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警察心理问题的诱因是复杂的,有的可以靠思想政治工作解决,有的则必须靠科学的心理学等方法进行治疗,但不管通过哪种方式,针对警察心理问题,国家和社会都应该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保证警察队伍的活力和健康。
一、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从优待警
从优待警是关系到公安队伍长远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真正做到“从优待警”要在思想上关心民警、在生活上帮助民警、在业务上指导民警、在困难上体贴民警。
(一)建立良好的竞争激励机制,满足民警的发展需要
需要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对于民警来说,最大的需要则是发展需要。在现有的公安机关管理考核机制下,要想提高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必须大力推进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制、民警上岗聘任制,建立和完善以晋升激励、经济激励、荣誉激励为主要内容的队伍管理激励机制,全面拓宽用人渠道,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实干”的良好氛围,形成“能上能下”的良性循环,满足长期从事一线艰苦工作的民警的发展需要。
(二)营造良好的警营文化氛围,为民警提供释放心灵的休闲空间
基层民警超负荷工作,精神高度紧张,导致大脑皮层神经长期处于兴奋状态,时间一久,很容易出现精神疲劳。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警营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文体活动,大力营造健康向上、生动活泼、团结和谐的文化氛围,使民警的紧张心理在丰富多彩的警营文化活动中得到休整和放松,净化心灵,舒缓压力。从而,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从优待警”的方针政策,同时,也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提高警察待遇
在适当的条件下提高警察待遇,也是缓解警察心理压力的有效措施。待遇低不仅给警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也是许多违法违纪、不正当的警务行为出现的 根源之一。而且,经济学的眼光来看,以警察的工作量、工作时间、危险程度而言,其工资报酬等应该比其他行政机关优厚。3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曾在2002年全国代表大会期间联名向大会递交了一份代表建议,呼吁各级政府将公安民警应享受的基本工资、警衔津贴、岗位津贴等足额、按时发放。建议省(市)政府借鉴香港的经验,结合公安体制改革,建立单独的警察工资序列。在此之前,应给予专门的“公安补贴”,同时,要保证“皇粮”到位,解决警察工作所必需的通讯、交通补贴,切实改变“多劳少得,多于少贴”这一不合理的现象。
二、改善警察工作环境
目前,我国公安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如警务繁杂、警力不足、勤务时间欠妥、经费短缺、装备落后、体制不合理等。其中多数问题都是公安机关自身的组织与管理因素造成的,这也是形成大部分警察心理压力的根源。而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能有效地缓解民警的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
警察心理问题的存在,除了自身因素外,也有领导工作方法方丽的原因。部分领导自身素质不高,又不善于运用合适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技巧,一些不当的工作方式、方法挫伤了民警的感情,恶化了民警的隐性工作环境。因此,领导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改进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力求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警务机制,营造一种相互尊重、团结和谐、充分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良好工作氛围。
同时,政工干部要加强对民警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民警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观念,使民警充分认识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其神圣和不变的宗旨。
在当前的执法环境下,为了切实改善执法“软环境”,要积极建立和健全民警维权机制,当民警执法权益受到损害时,特别是对打击报复、诬告陷害民警的非法行为,要及时、依法、严肃处理,强化民警的执法权威,消除民警在执法过程中的后顾之忧。
对公安工作来说,与媒体建立良好、互动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大部分公安机关还不善于利用媒体的宣传作用,在现实工作中,因为未能及时处理好和媒体的关系,导致我们在工作中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时有发生。因此,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树立警察亲民形象,达到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良性互动,使警察赢得公众理解、支持与合作,切实改善民警执法“软环境”,真正从心理上缓解民警的压力。
三、加强警察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认为,心理教育应是一种大教育,更是为了发现、追求和建立一种更好的生存方式。公安工作的成败依赖于民警的素质,而心理素质已经成为做好公安工作的重要因素。
发达国家在选拔警察时,十分重视心理素质问题,他们把心理素质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基于我国公安系统的实际情况,全面提高我国警察心理素质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彻底转变思想观念
公安系统各级各类人员都要彻底转变思想观念,把全面提高我国警察心理素质摆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
(二)改革现行的公安教育体制
我国现行的公安教育体制已经不适应全面提高警察心理素质的要求,必须对现有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革,转变思想,调整课程结构。
我困公安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国家公务员,依据国家人事部录用国家公务员的各种规定,在录用国家公务员时必须经过面试,合格者方可成为国家公务员。面试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素质的综合评定,公安院校的教学活动应当围绕这个目标来进行,特别是训练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地通过最后的面试。
各公安院校应调整现有的教学内容,把心理素质的培养作为一项独立的内容。加大心理学教学时数,同时,调整心理学教学内容,进一步缩小心理学基础理论教学模式,从而使心理训练成为心理学教学的主体。考试方法也应该相应地发生一定的变化,以评定心理素质为主,理论考试为辅。
(三)采取措施对在职警察进行心理训练
对于我国现有的在职警察,应当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心理训练。
1.以地方公安机关为单位成立心理援助机构
心理援助机构主要承担公安机关人员的心理援助工作,工作范围包括: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对心理障碍者进行治疗,为领导决策提供各种可能的依据,对需要心理援助的人员给予必要的援助。
2.设置各种心理训练内容
现代企业把用人和育人紧密结合起来,非常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心理培训和心理辅导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各地公安机关应配合心理咨询机构的建立,设置专业人员对本局或本所人员进行心理训练。专业人员应当经过必要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证书后,才可以上岗。 3.制定心理训练计划
心理训练计划通常是一种终生教育计划,详细规定每年训练的时间长度、训练内容,训练内容主要包括逻辑推理、记忆能力、情绪控制、放松访谈、人际关系训练等。
4.确定心理训练标准
对于各项心理训练的内容,应当制定相应的心理训练标准。对于同一顼心理训练内容,训练标准应当逐年提高。
总之,人民警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执法的效率和政府的形象,给予他们最大的心理关怀,发现心理问题,及时调适心理压力,使每个民警保持心理健康,对全面提高警察队伍的整体素质具有重大作用。
四、成立警察专业心理咨询机构
心理咨询工作不同于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侧重于队伍共性的研究,侧重于个人对社会需要的服从和服务;而心理咨询的侧重点则是满足个人的需要,倾听警察的倾诉,帮助解答具体的困惑,尽量缩短减少心理压力的过程。管理部门可以借鉴国外警界的一些做法,成立专门的警察心理咨询机构,聘请心理学的资深专家,通过开设心理门诊,建立心理咨询中心,为有心理障碍的警察提供倾诉场所,及时对警察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提供排除压力和困扰的方法与技巧,增强警察的心理承受能力,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公安机关可以借鉴国外警界的一些做法,成立专门的警察心理咨询机构,聘请心理学的资深专家,通过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开设心理门诊、咨询热线电话、咨询信箱、咨询网站等形式,为有心理障碍的警察提供倾诉场所,及时对警察中的各种心理失衡问题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提供给警察排除压力和困扰的方法与技巧,增强警察的心理承受能力,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在这一点上,我国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几年前,中国内地第一家警察心理服务中心在深圳挂牌成立,第一条专为警察及家属服务的心理热线“99769”也同时开通,它标志着警察的心理素质问题已正式成为被关注的对象。
五、建立和完善保障警察心理健康的长效机制
邀请心理治疗、咨询方面的专业人士,适时深入基层开展咨询、巡诊、面对面地为基层民警服务,定期为基层民警传授消除心理障碍的方法。同时,要从更新形式、丰富手段、畅渠道等方面人手,充分发挥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网站在心理咨询、日常保健方面的作用,适时对基层民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心理训练,不断增强基层民警社会心理能力,使之能够在艰苦复杂的工作环境中把握自己的社会角色,正确地分析自我,始终保持健康的心态。
另外,也可以通过办宣传板报、墙报,运用录音、录像等有效载体宣讲心理健康知识,使基层民警保持健康情绪,增强自我调控能力。还可通过媒体开设的心理咨询热线、信箱或专栏,切实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进而提高基层民警的心理适应能力。每个基层单位要选派政治工作经验丰富、人际关系好的基层民警担任思想骨干小组长,让其发挥“酵母”和“辐射”作用。
南于每个基层单位民警长期在一起工作,性格、脾气都相互了解,共同语言多,这就为民警之间开展心理互助提供了有利条件。思想骨干小组长要用模范行动带动人,用高度的责任感管理人,用自己的真诚感化人,用一片爱心帮助人,真正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要注重加强对思想骨干心理知识培训,真正使其成为既能做思想工作,又能做心理疏导工作的行家里手。同时,对难以解决的心理障碍要建立及时报告制度,防止基层民警因心理问题引发事故和案件。
总之,警察心理压力的来源是各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警察心理压力的缓解也不仅仅靠制度管理就能达到,各级领导要与民警常沟通,充分认识到缓解心理压力的重要性;要充分改善民警的工作环境,真正解决民警的实际困难:要在民警无助的时候伸出援手,在民警苦闷的时候聆听宣泄,帮助民警走出困境,重拾信心,驱走愁云,笑对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