便地浏览相关信息、知晓办理流程、直接下载56种表格,足不出户便可先行办理相关申请,双向互动,拓宽了民警服务渠道。
六是建立户政受理中心、出入境办证大厅、人财物报失中心、盲流乞讨救助中心和电子路考场等,大力推行“一站式”“一证式”和“一卡式”等服务形式。实行市内户口“一站式”办理,10分钟即可完成,提高了服务水平。实行驾驶证照无纸化考试,桩考、路考电子化,统一考试标准,规范评判方法,减少人为因素,使考试工作更加公平、公正。
二、数据库技术在警务中的应用
数据库是管理数据的一种新技术,其主要目标是解决数据管理中数据的获取、编码、组织、存储、访问和处理等问题。数据库将信息系统中大量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式组织起来,提供数据存储、维护、检索和处理等功能,从而使信息系统能方便、快捷、准确地从数据库中获取所需的信息。数据库是信息系统的关键所在。
(一)警务数据库技术系统建设现状
数据是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数据,就没有信息化。因此,公安工作各警种业务需要的数据库是当前公安工作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警务信息数据技术的应用系统主要由警务综合平台、数字化防控系统和办公行政管理系统(OA)三大部分组成。警务综合平台已成为警察内部的信息采集应用平台、办公办案工作平台和警务监督管理平台,规模效益不断显现。同时,实现了与公安部“金盾工程”数据库的对接,信息资源更加丰富。数字化防控系统包括指挥调度、视频监控、智能化警务查报站、旅馆业管理等系统。其中,指挥调度信息系统集图像监控、“三台合一”接报警系统、GPS指挥调度系统等为一体,功能完备、技术先进。
在我国各警种如国内安全、经侦、治安、刑侦、出入境、监管、交管、禁毒以及综合办公、人事、装备等信息系统中,目前都建立了为各自业务工作服务的专门的数据库,包括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刑侦信息系统、出入境信息管理系统、监管人员信息系统、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全国经济犯罪信息系统、全国消防信息系统、全国禁毒信息系统、办公管理信息系统、全国公安基础信息系统、全国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控中心、全国公安快速查询综合信息系统( CCIC)(即全国犯罪信息中心),以及另外一批公安专用的保密系统。
人口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常住人口管理信息系统、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工作对象管理信息系统。
刑偾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刑事案件信息系统、违法犯罪人员信息系统、涉案物品管理系统、指纹自动识别系统。
出入境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证件签发管理信息系统、出入境人员管理信息系统、出入境人员及证件的管制系统。
监管人员信息系统主要包括:看守所在押人员信息系统、拘役所服刑人员信息系统、行政(治安)拘留人员信息系统、收容教育人员信息系统、强制戒毒人员信息系统、安康医院被监护人员信息系统。
交通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全国进口机动车辆信息系统、机动车辆管理信息系统、驾驶员管理信息系统、道路交通违章信息系统、道路交通事故信息系统。
办公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指挥中心信息综合管理系统、文书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统计信息系统、机要综合通信信息系统。
全国公安基础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常住人口索引信息系统、枪弹档案信息系统、出入境口岸检验信息系统、全国机动车(船)索引信息系统、全国机动车驾驶员索引信息系统。
CCIC系统主要包括:在逃人员信息系统、失踪及不明身份人员(尸体)信息系统、通缉通报信息系统、被盗抢、丢失机动车(船)信息系统等。
城市公安综合信息系统建立与公安业务紧密结合的网络化综合信息系统和相互关联的业务信息数据库,实现了信息的综合采集、管理和利用,实现了对实战部门全面、快速、准确的信息支持,提高了公安机关的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和科学决策能力。
另外,国家还建立了中文公安学图书书目库及全文库、警察学外文原版书目库、警察学外文期刊题录库、中文公安学题录库和全文数据库、公安科技论文库、图片库(照相图谱、法医图谱、枪支弹药谱、足迹、手印图谱)、各类典型案件侦破数据库、公安科技成果专利库与公安专业相关学科导航库等。这些数据库已在公安教育和公安业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警务数据库技术的重要应用
一是实行网上作战,提高了破案攻坚水平。坚持情报主导侦查,整合案件、指纹、DNA、旅馆业、机动车修理等各类信息系统,集聚破案资源,进一步完善了刑侦情报体系。利用警务综合平台的自动交叉比对、精确检索、模糊查询和直接提供犯罪线索等功能,大力推行以信息为先导的主动进攻型多元侦查模式,积极开展网上排摸、网上串并、网上查证、网上缉捕、网上举证。实战中,三分之一的刑事案件是通过平台破获的;80%的逃犯是通过平台抓获的。特别是对杀人等重大案件,基本上不再搞大规模排查,而是通过平台查证布控。
二是强化网上研判,提高了治安防范水平。依托警务综合平台,将每个接处警的情况、每名嫌疑对象的盘查、每起案件的侦办,以及获取的其他有价值线索,分门别类地录入各类信息系统,并及时汇集到信息中心数据库,为综合研判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支撑。同时,不断梳理高发案区域、时段等要素的轨迹和规律,及时发布研判成果,指导基层科学确定巡逻方式、路线和时间;并把地面、水上、地铁内部巡逻防范,与警务直升机空中巡逻、社会面视频监控系统、智能化查报站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水陆空地一体化防范格局。
侧如,南京市公安局针对南京市街面抢劫、抢夺案件多发的治安状况,利用警务综合平台对个案、系列案进行分类研判,部署开展了一系列矛头准、攻势猛、见效快的专项行动,对不法分子进行了有效的打击和遏制。另外,通过平台研判,发现当前医患纠纷突出,牵扯警力较多,于是又在全市三级甲等医院和区县级医院,分别设立了8个警务室、48个报警点,实行警力定点投向,防止了医患纠纷的激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是严密网上控制,提高了动态管理水平。从实战需要出发,建成了社区民警警务平台,对实时掌握流动人口情况、强化违法犯罪高危人员管控,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平台具有对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寄住人口、房屋出租户等的管理功能,一点采集、全局共享。社区民警在登记管理辖区人口信息时,平台可以对有寨底人员、高危人员,自动进行管理提示,及时发现违法犯罪人员。
四是网上考核警务绩效。通过“警务平台绩效考核系统”平台量化工作标准,形成考核数据,赢接对基层民警每天的警务活动进行评估,实行网上记分考核和自动排名。网上考核机制,发挥了目标管理的竞争激励和导向作用,拉动了全局整体业务水平的提升。同时,依据民警网上绩效排名,管理部门可以直接确定年度评先创优人选,确保了这一工作的权威性、客观性、公正性。
五是以加强数据挖掘为重点,推进深度应用。数据挖掘是近年来数据库和智能化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已成为公安信息化的未来发展方向。数据挖掘可视为 一种深层次的新型数据分析方法,它与传统的数据分析(查询、报表、联机应用分析等)的本质区别是:传统数据分析是显性的、人们能够直接感知的信息,而数据挖掘是从大型数据库或数据仓库中提取隐含的、事先未知而又潜在有用的信息。积极拓展警务数据挖掘,在警务信息搜集方面,利用搜索引擎技术,自动对数据进行清理、去冗,缩短变原始信息为警务情报的时间。在警务信息分析方面,利用关联规则分析技术,发现隐藏在警务数据之中,不易被发现的关联事件,如“不同地区同一时期某类案件的发案规律性”、“同一地区不同时期某类案件的发案规律性”,等等。由此揭示犯罪活动的原因和条件,为制定科学的打防决策提供依据。
三、图像处理与识别技术在现代警务中的应用
图像处理与识别包括图像数字化、图像变换、图像增强、图像编码、图像分割、图像特征提取、图像识别等。图像识别又称模式识别,是利用计算机对痕迹、声像、图形、手写文字等图像数据,根据有关特征进行分类和识别的一门学科,是计算机研究的方向之一,属予AI(人工智能)研究范畴。
我们常说“一幅图胜过于言万语”,“数字图像”正是将传统照片或录像带模拟讯号经取样、加工、分析并数字化后面便于存储和识别的“一幅图”。随着理论的水平的提高与VIS(集成电路)革命使计算机科技的进步,AI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公安的科技水平和快速反应能力,为“科技强警”战略的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也极大地促进了公安业务现代化的建设。
(一)警务图像处理与识别技术系统建设现状
1.实时化的警务信息通信系统
图像信息通信网络建设,确保在移动状态下,可随时调看实时和历史图像信息。加强警务地理信息平台建设,利用指纹自动识别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技术,对具有地址标的警务信息,进行空间化数字管理。同时,通过二维及三维图形化表现形式,确保民警直观实时了解、掌握案(事)件的发展、变化状况。
2.动态化的警务数字防控系统
依托移动接入网,建设移动警务接入应用平台,集警用GPS指挥调度、移动警务查询、移动图像传输、统一短信平台、卫星数据传输等于一体,提高综合防控能力。继续推进社会面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发挥其在预防犯罪中的警示威慑作用、在动态控制中的发现预警作用、在侦查破案中的追踪锁定作用。
3.智能化的警务指挥控制系统
以案(事)件为触发源,以布控机制为核心,以人员、物品、场所机构、地点轨为依托,建立快速反应与协同作战体系,提高第一时间警力出动、先期处置的能力。同时,采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技术,打造“公安情报信息平台”,构建智能辅助决策系统,确保警力投入、勤务模式、管理机制的精确高效。
(二)警务图像处理与识别技术的具体应用
1;安全监控与自动控制
利用计算机控制的数字化闭路电视和设置在重要部位的自动监控设备,随时可以发现监控对象的变化。还可以用计算机控制报警,这比利用其他监控方法更优越。在警卫监视、侦查跟踪、交通管理、智能通讯和消防指挥调度等方面,各种监控系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X光等计算机监测系统,可以对反恐怖、检查易燃易爆物品、缉私和查毒等进行实时控制,效果十分显著。
2008年3月22日23时许,广西环江县夜深人静,有两个歹徒抢夺一名单身妇女的挎包后还未逃出200米远,就被民警赶到逮个正着。该县公安局局长韦焕林揭开了这个“谜底”:数十个监控摄像探头如同火眼金睛盯住全城重点要害部位,只要有个“动静”,自动报警系统就会报警,民警不仅能够在5分钟内赶到案发现场抓现行,还能把疑犯作案的全过程记录下来。这个案件说明,图像处理与识别技术在现代警务中的应用使广大一线公安民警变得“耳聪目明”,破案率快速提高,群众的安全感也明显增强,初步形成了以打击、防范、管理、保障四大系统为支柱的科技强警布局。
2,法医鉴定与物证分析
AI的一种具体应用是专家系统。应用AI的各种技术,将业务专家的知识和经验以适当的形式存入计算机,利用类似专家的思维规则对原始数据进行逻辑或可能性的推理、演绎,作出判断和决策,就形成了一种基于知识的信息系统,即专家系统。利用专家系统进行法医鉴定与物证分析,如利用碎尸局部肢体的有关数据,就可以用专家系统推断出被害人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死亡时间等;利用案发现场的颅骨就可推断出人的相貌、性别等。匿前,国内外有许多这类鉴定系统,较先进的当属铁岭市公安局213研究所由兰玉文主持开发的计算机颅像重合鉴定系统。1998年,铁岭市发生一起焚尸案,案发现场除了一堆颅骨,没有任何线索,因此查找尸源成了破案的关键。当时正是由于使用了该颅像重合鉴定系统,重现了被害人的照片,只用两天时间,案子就告破了。目前,该鉴定系统已接收全国500多起涉及颅骨鉴定的案件,为侦查破案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另外,在DNA检测、扫描电镜等仪器分析、光谱分析、炸药用量分析、毒品毒物分析、各种化学成分分析和犯罪现场遗留物的鉴定分析等方面,AI技术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图像识别与防伪鉴别
(1)痕迹鉴别。痕迹鉴别是被广泛应用于查证、揭露和证实罪犯的一种有效技术手段,主要包括:指纹鉴别、掌纹及皮肤纹鉴别、枪弹痕迹鉴别、凶器及作案工具鉴别和汽车轮胎等其他痕迹鉴别。如“指纹自动识别鉴定系统”利用计算机对指纹进行自动识别,并与人工认定相结合效果十分显著。
(2)人像组合与识别。根据目击者提供的犯罪嫌疑人相貌特征信息,可由计算机人像识别系统进行人像组合,也可以进行照片的自动识别,而且还可以根据模糊不清、难以辨认的照片、录像带等,利用计算机的图像增强技术和图像恢复技术,经过数字图像处理,达到十分满意的效果。比如,由清华大学和公安部有关部门联合研制的“名捕TM删侦用计算机痕检、文检处理系统”等软件在公安业务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票证、印章鉴别。护照、钞票、支票、银行信用卡、股票、国库券、发货票身份证、产权证、工作证等有价证券统称为票证,一般票证所采取的防伪措施是利用高新技术在票证上印刷上特殊花纹、加金属线和荧光材料等。但这些防伪标志难以自动检验又不能绝对防伪。目前,国内外伪造票证、印章等现象时有发生,经常以假乱真,难以发现,给社会造成很大混乱。除了用一些简易的紫外线等方法检验外,最好将形成保护信息转换成代码均匀散布在票证上,鉴别时只需将保护信息代码提取出来由计算机进行自动识别,如直接通过刷卡扫描等方式即可鉴别真伪。
(4)文字、声音等辨识。对于手写文字,计算机采用的是特征对比辨识方法,这种辨识方法不仅速度快,而且非常准确。声纹是语音的一种记录形式,利用频率、波形分析装置扫描记录这些声纹,就可以辨别出不同的声音形成的声纹。另外,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 AI)技术对虹膜、耳型、视网膜、牙齿、遗传密码等人体生物特征进行鉴别。我国在文字、声音等方面的识别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