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是一种普遍现象,而警察因其职业的特殊性,经历挫折的机会比一般人更多。事业不顺、家庭不和、知音难觅、病魔缠身等各种各样的挫折都会引起警察内心的紧张、焦虑,甚至挫伤警察工作的积极性,失去心理平衡,引起身心疾病。因此,对于警察来说,了解挫折心理的本质,从而把握它、控制它、战胜它显得势在必行。
第一节警察挫折概述
一、警察挫折与挫折承受力
(一)警察挫折及挫折感
警察挫折是指警察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由于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无法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时所产生的消极情绪状态。挫折,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碰钉子”。
某派出所所长在近20年的从警生涯中多次立功,受到十余次嘉奖,并被授予“优秀民警”“优秀侦察员”称号,事业上一帆风顺。然而就在这时,他遇到了让他不能面对而导致犯罪的人生挫折。2000年9月,他开着警车在路上巡检时发现一个小女孩蹲在路边无助地哭泣,他赶紧停车询问情况。原来,小女孩和她妈妈在商场买东西时走散了,他立即带小女孩到商场寻找妈妈。五六分钟后,他带小女孩找到了妈妈便回到警车上离开了此地。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他违章停车被一记者 拍了下来,并曝了光。此后,在2000年10月的“三项教育”活动中,他成了参加学习的一员,他感到很委屈。两个月的学习结束后,他被借调到市局某处,2001年4月被免去了派出所所长职务。他这个壮汉就没有什么事可做了。他不适应轻松的环境,也无法面对周围同事对他的议论,于是他想到了出国,他先与妻子离婚,天天呆在家中补习英语,当费尽周折办了出国护照后,却又被告知公安于警获准出国的可能性极小,失望的他产生了了却一生的想法。后来,他因盗窃罪被判刑11年。
这位所长在工作中遇到了挫折后,产生了失望、沮丧、绝望等消极情绪,这就是所谓的心理挫折。
挫折包括三方面的含义。
一是挫折情境。挫折情境指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内外障碍或干扰等情境因素,如考试不及格、干部没选上等。
二是挫折认知。挫折认知是指对挫折情境的认知与评价,这种认知与评价的过程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
三是挫折反应。挫折反应是指在对挫折认知评价的基础上,产生的情绪或行为反应,如愤怒、攻击、紧张、焦虑、退缩、逃避等。
在这三种因素中,挫折认知是最重要的,挫折反应的性质及程度,主要取决于挫折认知。一般来说,挫折情境越严重,挫折反应越强烈,反之则轻微。但是如果主观上将别人认为严重的挫折情境,评价为不严重,那么他的挫折反应就会很轻微;反之,如果他将别人认为轻微的挫折情境,评价为严重,那么他的挫折反应就会很强烈。有时即使没有挫折情境或事件的发生,有挫折认知的人也会产生诸如焦虑、恐惧、担忧甚至敌对、攻击等挫折反应。“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说的就 是这个道理。
形成挫折需要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
一是具有必要的需要、动机和目标:
二是需要满足动机或达到目的的手段或行动:
三是要有挫折情境的发生:
四是对挫折必须有所认知:
五是对挫折有消极的情绪反应。
(二)警察挫折产生的原因
1.客观原因
心理挫折产生的客观原因,主要是指外界事物或情境阻碍警察达到目标而使警察产生的动机受挫,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种主要因素。自然因素是指个人不能克服的自然灾害,比如,人的生老病死和各种天灾人祸等因素;社会因素是指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遭遇的政治、经济、风俗、伦理道德、工作及家庭等因素的影响。社会因素给警察造成的心理挫折比较复杂,给警察带来的干扰和阻碍往往也比自然因素大。比如,在家庭中,由于没有时间照顾老人、教育孩子、操持家务,致使老人病情恶化,子女升学、就业出现困难或夫妻关系紧张等,这些因素都会使警察产生挫折感。在工作中,由于工作不顺心、人际关系紧张、职务得不到及时调整、遭遇诬陷排挤或亲眼目睹战友被犯罪分子残害等,也会使警察产生挫折感。
在社会生活中,由于警民关系紧张,警察在执法过程中经常遭到群众的误解、围攻,甚至打骂。由于社会风气不正,受地方保护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影响,案件久侦不破,很难进行,而上级领导要求限期结案。诸如此类的社会因素对警察的心理影响是巨大的。
2.主观原因
导致警察心理挫折的主观因素是指由于警察个人的心理因素而带来的阻碍和限制,包括警察生理条件的限制,动机间的冲突,能力与期望间的矛盾等。不良的生理状况也容易导致警察心理上的挫折感。比如,一些警察因长期工作在第一线而患上慢性病,身体虚弱,担心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从而产生挫折感。心理因素主要是指警察个人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主导心境、能力水平及个性品质等因素。心理因素对警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警察个体对自己认识不足,成就动机过高或者过低。成就动机过高,超出了个人的实际能力,目标得不到实现,便会产生挫折感;如果能力很强,但动机水平较低,则会产生空虚无聊情绪,也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挫折感。此外,缺乏相应的知识经验也是警察产生挫折的一个心理因素。在警察的实际工作中,如果自己没有被领导重视,一直未能晋升或是自己在工作中出现了严重失误,而警察本人意识到导致这些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南于自己的知识水平有限或自己的工作经验不足,这时警察也会产生挫折感。
(三)警察挫折承受力及影响因素
所谓挫折承受力,是指警察在遭遇挫折情境时,能否经得起打击和压力,有无摆脱和排解困境而使自己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一种耐受能力。亦即警察适应挫折、抵抗和应付挫折的能力。
一般来说,挫折承受力较强的警察,往往挫折反应小,挫折时间 ,挫折的消极影响少;而挫折承受力较弱的警察,则容易在挫折面前不知所措,挫折的不良影响大而易受伤害,甚至导致心理和行为的失常。因此,挫折承受能力的强弱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素质与健康水平。许多警察的心理问题就是由于遭受挫折而又不能很好地排解和调适造成的。增强挫折承受能力,是获得对挫折的良好适应和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影响挫折承受力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理条件
一个身体健康、发育正常的警察,一般对挫折的承受力比一个疾病缠身、有生 理陷的警察强。比如,前者不怕偶尔的饥寒交迫,可以熬夜,也可以长时间工作而不感到疲劳,因而可以经受更大的挫折。这是因为挫折会引起人的情绪及生理反应,给人的心理带来压力及紧张感,对体弱多病者则会加重病情,甚至发生意外。国外有人研究发现,体弱多病者与身体健康者在丧偶后一年内,前者比后者发病率高78%,死亡率高三倍多。看来,健康者更应珍惜“健康”这一宝贵财富。
2.过去的经验
国外曾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对一组幼小的白鼠给予电击及其他挫折情境,使其产生紧张状态,然后让它们正常生活。长大以后,这组白鼠就能很好地应对挫折引起的紧张状态。而另一组没有受到这类挫折刺激的白鼠,长大后遭受电击等痛苦刺激时就显得怯懦和行为异常。对人来说也是如此。在婴、幼儿时期所受的刺激,可使成年时期的行为更富于适应性和多变性。相反,极少受到挫折,一贯顺利、总受赞扬的人,就没有足够的机会学习和积累对待挫折的经验,他们的自尊心往往过于强烈,对挫折的承受力较弱。
3.挫折频率
如果是“屋漏偏逢连阴雨,船破又遇顶头风”,一个人接连遭受挫折,频率过高,挫折承受力必然会大大降低。
4.认知因素
认知是指人们对周围事物的想法和观点,也就是人的认识活动。挫折刺激正是通过人的认知而作用于情绪,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行为反应。由于认知不同,同样的挫折,对每个人造成的打击和心理压力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虚荣心强的人对挫折的知觉感受性高,承受力低。因为虚荣心强的人通常将名利作为支配自己行为的内在动力,一旦受挫,目标没有达到,就会因为虚荣心没得到满足而难以忍受。
5.个性因素
个性是一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和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个人兴趣、世界观都对挫折承受力有重要影响。
性格开朗、乐观、坚强、自信的人,挫折承受力强;性格孤僻、懦弱、内向、心胸狭窄的人,挫折承受力低。当人们对某种东西有浓厚的兴趣,一心钻研,在别人看来是很苦的事,他们却乐在其中,挫折承受力就强。诺贝尔研究炸药的过程中,多次发生爆炸事故,弟弟炸死,父亲重伤,自己也有几次生命危险,却终获成功。可见,个人兴趣也是应付挫折不可忽视的因素。
6.社会支持
正如人们常说的:“一个痛苦两人分担,痛苦就减轻了一半。”当一个人感到有可以依赖的入在关心、爱护和尊重自己时,就会降低挫折反应的强度,增强挫折承受力。
二、警察挫折反应
警察遭遇挫折时,会作出各种各样的反应。有的反应是理智的、积极的,有的反应是冲动的、消极的;有的反应是直接的,立即表现出某种情绪和行为,有的反应是间接的。
警察受挫时的理智反应表现为冷静、客观地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减轻或避免不良反应,调整目标,总结经验,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达到目标。积极的自我防卫是用理智的方法对抗挫折的重要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升华
有些警察将挫折给自己带来的负面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2.调整目标、改变策略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遭遇阻碍,会使有些警察重新思考自己的能力水平、知识结构,从而改变策略,重薪鼓起勇气实现目标。
3.补偿
补偿是指因在某一方面遭遇挫折,而暂时放弃,用另一方面的成功加以补偿。
警察受挫时的折中反应表现为妥协,这种方式不具有积极意义,也不具有消极意义,只是能够维持心理平衡。妥协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自我安慰
自我安慰是指警察遭遇挫折后,找出种种理由为自己辩解,进行自我安慰,这种方法也有人称之为合理化辩解。合理化辩解有助于精神安慰,比如,有的警察没有得到晋升,心里很不是滋味,但在别人面前却说“当上官,操心多,自己幸亏没被选上”。
2.责任推诿
有些警察遭遇挫折后,不是分析自身的原因,而是把责任推向他人,埋怨他人,以减轻自己的焦虑和不安。对于一些严重的挫折,互相推诿往往会弓f起人际关系紧张或冲突。这时,这种方法起的是消极作用,而不是积极作用。
警察非理智情绪反应则表现为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和攻击、退化、固执、自杀等不良行为反应。
1.情绪反应
警察受挫时在非理智状态下会产生如愤怒、焦虑、沮丧、冷漠、绝望等不良情绪反应。 (1)愤怒
愤怒是警察受挫时的常见情绪反应。表现为咆哮、怒不可遏、歇斯底里等。在 愤怒情绪支配下,最容易导致警察的施暴行为。
(2)焦虑
警察在受到挫折后,情感反应是非常复杂的,它包括自尊心的损伤、自信心的丧失、失败感和愧疚感的增加,最终导致产生紧张、不安、忧虑、恐惧等复杂心情,概括为焦虑。焦虑是遭受挫折后常见的一种心理反应。适度的焦虑,对提高效率、发挥潜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过度焦虑是有害的,严重的会导致心理疾病,发展成焦虑症。
(3)冷漠
这是一种与攻击相反的行为反应。有些警察遭遇挫折时表现出无动于衷、漠不关心的态度,似乎毫无情绪反应。其实,冷漠并非不包含愤怒的情绪成分,只是个体把愤怒暂时压抑,以间接方式表现出来而已。这种表面冷漠,内心深处则往往隐藏着很深的痛苦,是一种受压抑极深的反应。
(4)沮丧
沮丧含有失望、抑郁甚至悲伤的成分。当挫折情境对警察伤害很大时,他的情绪可能就会陷入低谷。
2.行为反应
(1)攻击
警察在受挫时,生气、愤怒是最常见的心理状态。这在行动上可能表现为攻击行为。比如,语言过火、激烈,情绪冲动,容易发牌气,并伴有挑衅、煽动的动作。攻 击是在警察产生心理挫折感时可能出现的行为,但攻击的程度却因人而异。理智型的警察善于作自我调节,感情易冲动的警察往往很难控制自己;文化程度低的警察,受挫后产生攻击行为的可能性比较大,经验丰富、见多识广的警察,受挫后会有多种排解方法,攻击的可能性就比较小。此外,受挫目标的期望程度、动机范 同等因素都可能影响警察的攻击性。
(2)倒退
倒退是指警察遇到挫折时表现出与自己的年龄、身份不相称的幼稚行为。人们在从儿到成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学会如何控制自己,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场合做出合乎常理的绪和行为反应,这是日益成熟的表现。但是,当人遇到挫折时,体验到极强烈的情感,可能失去这种控制,而以简单幼稚的方式应付挫折, 以求得别人的同情和支持。倒退便是一种由成熟向幼稚倒退的反常现象,其本人并不能意识到。平时举止文雅的警察,丽临挫折情境时,有时会表现出粗鲁的行为,可能咒骂、大声叫嚷嚷或挥拳相向。退化这种表现其根本的目在于发泄心中不满和博得别人的同情和关注。
(1)愤怒
愤怒是警察受挫时的常见情绪反应。表现为咆哮、怒不可遏、歇斯底里等。在愤怒情绪支配下,最容易导致警察的施暴行为。
(2)焦虑
警察在受到挫折后,情感反应是非常复杂的,它包括自尊心的损伤、自信心的 丧失、失败感和愧疚感的增加,最终导致产生紧张、不安、忧虑、恐惧等复杂心情,概括为焦虑。焦虑是遭受挫折后常见的一种心理反应。适度的焦虑,对提高效率、发挥潜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过度焦虑是有害的,严重的会导致心理疾病,发展成焦虑症。
(3)冷漠
这是一种与攻击相反的行为反应。有些警察遭遇挫折时表现出无动于衷、漠不关心的态度,似乎毫无情绪反应。其实,冷漠并非不包含愤怒的情绪成分,只是个体把愤怒暂时压抑,以间接方式表现出来而已。这种表面冷漠,内心深处则往往隐藏着很深的痛苦,是一种受压抑极深的反应。
(4)沮丧
沮丧含有失望、抑郁甚至悲伤的成分。当挫折情境对警察伤害很大时,他的情绪可能就会陷入低谷。
2.行为反应
(1)攻击
警察在受挫时,生气、愤怒是最常见的心理状态。这在行动上可能表现为攻击行为。比如,语言过火、激烈,情绪冲动,容易发牌气,并伴有挑衅、煽动的动作。攻 击是在警察产生心理挫折感时可能出现的行为,但攻击的程度却因人而异。理智型的警察善于作自我调节,感情易冲动的警察往往很难控制自己;文化程度低的警察,受挫后产生攻击行为的可能性比较大,经验丰富、见多识广的警察,受挫后会有多种排解方法,攻击的可能性就比较小。此外,受挫目标的期望程度、动机范同等因素都可能影响警察的攻击性。
(2)倒退
倒退是指警察遇到挫折时表现出与自己的年龄、身份不相称的幼稚行为。人们在从儿童到成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学会如何控制自己,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场合做出合乎常理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这是日益成熟的表现。但是,当人遇到挫折时,体验到极强烈的情感,可能会失去这种控制,而以简单幼稚的方式应付挫折,以求得别人的同情和支持。倒退便是一种由成熟向幼稚倒退的反常现象,其本人并不能意识到。平时举止文雅的警察,丽临挫折情境时,有时会表现出粗鲁的行为,可能咒骂、大声叫嚷嚷或挥拳相向。退化这种表现其根本的目在于发泄心中不满和博得别人的同情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