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星河
青春期不仅仅是生理和心理的质变,其实质更应是一次精神意义上的觉醒。现在青少年虽然身体发育完全,但心智明显不成熟;导致了他们虽然有频繁的性行为,却不具相应的性观念。 我国自改革开放后,社会朝向人性化发展,此时,西方“性解放”运动基本完成,各种新观念与青少年教育的书籍传入我国,我们开始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青春期教育的观念逐渐得到接受。1992年,卫生部和国家教委共同印发的《中小学健康教育基本要求(试行)》,将青春期教育概括为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教育三个方面。
当前青春期教育始终存在着严重问题,始终停留在这个年龄段看问题,并没有认识到生命的整体性以及青春期作为一个生命环节的关键性,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往往只从青少年身体变化上论及这个问题,就算官方文件也只将青春期教育认定为“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三方面。然而人其实乃身体与精神的统一体,并且精神存在是要高于身体存在的,对青少年精神状态的忽视,成为当前青春期教育理论的重大失误,因此所谓青春期不仅仅是生理和心理的质变,其实质更应是一次精神意义上的觉醒。
一、“精神青春期”的启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青春期教育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保健,更是个体精神发展的一环,尤其当前部分中国人精神面貌实在是不容乐观:或颓废萎靡,或利欲熏心,或瞻前顾后,或浑浑噩噩,放眼中华,四海之内,哪里寻得一个“真人”?再看这一代青少年,或在沉重的课业压力下,无暇留意自己身体变化,精神上被填充了各种来自于教材的无聊知识,哪里有多余的精力反思自我;或过早进行频繁的性生活,却无成熟的性知识与性观念,请看当前我们国家无论是电视、广播、公交、路边,无痛人流的广告随处可见,想必其市场是巨大的,但避孕套广告是却不被允许公开播放的,想必抛弃生命远远比买安全套显得高尚优雅!再看我们当今社会,食品中激素的滥用,色情文化泛滥的刺激,导致生理青春期的提前,而社会的日趋复杂,交往的越发虚伪,却延迟了精神青春期的到来。我们现有的青春期教育理论,本身就漏洞百出,但就连这样极其机械,极其保守的理论,其推行尚面临着家长、校方和社会的各方阻力,难道活在21世纪的国人不知道现在情况早就与传统社会大不一样了,古人一旦成人,马上婚娶,虽然之前限制少女自由极不人道,但其性压抑不过二三年便可缓解,而今青少年性成熟年龄远远早于古人,近三十年其增长势头更是跟上了“中国速度”,平均每十年便提前一岁,而我们的初婚年龄却因生存压力的增大而大大推后,倘若中国人的性观念再不前进,必将导致这一代青少年将来在生理上和精神上两方面的阳痿,因此,推行精神青春期的教育,刻不容缓。
二、“生理生产”与“精神生产”辩证关系
进入青春期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是第二性状发育,并以个体性发育成熟,具有生育能力为标志,我们可以称之为“生理生产能力”,但在生理生产中所表现的生殖欲望,这种生理表现,延伸了个体生命体验,感性体验的丰富必然导致精神的觉醒,如果加以合适的引导,精神青春期就会随后到来,其到来的标志则是精神生产能力的产生。
所谓精神生产能力,并不是指精神产品的直接创造,诸如写书作画谱曲等此类创作,这些活动必须具备相应的技术训练和知识的学习,但精神生产能力却是这些活动的内在力量,没有精神生产力的人只能成为工匠,是无所谓创造的,而具备了精神生产能力的个人,每个人都是潜在的艺术家、思想家,当然其成就的大小视其生产能力的大小而定。这种能力的实质就是主体自我意识的形成,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具备,自律精神的实现。
精神生产能力的产生以生殖能力的产生为基础,个体在生理上的这些质变,促进了其精神的发展。一方面,生殖能力具备的种种迹象,使个体产生对禁忌的好奇与快感,对于“我从哪里来”这个童年时困惑的问题,似乎从身体微妙的变化中得到了暗示,这种暗示增加了个体对生命的困惑,困惑则促进了个体的思想意识与精神的拓展。另一方面,生殖冲动的巨大能量,标志着人类从此不仅有了“自存”的需要,更有了“存种”的需求,而前者的需要时有限的,而后者的需求却是无限的,无论是这种冲动的实现所带来的巨大快感,抑或不能实现带来的沉重压抑,都会使主体明显觉察到自己身体的质变。而这种欲望往往与世俗道德要求违背,再加之社会的禁忌,造成了主体身心矛盾的产生,在这种矛盾的驱使下,个体必然会从自然状态那种身心合一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产生对原有精神形态的否定,走向异化。
而精神生产能力一旦形成,生理生产的欲望,便会在理性的指导下进行,或者以自律的精神管理肉体的欲望,或者在合理的条件下进行生理生产活动,只有在精神主宰下的生理活动,才能够冲破现实压力与道德束缚,这种快感的取得是肉体和精神双方面的,也只有这种超越了狭隘肉欲的快乐才能加速精神的成长。
因此,我们应该促进精神青春期和生理青春期的同步到来,而这一环节的不同步,会造成两种情况:一种是退回儿童之自然性形态,精神难以成熟,这种情形会随着身体上青春期的结束,在精神上也愈发难以弥补,终生难脱稚气。另一种则表现为“伪自觉性”,没有真正通过反思战胜挫折,也就没有形成自律能力,所表现出世故与圆滑,只不过是一种自我保护。此类青少年虽然显得少年老成,似乎什么都懂,但实质上这种早熟其代价必然是早衰,无法积累起足以突破自觉性异化的力量,也必然导致夭折。
三、精神青春期含义
青春期是指由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指以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第二性征发育为标志的初次有繁殖能力的时期。②这一时期,潜在激素水平的改变与青春期心理、社会、认知行为等密切相关,此时身体将发生一系列引人注目的生理变化。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国家对这一环节的教育是明显缺失的,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性的解放,青少年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关于青少年的教育研究逐渐多了起来,也逐渐进入实践,但当前的理论研究与教育内容存在以下不足:缺少相关的理论支持,泛泛而论或限于一点,没有一个大的理论定论;研究始终隔靴搔痒,总是将青少年当成“孩子”看待;始终忽视精神本身的发展规律。
我们必须意识到青春期乃人生中关键环节,从儿童过渡到青年的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二次诞生,心理学家称这一时期为第二次危机。因此青春期不仅仅代表着身体的成长与性能力的成熟,更是个体精神的觉醒与飞跃,必须认识到“精神青春期”的存在。
所谓精神青春期,是指青少年处于由儿童发育为成年人这一过渡时期精神形态发生重大变化的过程,这一过程表现为由儿童之自发性的精神形态向成年之自觉性精神形态的转化。从儿童过渡到青年的青春期时期,是主体精神的萌生,从而产生不因外界环境转移而改变的理想与信念,开始通过对外在事物的否定建构属于自己的心灵世界。就作为精神主体的“人”而言,法律上所谓的达到18周岁,不能称之为“成人”;生理意义上生殖能力的具备,也不能称之为“成人”;只有实现了精神形态由自发性向自觉性的转变,伴随着精神生产能力的产生,才能够称之为“成人”。
而所谓的精神的自发性形态,乃人类个体精神发展的第一个环节,在个体进入青春期时,随着生理的显著变化与潜在生殖快感的产生,便会产生自我否定,发生形态性变化,这种自我否定的结果,便是主体意识的觉醒,这种觉醒由于来源于对外界事物和旧的自我的否定与怀疑,开始在行为上则表现为叛逆和反抗,只有经过不断的挫折与反思,才能逐渐接受外界所强加的一种合理化解释,这一时期以具备自律能力为成熟,便完成向自觉性形态的转变。
从人生整体发展阶段来看,精神的自觉性形态,其实是异化的产物,是先天精神形态自我否定的结果,此时人生来的那种自然性形态所表现出来的本能、欲望与冲动,开始为新的精神形态――自觉性所压抑,个体开始虚伪的生存(而处于自然性精神形态的儿童,是不需要虚伪的),不能再放纵自己的本能。但也只有经历这个异化,主体才能不断积蓄能量,最终突破精神更年期,达到一个新的阶段――自然性的到来,这个时候,人已经在自觉性的精神形态中积聚了足够的精神力量摆脱异化,找回真正的自己,重回伊甸园。
虽然精神的自觉性形态乃是人生之异化的阶段,但此过程不可缺少,因为在自发性形态中,身体是精神的主人,人之初生时,受制于自存之目的,生理上的欲望大大超越精神欲求,只有在青春期这个关节点上,生理的欲望和精神的能力都因各自发展产生质变,也只有在此刻,精神获得了翻身做主的机会,因此这种异化与否定,其实表现了人类精神的主体力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