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招标 项目 展会 更多

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技术动态


关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与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2016-04-28 14:41:23 安装信息网

相关链接: 河南安全网 河南质量网 河南论文网 河南资讯网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4)08-0068-04

  作者简介:刘志筠(1980-),女,河南商丘人,商丘师范学院思政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社会问题研究。

  引言

  当今时代各种社会思潮风行,无时无刻不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影响,如何帮助大学生分清是非,区别良莠,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阵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本文拟从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主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出发,调查研究大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以探寻在大学生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所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更好地提高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自觉认同度和信任度。

  一、深刻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中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治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高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阵地。因此,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解决当前大学生关心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帮助大学生正确分析和认识现实社会,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至关重要。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通过国民教育系列在各类学校中开设必修课程,向学生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既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占统治地位”的表现之一。高校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优质资源最为集中的地方,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主要平台。利用好这一平台,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分析目前高校关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现状,不同程度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认同缺失的问题:一是政治认同缺失,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产生质疑,“过时论”和“无用论”就是典型代表;二是教育认同缺失,即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教学模式的质疑,认为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推进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对于这些问题要进行大量的调查,分析总结寻找出更有效的方式扭转大学生认同不足的现状。高校政治理论教育要打破以往的传统模式――简单说教,这种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要向实践性教学进行探索,在实践中使学生真正领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性,自觉自愿地信任和认可。

  二、高校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认同度的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在大学生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主阵地。通过调查分析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哪些因素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度,哪些因素会削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助于了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掌握与认同情况,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效提高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度。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及座谈会形式在商丘市及其周边地市的6所本专科院校进行了调研,共发放问卷1200份,对153位大学生进行了访谈。

  1.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情况。让调查对象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知识掌握情况、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情况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与信念三个方面分5个等级进行自评(1代表“非常不符合”;2代表“比较不符合”;3代表“一般,还可以”;4代表“比较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评价等级越高,说明其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度越高。然后将等级1、2视为对题干内容持“否定”态度,将等级3视为对题干内容持“一般,无所谓”的态度,将等级4、5视为对题干内容持“肯定”态度。

  由表1可知,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情况的均值是326,略高于等级3(等级3代表“一般,无所谓”),这一结果显示大部分被调查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并且与我们的访谈及观察结果基本一致。由表2可知,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包括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观点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理论与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方面掌握情况较差。令人稍感欣慰的是,超过1/2的大学生肯定自己能理解并支持党的路线、方针与政策,对社会主义充满信心,认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不可动摇。也有将近半数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和共产主义信仰,可以自觉将相关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道德规范等转化为自身的行为。这说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目标已经达到,但继续提升的空间仍然很大,因为在上述关键问题上,超过1/3的大学生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还有超过10%的大学生持否定态度。这部分大学生在社会转型期和社会思潮多元化的环境下,最容易受到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与观点的影响。

  2影响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认同度的教育因素。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度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本研究是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来研究可能影响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认同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及其重要性的认识、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教材质量、教育教学方式、学校学习环境和党团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成绩评定方式。调查结果见表3、表4和表5:   由表3可知,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中,最不受学生欢迎的就是传统讲授式,而互动参与探究式、社会实践、多媒体教学和情景教学较受学生欢迎。说明大学生希望获得生动、直观、多样化、参与式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避免内容枯燥、讲解教条、满堂灌的死板局面,而应该通过适当的教学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以致用。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意识,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表4可知,学生党员和团员在马克思主义认同度上明显好于既非党员也非团员的学生,但是,学生党员和团员在马克思主义认同度上没有显著差别。说明高校的党团工作有一定成效,但是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上还应该加强,使学生党员真正起到先锋模范和骨干的带头作用。因为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队伍中的优秀分子,其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若大学生党员的作用发挥得好,则广大大学生就会对党充满信任;反之,则会损害党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由表4也可看出,对思想政治课感兴趣的学生在马克思主义认同度上显著高于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或说不清自己是否感兴趣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在自身成长成才中有重要作用的学生在马克思主义认同度上显著高于认为思想政治课不重要或说不清是否重要的学生;在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度上,对思想政治课教材持“满意”态度的学生显著高于持“一般”和“不满意”态度的学生,持“一般”态度的学生在此指标上也显著高于持“不满意”态度的学生;认为本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成绩评定方式有效果的学生在马克思主义认同度上显著高于认为效果“一般”和“没有效果”的学生。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放在重要地位,还要在几门政治课中统筹、优化教材内容,避免重复,同时改变以死记硬背为主的成绩评定方式,探索多样化的、更有效的成绩评定方式。

  影响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认同度的重要因素还有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和学校能提供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本研究从以下四个方面评价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①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教学水平;②教师是否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和理想信念;③教师上课是否有感召力和吸引力;④教师是否善于处理师生关系。在学校能提供的思想政治

  教育环境上从以下四个方面评价:①学校是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②图书馆是否能找到与思想政治课相关的有趣资料;③学校是否经常举行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④校园文化氛围是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上述两个因素最低评价是1分,最高评价是5分。

  从调查结果来看(表5),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评价较高(均分达401),而对学校提供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评价较低(均分只有212),同时,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与这两个因素都显著相关。

  3高校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度不容乐观。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度总体上来说不容乐观。大学生是一个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群体,同时也是易受腐朽思想侵蚀和影响的群体。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文化和价值观的多元化既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同时也已成为一种现实。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的渗透让部分大学生产生了道德困惑,崇高的理想和信念被急功近利和庸俗低下的思想格调冲得越来越淡。而大学生是国家最基本的储备人才,是社会主义的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巩固。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实效,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意义重大。[1]

  三、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1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现代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往往都会强调要重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教育者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像放羊一样散漫自由,相反,这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教育教学的效果关键在于教育者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坏,也就是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必须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为基础。高素质的教育者能让学生始终对教学内容保持兴趣,能将“传道”、“授业”、“解惑”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还要有让学生愿意“亲其师”的人格魅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承担者,要成为高素质的教育者需具备以下条件:一是深厚扎实的专业素养。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能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及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理论体系,只有具备较高专业素养的教师,才能综合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所在。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熟读马列主义主要经典著作,能在讲课时引经据典、说理透彻,展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魅力,激发学生探索、求知、创新的兴趣。二是有效的教育教学技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基本理论及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缺少时代内涵和实际的应用价值,以灌输式教育方法为主,重理论轻实践,教育内容没有内化为大学生自己的思想,使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效。教师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具备有效的教育教学技巧,才能处理好教材内容的详略,善于找到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点的结合,并通过教学活动以及考核方式的合理设计,让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和情感上受到全方位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取得实效。三是具备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只有具备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及日常教育具有感召力和吸引力;只有对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的人才能对自身所传授的理论深入研究和客观感悟,这样才更具有说服力,有效引导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具备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的教师,一定是师德高尚的教师,也一定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这样的教师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2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教育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存在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从功能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可以划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体现在学校的各种建筑、设备、布局以及校园美化的形态上,是学校物质文明的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环境,主要指的是校园文化氛围,包括学校规章制度、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教风、学风、班风等。   高校要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一是要树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的思想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综合实用态度与审美态度进行高校的物质文明建设。让学生在充满诗情画意和美感的环境中受到美的熏陶和心灵的净化,促使学生思索和上进,养成文明的习惯和健康的情操;二是在学校规章制度建设上,坚持合理、公正和可操作的原则。规章制度总是对某种思想或行为提出要求或进行评价,它在道德评价或学生成长成才上所认可或不认可的方面,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鼓励或拒绝。学校规章制度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环境,它规范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树立良好的校园风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三是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文化具有教育人、凝聚人的功能。高校经常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校内外的社会公益活动,主题向上、意义深远的辩论赛、演讲赛、文艺大赛等,既锻炼学生的能力、增长学生的见识,又能促使其形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总之,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对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具有深远意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3做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选拔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下,大学生的数量激增,做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党的坚定后备力量,关乎党的执政基础。从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来看,大学生党员并没有在广大学生中起到显著的带头和骨干作用,说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

  从学生思想上看,第一个问题是入党动机多样化成为一种趋势,也是一种现实。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这是党章上对于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基本要求,基于这一基本要求上的入党动机才是正确的,因为它与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和党员条件是一致的。[3]但是,当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日益趋向多样化。江本武[4]等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当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分为四种类型:一是自我设计型。这一类型的大学生相对注重组织上入党而非思想上入党,想通过入党,为个人施展才华寻找用武之地;二是实用功利型。这类学生为了尽快在组织上入党,表现入党愿望迫切,经常主动找组织,有的甚至请客送礼,拉关系,找门路;三是虚荣被动型。这类学生往往缺乏自主精神和内在积极性,在入党问题上缺乏恒心和毅力;四是从众投机型。此类学生对待申请入党的问题缺乏认真严肃的态度,他们争取入党的行为往往有始无终。入党动机不纯,直接影响着学生党员在普通学生心目中的形象,甚至造成极坏的影响。在学生思想方面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是学生党员对自身作为党员的主体地位认识不足。表现在部分学生党员不能承担起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对参加党的活动积极性不高,在党的活动上缺乏创造性。

  从学生党建具体工作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学生党员在年级分布不平衡,表现为低年级较少,高年级较多,低年级中迫切需要学生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与数量难以兼顾与重发展轻教育同时并存;基层学生党组织工作机制不完善和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力量不足同时并存。

  针对以上问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迫切需要加强对学生党员的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在发展学生党员时应注重端正学生入党动机,坚持质量第一,兼顾数量;按照职业化、专家化的要求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队伍建设。同时,考虑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生党建工作也要拓展工作领域,开辟网络党建平台。

关键字:文学哲学,河南,商丘

上一篇:分析威廉·沃尔弗在马克思主义创立初期的作用

下一篇:浅议心理学助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行业资讯月点击排行

展会信息月点击排行

招商信息月点击排行

首页 资讯 招标 项目 展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触屏版 电脑版
安装信息网 www.36qyk.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