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招标 项目 展会 更多

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技术动态


最优货币政策分析的一般框架理论刍议

2016-04-25 18:52:42 安装信息网

相关链接: 上海安全网 上海质量网 上海论文网 上海资讯网

论文导读::中央银行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可以消除通货膨胀倾向。最优货币政策分析的一般框架理论综述。
论文关键词:最优货币政策框架货币政策规则,通货膨胀目标制

  一、引言:
  现代宏观经济学被划分为两大阵营:一是关于实际经济周期学派的新古典分析框架。该学派确信经济周期的原因是经济增长自身的随机特征,其核心观点是经济波动与真实冲击(如技术冲击) 有关,而与货币冲击无关。二是新凯恩斯主义的分析框架。其主要特征是存在非自愿失业、短期内货币政策的非中性和价格与工资的刚性。其中货币扰动是经济总量波动的关键因素。
  货币政策(MonetaryPolicy)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为实现长短期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在实际操作运行中的具体形式或策略,最优的、时间一致的、前瞻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规则不仅可以指导中央银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货币政策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平稳发展,而且可以有效调控经济。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政策对产出和就业产生实际影响仅仅是因为价格在短期内缺乏弹性,货币政策在长期内是“中性的”。在这种背景下,借助于一个动态的一般均衡模型(其行为方程由最优化过程来刻画),新凯恩斯主义的分析框架可用作设计最优货币政策的基础。
  新凯恩斯主义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分析的基本框架通常是一个带有货币以及短期名义价格刚性假设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在这个框架内,货币政策规则研究通常与两个曲线相关:IS曲线和由A.W.Phillips命名的Phillips 曲线。通常使用菲利普斯曲线和IS 曲线分别描述产出缺口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机制和利率对产出缺口的影响机制,菲利普斯曲线和IS 曲线组合描述了利率对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Eller和Gordon(2003)以及Mankiw(2000)坚持传统观点认为通货膨胀和产出之间存在一定的取舍关系。但受到来自以Lucas(1973)的理性预期理论和Calvo(1983)交错迭代理论为基础的其它经济学家(Zhang,Osborn和Kim通货膨胀目标制,2006a,Gertlerand Leahy,2008)的质疑中国论文网。
  1990年代经济学界和政策制定者开始广泛研究货币政策框架问题,这与Kydland和Prescott(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提出的动态不一致性理论是分不开的。它特别强调货币政策是利用何种稳定器(名义锚)来达到物价稳定的。基于后顾性的宏观经济模型、前瞻性的经济模型或是混合的新凯恩斯主义模型(Hybrid New - Keynesian Model);相机抉择、完全承诺还是固定规则,通货膨胀目标、通货膨胀和产出的双目标以及混合目标,都对应着不同的最优货币政策设计方案。然而,由原有理论模型得出的最优货币政策往往难以运用于实践。直观地,最优货币政策(OptimalMonetary Policy)建模的一般范式即是一个最优化的过程: 确立目标函数——寻求约束条件——求解使目标函数最优的政策变量值,
  现代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一般可以表示如下图所示:
  
  图1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传导过程
  上图表示一般货币政策通过存款准备金、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这三个基本工具来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这两个经济系统中的关键变量,影响居民、企业和政府的投资和消费行为,进而影响产出、价格水平和国际收支平衡,最终达到调整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目的。
  现代货币政策分析的一般框架为:
  二、最优货币政策分析框架的几个争论
  (1)时间不一致性,规则型货币政策,相机抉择
  在Kydland和Prescott(1977)第一次揭示了动态不一致性(dynamic inconsistency)即在非政府经济主体有理性预期的情况下,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只会太高物价降,反而低整个社会的经济福利,因此是失效的。Rogoff(1985)的保守中央银行理论和Walsh(1995)的最适合约理论旨在解决这一问题。Rogoff认为如果中央银行损失函数(loss function)的通货膨胀率波动的权数比关于失业率波动的权数大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代价是同时扩大了失业率的波动。Walsh(1995)的最适合约方案则认为,中央银行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可以消除通货膨胀倾向。
  规则型货币政策强调货币政策的随意性会导致政策在时间上前后不能一贯以至互相矛盾,进而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规则型政策的核心是,在方法上遵循计划,不是随机地或偶然地采取行动,而是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系统性是货币政策规则的中心内容。根据系统性的要求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当局必须建立系统性的反应机制,以考虑私人部门的预期行为,使这一时期的货币政策优化。货币政策规则的主要好处是,所制定的决策是用于各种不同的情况,而不是以各个个别案例为基础进行设定,这种决策对于预期具有积极的作用。其中最著名的是弗里德曼主张的单一货币政策规则、McCallum规则(货币数量规则)、Taylor泰勒规则(利率规则)和通货膨胀目标规则等。
  凯恩斯主义的相机抉择型货币政策认为,中央银行有必要保留随时逆势而为的货币政策干预权利,以调整经济在短期和长期恢复到均衡状态,减少整个社会的经济福利损失,但是对于这种货币政策的评批来自其“主观随意性”、政策目标之间的冲突、货币政策时滞和本身会加剧经济的波动等方面。
  从物价稳定的角度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货币政策框架可以分为汇率目标框架、货币目标框架、通货膨胀目标框架和没有显性名义锚(nominal anchor)的货币政策框架。Frederic.S.Mishikin(19991认为,名义锚就是对国内货币价值施加的一种限制(constraint),也是加在相机抉择政策上的一种限制。它有利于减弱动态不一致问题。名义锚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通过对国内货币价值直接施加限制,从而有利于稳定通货膨胀预期,进而有利于保持物价稳定。
  上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学家对于理解央行的货币政策不应过多关注通货膨胀以外的其它政策目标基本达成共识,越来越多的国家倾向于把货币政策目标框架改为通货膨胀目标框架或者货币供应量和通货膨胀目标同时公布的框架体制。
  (2)货币政策规则与货币政策的可信性、透明性及独立性
  货币政策透明度是指非对称信息在政策制定者与其他经济主体之间的披露程度,它包括中央银行对政策相关信息的披露程度以及公众对政策信息的理解程度两层内涵
  Eijffinger 和Geraats (2002) 把货币政策透明度分解为五类:(1)行政透明度( Political Transparency),即政策目标和能阐明政策制定者动机的制度安排的公开程度;(2)经济透明度(Economic Transparency),即制定货币政策所用到的数据、模型和中央银行的经济预测等经济信息的披露程度;(3)程序透明度(Procedural Transparency),即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的方式和过程等信息的披露程度;(4)政策透明度(PolicyTransparency),即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倾向)以及未来可能采取政策的解释程度;(5)操作透明度(OperationalTransparency),即对政策调控误差的解释及其控制、以及政策效果评价等信息的披露程度。
  Goodfriend(1986)认为,中央银行应该通过及时、准确地公开其货币政策信息来降低经济中的不确定性通货膨胀目标制,从而提高货币政策的效果。Canzoneri(1985)的研究则表明,透明度的提高有助于中央银行克服动态不一致困境。Blinder(1998)认为,公众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更多的了解有助于提高市场效率,Eijffinger、Hoebericht s &Schaling(2000)通过建立模型研究得出,随着公众对中央银行通货膨胀和产出偏好的认识的不确定性减少,透明度的提高有益于正确引导公众的通胀预期,并最终有助于控制实际通货膨胀中国论文网。Howells 和Mariscal(2002)也在研究中指出,增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透明度,不但可以使得货币政策更加有效,而且能够保证以很小的成本实现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Chortareas、Stasavage 和Sterne (2003) 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对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提高能否降低中央银行抑制通货膨胀的成本进行了经验研究,其对21 个OECD国家进行计量检验的结果显示,货币政策透明度越高,政策抑制通货膨胀的成本就会越低。
   但是,Svensson (1996)认为各国中央银行通常也有保持适度隐密性的传统,在外汇市场干预上,中央银行保持一定程度的隐密性也可以提高效率(Blinder etal.,2001;Ghosh,2002;Goodf riend ,1986;Dotsey,1987)和Rudin(1988)等学者的研究发现,如果货币政策目标经常变化,中央银行保持一定程度的隐密性通货膨胀目标制,可以减少利率波动。
     (3)几个主要的货币政策框架
  l、汇率目标框架(exchange rate targeting)。
  汇率目标框架是一国尤其是开放小国的货币盯住低通货膨胀率的大国货币的一种货币政策框架。如果通过利率波动和直接的外汇市场干预可以维持该国的固定汇率得的话。那么大国的低通货膨胀就可以被输入到小国,从而就可以锁定小国的通货膨胀预期。这是汇率目标框架的主要优点。但是成功的汇率目标框架取决于该国是否拥有充足的外汇储备以维持固定汇率。
  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这种货币政策框架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小国国内货币政策必须与大国(也称稳定国anchor country)的货币政策保持一致,小国中央银行由于汇率波动被动不断调整利率的行为削弱了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根据“Krugman不可能三角形”理论,在固定汇率制、资本移动和国内货币政策三者之中只能同时最多兼顾两个,如果本国汇率被高估则其出口竞争能力会降低,造成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会损害国内经济均衡。
  2、货币目标框架(money targeting)
  货币目标框架的典型特征是中央银行承诺在一定时期内实现货币供应量目标。其最主要的优点是由于货币供应量或货币增长率的可控性中央银行能够采取独立的货币政策,对影响国内经济的冲击货币政策能够作出反应以调控经济。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狭义的货币目标框架也具有相对可控性的优点。不会使中央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受到过多掣肘。
  货币目标框架一个重要的前提假设是有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但是,随着金融管制的放松、地下经济、电子货币、金融创新和金融全球化.一国的货币需求函数日益不稳定,货币需求和经济的联系弱化并富有波动性。上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各国纷纷放弃了这一框架。
  3、通货膨胀目标框架(inflation targeting)
  从1990年新西兰最先实施了这种货币政策框架之后。智利、加拿大、以色列、英国、澳大利亚、芬兰、西班牙、瑞典等国基于汇率目标框架、货币目标框架不稳定或不太令人满意的现状而纷纷转向实施通货膨胀目标框架。通货膨胀目标框架有两个前提条件。一个是中央银行应该具有相当的独立性。远离财政控制(fiscal dominance)另一个前提条件是中央银行必须把通货膨胀目标看作最主要目标。也就是说,货币当局的目标必须远离其他任何名义变量。如名义汇率、名义产出等。Leiderman和Svensson(1995)认为如果目标之间发生冲突通货膨胀目标具有优先权。通货膨胀目标概念是建立在三个规则之上的,即中央银行一是集中于解决产出缺口;二是遵从泰勒规则( Taylor,1993; Daniel,2001);三是用“ 向前看”的方式行动(由于政策措施存在效果滞后)中国论文网。
  Masson.Paul.R et al(1997)认为通货膨胀目标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借个要素:1)明确制定一定时期或未来时期的通货膨胀的数量目标(点目标或目标区间);2)通货膨胀目标被认为是货币政策的最主要目标;3)依据货币供应量、汇率、产出等多种经济变量的分析,编制通货膨胀预测模型;4)建立关于政策工具的前瞻性操作规程以适应货币政策的较长并且变化的时滞(10ng and variable lags)。
  通货膨胀目标框架,认为在中央银行的目标函数中,不应包括除过通货膨胀以外的其他目标,这就降低了中间目标的作用。是有目标区间的通货膨胀目标框架。与货币目标框架、汇率目标框架等严格规则相比。本质上是一种有限制的相机抉择(constrained discretion)的规则。通货膨胀目标框架具有增加中央银行透明度(transparency)、说明责任性(accountability)和可信度(credibility)的优点。但是在象石油价格波动等供给性冲击下,产出不稳定性可能增加。由于较长的时滞和前瞻性的预测,通货膨胀目标框架的操作极其复杂。
  4、没有显性名义锚的货币政策框架(montetary policy framework withoutexplicit nominal anchor)
  这种货币政策框架典型的特点是不会事先公布货币数量目标、利率目标、汇率目标或通货膨胀率目标。美国货币当局近年来的操作稳定了国内物价保持了高度的信誉基本深得这种货币政策框架的精髓。尽管没有向公众公开发布任何宏观名义变量目标。但是美联储确实建立了一个监督未来通货膨胀率的内在机制。这种框架的优点是赋予了中央银行更多的活动自由和操作空间。缺点是透明度较低。很难评价中央银行的行为。
  二、最优货币政策分析的一般框架
  (1)设定央行目标函数
  在最优货币政策策略选择的分析框架上通货膨胀目标制,我们主要采用构建中央银行的福利损失函数进行福利损失比较的理论范围分析思路,所构建得中央银行福利损失函数遵循如下一般表达式:
  
  或表示为:
  式中:表示中央银行的福利损失函数;表示主观贴现因子;表示产出缺口;表示通货膨胀率;表示短期名义利率;分别表示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率的目标值;权重反映了中央银行对稳定产出的偏好程度,权重(1-)反映了中央银行对稳定通货膨胀率的偏好程度,权重反映了中央银行对稳定利率的偏好程度。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在宏观经济环境变量的约束下,通过选择货币政策工具使福利损失函数的值达到最小。目标函数设定的一个问题是它是否与社会福利目标函数一致。Woodford(1999),Erceg-Henderson-Levin(2000),Svensson(2003)均指出是社会福利目标函数的二阶近似,因而在二阶近似的范围内通过使福利损失函数最小化也就是使社会福利损失函数达到了最小化,因此以上选择的损失函数与社会福利目标函数是一致的。
  (2)选择环境变量
  也是总需求和总供给函数的设定。考虑到经济影响因素的复杂性,既受预期又受发展趋势的影响,在模型的具体设定中,我们采用前瞻性和后顾性相结合建模方法。具体采用对股票价格干预因素预设附加约束的联立方程求解方法。
  以前瞻性的AD- AS 模型为约束条件(卞志村、管征,2005;Aoki,2003;Walsh,2001;McCallum &Nelson,1999)
  
  
  (3)式中时期产出和均衡产出水平,时期对下一期产出缺口的预期值,为货币调控手段——利率与对下一期通货膨胀率预期的差,;(4)式中的变量与(3)式类似,分别为总需求和总估计冲击。央行可以在时期通过调节利率来对冲总需求冲击,根据(3)式这种冲击以及央行的反应会导致产出缺口的变化,通过(4)式又会影响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目标制,这时中央银行实现了调控目标。
  第二,以后顾性的AD - AS 模型为约束条件(Svensson ,1997;Ball,1999) 。尽管后顾性的模型被一些学者认为已不能很好地概括货币政策发生作用的过程,但是通过后顾性的模型,可以揭示一个与前瞻性模型不同的货币政策作用机制。
  
  
  其中,,同理若时期调节利率将影响时期的产出缺口,根据(6)式会对期的通货膨胀率产生影响,其实质是在时期央行是根据对下一期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目标的预期做出调节利率的决策中国论文网。此时最优货币政策为求约束之中的值。
     Clarida (Clarida、Gali & Gertler,1999;刘斌,2003;Moessne,2005)等人即考虑了预期又考虑了通货膨胀惯性那么融合前瞻性和后顾想的混合型的模型是较好的选择。
  
  
  其中,其它变量和(3)~(5)一致。
  接下来最优货币政策设计要考虑的问题是目标函数中权重的选取,它体现了央行对于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之间的权衡;货币政策的实施最终目的应该是使社会福利最大化,那么央行选取的目标函数是否与社会的福利函数的一致问题;央行的可操作变量的选取,一般均是以短期市场利率作为政策变量,但若选取货币供应量、汇率等作为操作变量,是否与利率变量操作的范式一致?此外还涉及前瞻、后顾性变量的度量,不同决策方式下的最优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如何应对供给冲击等问题。
  综上因素以后,央行的最优货币政策实际就是在环境变量(3)~(8)的约束下使得目标函数(1)最小的动态规划问题。
  (3)最优货币规则的选择
  目前规则型货币政策有影响的主要有McCallum规则、Taylor泰勒规则、Clarida—Gali—Gertler规则和通货膨胀目标制规则通货膨胀目标制,而通货膨胀目标制是欧洲中央银行和美联储等西方中央银行的主要操作规则。
  1、McCallum规则
  
  其中代表 名义GDP,代表名义GDP的目标,代表基础货币,1973年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崩溃之后。一些国家开始采用货币供应量名义锚。它属于数量型货币规则,是一种通过调整货币供给数量来影响产出和价格的货币规则。它的假设前提是经济中货币需求函数稳定,但由于金融创新的迅速崛起,这一条件越来越不满足。因此,上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工业化国家纷纷放弃这一货币规则。
  2、Taylor泰勒规则
  
  其中,为短期名义利率,为均衡利率,为第期产出水平,是均衡产出水平,为第期通货膨胀率,是稳态通货膨胀率,均为系数。
  描述短期利率如何针对通货膨胀和产出变化作出反应的泰勒规则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利率政策规则,由于为美联储、欧洲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和加拿大银行等西方国家的货币政策(主要是利率政策)实践所证实。泰勒规则默认这样一个事实,真实利率是唯一能与物价和经济增长保持长期稳定关系的变量,而通过调整名义利率可以稳定真实利率,实现货币政策效应。在一个成熟的金融市场和健全的汇率制度环境下才有可能讨论泰勒规则,
  Hetzel(2000)将泰勒规则的基本假设条件归纳为三点,经济中的价格水平是由总需求和总供给引起的而非货币因素;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有效的金融市场保证可以控制真实利率;中央银行拥有更多的信息使其享有很高的声誉并在货币政策决策不存在信息不对称。
  3、Clarida—Gali—Gertler规则(CGG规则)
  
  其中,为第期缺省变量的值,是均衡时缺省变量值通货膨胀目标制,其它符号和泰勒规则相同。
  属于对Taylor泰勒规则的拓展形式,在货币规则中除过对通货膨胀率和产出缺口以外,在货币反应函数中直接加入缺省变量,关注其他诸如资产价格、汇率因素、外部经济冲击等宏观经济变量,使得此规则具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以Clarida(1997,2000)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通过严格的理论推导,得到了类似形式的具有广泛适用性的CGG规则。克服了泰勒规则来源于实证分析缺乏理论依据。它拓展了泰勒规则的内涵。
  4、通货膨胀目标制规则
  由于货币政策目标之间冲突性,使得货币政策效果大打折扣,中央银行无法同时兼顾多目标,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国际收支与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之间的矛盾。因此只关注价格水平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具有独特的优势,并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标准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
  传统的货币政策操作按照“政策工具→操作指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的程序进行,而通货膨胀目标制是把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直接指向最终目标。其主要形式有以下四种:
  (1)Barro-Gordon失业与通货膨胀模型
  
  我们用失业率来代表时期实际经济总体状况,为实际通货膨胀与其预期值之差。公众会在政府制定最优目标通货膨胀率以后形成理性预期,目标函数最优化要求均衡的通货膨胀率等于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根据博弈范围的有限性和信息的不完全等会造成央行名誉的破坏。
  (2)Carl E.Walsh的最优合同模型
  公众选择政府,政府选择央行行长,这就形成一个复合的委托代理问题中国论文网。由于委托人的众多,很难统一意见并指出代理人的目标函数。至于激励的手段,可以通过立法制订一个目标规则,Rogoff(1985)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央行预算和将央行行长的收入与经济状况相联系激励央行的通货膨胀选择。Walsh(1995)通过采用委托代理模型,构建了央行和政府之间的合同,解决了最优合同的确立问题通货膨胀目标制,这样一个合同可以被解释为通货膨胀目标法的政策规则。
  
  其中,是社会福利损失,为通货膨胀,为实际产出,是目标产出,上式是政府偏好和社会偏好的共同反映。Walsh(1995)证明由于最优合同的影响在所有情形下,合同可以在消除通货膨胀倾向的同时对冲击做出最优反映。
  (3)Lars E.O. Svensson 的目标规则模型
  Svensson(1999)认为工具规则是一个指导货币当局选择货币政策的特定反应函数。与规则型货币政策不同目标制规则提供了潜在的承诺机制,需要一定意义上的对于特定损失函数的承诺,而工具决策仍然是相机抉择的。Svensson将目标规则定义为包含目标变量的方程或方程组。
  
  其中,是通货膨胀缺口和产出缺口的相对权重。如果,只包含通货膨胀,损失函数被称为严格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当时,产出缺口介入,损失函数被称为灵活的通货膨胀目标制。Svensson(1999)认为通货膨胀目标制之所以可以消除通货膨胀倾向是因为它有一个要求央行实现其通货膨胀目标的较强的约束系统,即高度的透明度和明确的责任。若指定央行的产出目标等同于实际产出水平就可以解决通货膨胀倾向问题
     (4)Ben S.Bernanke、FredricS.Mishkin 与Mervyn King等其他人的通货膨胀目标制理论
  Bernanke和Mishkin(1997)与King(2003)认为通货膨胀目标化实际上不是一种规则,而是一个货币政策框架。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一个具有高度透明度和责任的、非常灵活的货币政策框架。在这个框架下,即使是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也可以实现。
  Vegh(2001)认为,由于货币政策工具都是短期利率,在有粘性通货膨胀的封闭经济模型中,货币增长率规则、利率规则和通货膨胀目标制传递了同样的结果。而Bernanke和Mishkin(1997)与King(2003)认为由于通货膨胀目标制根据目标变量要去设计利率机制导致其与货币增长规则和利率规则不同。这个货币政策框架至少有两个作用:提高了政策制定者与公众之间的沟通;为货币政策提供了更多的规律和责任。
  通货膨胀目标制可以增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推动决策的民主化、增加政策的透明度、改善公众与中央银行的交流以及有效引导经济主体的预期,这些都有利于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政府或中央银行明确宣布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要达到的通货膨胀目标值或目标区,中央银行则通过宏观经济计量模型通货膨胀目标制,定期测算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通货膨胀率,将此预测值与事先宣布的目标值或目标区相比较,根据两者之间的差距,通过操作货币政策工具,最终使未来的通货膨胀率落在目标范围之内。
  从最早单纯由简单的最优化求解,到之后从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和政策决策方式等方面进行的扩展和改进,再到目前的关于“不确定性”的消除,对最优货币政策设计的讨论显示出不断追求包容性更大、真实性和可操作性更强的趋势。由于预期的作用和不确定性的影响,中央银行的目标函数和面临的现实经济状况可能时时进行着变换,最优货币政策的设计必须保持与经济现状的同步对应。
  (5)消除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Uncertainty for Monetary Policy)
  货币经济学家对于货币政策的研究中发现,中央银行总是不能准确有效地调控经济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其中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最优货币政策设计中的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理性预期的存在、附加冲击的不确定性、参数的不确定性、测量误差的不确定性和模型的不确定性等几个方面。这些不确定性有源于未来事件、未来冲击和扰动,有源于经济的“真实”运行,有源于对当前货币政策操作的市场反应,有源于对未来货币政策的市场预期,也有源于经济计量模型应用及数据的局限性。这些不确定性使得以原有最优化方法得出的最优货币政策往往并非最优,与现实经济条件相距甚远。
  Goodhart(1996)强调货币政策的渐进性(gradually)可以减少不确定性,即当通货膨胀偏离既定目标时,央行采取逐步调整而非一个简单的跳跃的方式进行治理通胀。Martin(1999)则认为谨慎性(cautious)的货币政策也有利于消除不确定性中国论文网。即在不确定性环境下,针对通货膨胀偏离的利率调整幅度小于确定性环境下最优的调整幅度的货币政策,
  还有的经济学家应用鲁棒控制(robustcontrol)和贝叶斯方法(bayesian Methods)分别从不同的侧重方面消除两种类型的不确定性对最优货币政策的影响。Onatski 与Stock ( 2002)、Leitemo与Sêderstrêm(2004)以及Levin 与Williams(2003)尝试运用鲁棒控制(robust control)方法,Milani(2003)运用贝叶斯移动平均(BMA)方法旨在消除最优货币政策设计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在货币当局的政策实施方面,Svensson(2005)提出了目标预测法等。
  归纳目前降低最优货币政策模型不确定性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综合法(Blinder通货膨胀目标制,1998 ;Wieland2000),使用不同的模型,然后综合评价决策以降低模型的不确定性,这就需要长期的货币调控经验和成熟的经济模型。二是单一规则法(Mtlion.Friedman,1983;Taylor,1993)提议用简单的单一规则如泰勒规则以消除复杂规则存在的问题,但其前提条件是使用这种货币规则没有偏差。三是实验法(Sack,2000,Castelnuovo,2004;Dennis,Richard,2005等)通过鲁棒控制、贝叶斯估计和随机动态模拟等试验消除参数不确定性以减少,缺点是这些方法又会给最优货币政策模型加入新的不确定性。
  (6)最优货币政策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我国货币需求日益不稳定、货币供给内生性增强使得货币供给控制难度加大、金融市场不发达、预期渠道作用不明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较复杂、中央银行的多目标任务等特征使得我国现行货币政策框架可以归结为“显性货币、隐性汇率双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
  针对以上特点可以给出以下对策:
  1)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金融创新和金融深化的日益加深,要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力完善金融市场机制,在金融业领域限制垄断,鼓励市场竞争,特别是给民营经济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时改善社会收入分配,支持劳动者通过集体议价等形式,提高收入水平;改善医疗等社会保障,释放居民储蓄。其中金融制度、法规和监管体系的完善就尤为重要,这是最优货币政策调控理论适用的最基本条件。
  2)为确保中央银行不过度地采取相机抉择的行动以及通货膨胀预测的无偏性通货膨胀目标制,在中央银行的损失函数中,最大限度地维持通货膨胀目标与产出稳定性目标权重的透明度就显得非常必要。考虑到新凯恩斯主义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存在,价格稳定总比产出稳定更重要。
  3)设计在当前决策方式——相机抉择方式下的最优货币政策。灵活大胆地应用利率、汇率等货币政策工具,有效管理通胀预期。相机抉择方式下设计的最优货币政策可能对经济产生反向的冲击作用,如何预测这种反向作用并将之控制在经济可以承受范围之内,是必须着重考虑的。
  4)中央银行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性维护央行良好声誉,以保证货币政策能应对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冲击,避免在短期内造成经济的巨大波动。政府虽然有权否决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决定,但不必经常给货币当局施加过多的压力,因为这样反而容易使货币政策变得更加不稳定。
  5)尝试运用鲁棒控制、贝叶斯等方法消除一些不确定性。中国转轨经济体制下,最优货币政策的设计无疑面临着众多不确定性,模型的不确定性和冲击的不确定性表现显著。

参考文献:
[1]张俊喜,当代货币经济学的新发展[J ],世界经济,2001.5
[2]孔丹凤,货币政策框架理论的一般分析[J ],上海金融,2008.10
[3]郭晔,最优货币政策的设计:综述及其启示[J ],经济评论,2007.4
[4]卞志村、管征,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的前瞻性视角分析[J ],金融研究,2005.9
[5]刘斌,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的选择及在我国的应用[J ],经济研究,2003.9
[6]郭万山,参数不确定性对货币政策的影响[J ],统计研究,2004.2.
[7]谢平、刘斌,货币政策规则研究的新进展[J ],金融研究,2004.4
[8]江秀辉、李伟,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理论研究综述[J ],经济论坛,2009.8
[9]Clarida, Richard et al. (1999). TheScience of Monetary Policy: ANew Keynesian Perspective[ J ] ,Journal of EconomicLiterature, 37:1161- 707.
[10]Adam ,Klaus ,2004.“OptimalMonetary Policy with Imperfect Common Knowledge. ”[ J ],European Central Bank Working Paper Series ,No. 223.
[11]Aoki,Kosuke,2003.“On theOptimal Monetary Policy Response to Noisy Indicators.” [ 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50 ,pp. 501 - 523.
[12]Backus , Davidand Driffill , John , 1985.“ Inflation and Reputation. ”[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5(June) ,pp. 530 - 538.
[13]Bernank ,Ben S.and Boivin ,Jean ,2003.“Monetary Policy ina Data - rich Environment.”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 50 ,pp. 525 - 546.
[14]Cellini , Robertoand Lambertini , Luca , 2004.“On the Dynamic Consistency of OptimalMonetary Policy.” [ J ],Universita degli Studi di Bologna ,Economia ,Working PapersSeries ,No. 463.
[15]Levin , A. ;Onatski , A. ; Williams , J . and Williams N. ,2005.“Monetary Policy under Uncertainty in Micro –founded Macroeconometric Models.”[ J ],NBERMacroeconomics Annula.
[16]Barro, R.J . and D.B. Gordon , 1983 .“Rules , Discretion.and Reputation in a Model of MonetaryPolicy”, [ 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2,101-121
[17]Rotemberg , J , and M. Woodford , 1997 ,“An Optimization Based Econometric Framework for theEvaluation of Monetary Policy ,”[ J ], NBER MacroeconomicsAnnual 1997.297-345
[18]Martin B. Caution and Gradualism inPolicy under Uncertainty[D ] . Bank of England ,1999 .
[19]Goodhart C. A. E. Central Bankers andUncertainty [ J ] .Bank of England ,1999 , (1) .
[20]Svensson L . E. O. . Inflation ForecastTargeting : Implementing and Monitoring Inflation Targets [ J ] .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1997 , (6)
 

关键字:金融,上海

上一篇:资金转移计价体系的改变对国有商业银行内外部经营的影响探讨

下一篇:如何形成初中作文教学的特色化概述

行业资讯月点击排行

展会信息月点击排行

招商信息月点击排行

首页 资讯 招标 项目 展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触屏版 电脑版
安装信息网 www.36qyk.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