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利率的变化会对业务绩效产生影响。以市场为导向的资金转移计价体系能够真实地反映银行获取资金的机会成本和使用资金的机会收益。是传导总行政策、引导分支机构经营行为的工具。国有商业银行资金转移计价的发展由差额计价逐步过渡到全额计价管理模式。
关键词:转移计价,国有商业银行,经营,影响
一、资金转移计价的运作体系
(一)资金转移价格计价的含义
转移价格最初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和事业部制的推行而出现的,其目的是客观地考核事业部的业绩。其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为商业银行转移价格的载体是货币资金,所以称为资金转移价格。又因为资金的价格一般称作利率,所以资金转移价格也称为内部资金利率。
资金转移计价是指资金转移价格确定的依据、原则和方法。资金转移计价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手段,目的是实现银行整体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二)资金转移计价的功能
商业银行是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商业银行内部业务分工可划分为资金筹集、资金调拨、资金运用等部门,通过核算部门间资金成本,对各种资金来源进行分析,合理确定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有效地引导银行资金的流量和流向。这就要求建立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根据边际成本率在银行各部门之间分配资金,并可将利率风险与信用风险分离,使贷款决策集中于信贷风险分析,由资金管理部门负责资产、负债的匹配性管理。利率市场化后,内部资金利率确定机制应更加灵活,对市场反应更为灵敏,同时兼顾总分行之间、资金来源部门和运用部门之间的利益,确保商业银行发展战略意图的实现。具体说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功能。
1.实现市场风险管理和信用风险管理的分离。
存贷款部门经常担心,利率的变化会对业务绩效产生影响,从而不自觉地将对利率的管理带到业务开展中去。但实际上,存贷款部门不具备利率风险管理的专业能力。存贷款部门每笔业务发生时其利润就立刻被锁定住,不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变化。存贷款部门可集中精力去开拓客户、识别客户,管理好又客户衍生出的信用风险。商业银行总行资金部门则集中于市场风险管理,尽量规避因利率波动可能带来的损失。这样,通过专业化分工,业务部门和资金部门各司其责,分别专司信用风险管理和市场风险管理,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效果。论文发表,影响。。
2、为产品定价提供直接依据。
商业银行存贷款类产品定价通常采用成本加成法,简化了定价模型。一般如下所述:
贷款利率=资金成本+营运费用+信用风险溢价+目标回报率
存款利率=资金收益-营运费用-目标回报率
当建立了资金计价转移体系后,资金成本=COF,资金收益=VOF。以市场为导向的资金转移计价体系能够真实地反映银行获取资金的机会成本和使用资金的机会收益,从而使产品定价建立在更科学合理的基础上。
3、是产品、账户、部门、分行绩效考核的基础。
随着银行业产品的丰富、规模的扩大和竞争的加剧,银行内部越来越需要去评价和账户的贡献,进而去考核部门和分行绩效,公平客观的考核标准至关重要。由于资金转移计价以市场为导向且应用到最小的业务单位(账户单位和产品单位),故成为所有考核最基础、最原始的依据。
4、是传导总行政策、引导分支机构经营行为的工具。
资金转移价格在商业银行中的地位,相当于基准利率在中央银行的地位,是传导总部政策的强有力工具。例如,当总部要鼓励某资产业务发展时,就会降低资产业务的COF。当总部要鼓励某类负债业务发展时,就会提高此类负债业务的VOF。例如,当总部判断存在通货膨胀压力、信贷投放过热时,就会整体向上平移COF曲线以抑制分行的放贷行为。
(三)模式
资金转移计价的运作模式可概括为:统收统付、统一计价、集中运作。论文发表,影响。
统收统付指资金的收支两条线,即分支机构和业务部门的全部资金来源均视为上存总行,全部资金运用均视为从总行借入,实现全部资金在总行的逻辑集中。
统一计价指对同质产品,不区分地区差异,确定全行统一的VOF(资金成本)和COF(资金收益).
集中运作是指全行资金由总行资金部门在全行范围内统一调拨,全行资金净头寸由总行资金部门在外部市场统一运作。
二、国有商业银行资金转移计价的发展过程
国有商业银行资金转移计价的发展由差额计价逐步过渡到全额计价管理模式。即将按照上下级行间上存或借款敞口头寸计算内部资金往来利息的差额资金管理模式,改为简化、细化的全额资金计价模式。
(一)差额计价的含义
截止到2006年年底,绝大多数国有商业银行一直采取“差额计价”的模式,实行的是资金的差额计价。上级行只对下级行上存或借入的内部资金进行计价,测算内部资金利息收入,不对其他资产负债进行计价。
内部资金是上存上级行的全部资金,是分支行所有负债(资金来源)与所有直接经营资产(资金运用)的差额,这也是“差额计价”中“差额”的含义。
计算内部资金收入时首先要知道内部资金的总额和结构,乘以相应的内部利率后就是内部资金收入。
在差额计价情况下,上级行不能直接用价格手段调控下级行的资产负债,只能对内部资金进行直接的价格调控。论文发表,影响。这种模式,对总行集中全行资金,由总行统一进行全行资金调配、供应,保障全行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商业银行业务发展起到积极的支撑作用。
(二)全额计价的含义
全额资金计价,是一种以市场利率为基准,针对资产负债表全部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项目,根据重定价期限和现金流特征分别匹配转移价格,向资金使用方收取资金成本,并向资金提供方支付资金价值的内部转移定价机制。
概括讲全额资金计价模式。即对下级行全部资产负债进行计价。下级行每一笔负债都视同被上级行购买并计价,增加下级行的收入;下级行每一笔资产都视同占用了上级行资金,要计算成本。内部资金收入就是全部负债的转移收入减去内部资金以外全部资产的转移支出。
三、计价方式改变对商业银行效益的影响
(一)差额计价的弊端
差额计价已经不适应目前的利率市场化发展趋势和发展节奏。内部资金利率无产品定价,价格导向不尽相同。原有内部资金利率种类较少,无法满足部门、产品转移价格的种类需求。而且内部资金利率与部门、产品转移价格项目不对称,利率价格不尽一致。因此导致本行和部门对业务发展导向的判断有所不同。
所以为解决经营中存在的困惑,为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业务条线管理的客观需要,构建分行、部门、产品等各维度统一的利润评价体系,形成一致的业务发展导向。调整了人民币内部资金管理体制,实行内部资金全额计价模式。
(二)推出全额计价的意义
推行全额计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应利率市场化情况下各类资金价格的复杂波动,科学区分不同产品的盈利能力,避免总体盈亏掩盖局部的亏盈。
该转移计价模式在构建分行、部门、产品等各维度统一的利润评价体系、协调总分行业务判断、增强全行市场价格敏感性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效果,各级分支机构对政策的理解也逐步深入。
为更好地发挥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评价和导向作用,服务于全行业务发展战略,需进一步提高转移定价精细化程度。其目的就是以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为导向,指导全行的资产负债结构调整,更好地服务于全行业务经营发展战略。
例如,假设某行只有存贷款业务,资金自求平衡,在差额计价情况下,存款100亿元,利率为4%,贷款100亿元,利率6%,该行利差收入为100*6%-100*4%=2亿元。该行只知道利差收入为2亿元,而该利差收入有多少是存款创造的,有多少是贷款创造的,哪种产品更赚钱并不知道。
而在全额计价情况下,上级行明确公布了每项产品的转移价格,假设存款按3%计价,贷款按3.5%计价,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算出,存款的净收入为100*(3%-4%)=-1亿元,贷款的净收入为100*(6%-3.5%)=2.5亿元,该行的总利差收入为1.5亿元。可见,虽然该行存贷款业务总体上创造了净收入,但细算帐发现存款业务是亏损的,如果不吸收存款,该行的利差收入反而能提高到2.5亿元。
从以上计算可以看出全额计价模式下,通过内外部利差的对比,可以测算出各类产品的盈利情况。也就是说要关注内外部价格利差,即吸收什么性质的存款、发放什么期限的贷款能盈利或争取收益最大化。全额计价模式下。逐笔产品,按期限匹配价格,所以能很非常准确、明了地算出每项产品的盈利性和贡献度。
四、改变计价方式对国有商业银行内外部经营的影响
(一)资金管理人员要把握好职责定位,尽快转换角色。论文发表,影响。
在原先差额计价法下,资金管理人员根据全行资金头寸盈缺及将来一定时期盈缺预测情况,调整内部资金结构,寻求内部资金效益最大化。而全额法下内部资金不列入计价范围,即意味着原先归还借款、活期转定期等提升内部资金效益的转户调拔职能已丧失基本意义,也意味着资金管理人员所管控的内部资金效益为零。换而言之,资金管理人员不再是全行内部资金效益的提升者,日常的资金调拔职能也变得仅仅是主要为了防范资金清算风险和人行监管风险。
内部转移价格体现的是一个经营政策导向、一项经营活动可否实施的评估标杆。经营部门和经营人员准确理解并在各项经营活动中充分运用、认真贯彻,才是政策推行的真正意图所在。目前商业银行经营人员众多,又相对分散,如何构建资金管理与业务经营之间畅通的内部转移价格信息传递桥梁,是一项政策起步和后续工作的重要性基础工作。因而,内部转移价格信息和经营导向的畅通有效传递工作是资金管理人员重要工作职责。
(二)营销经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和引入内部转移价格。
全额资金计价可以简单地理解成资金收购制,即商业银行各支行所有贷款投放的资金来源均以一定的价格向上级行购入,所有吸收来的存款均以一定价格卖给上级行。如果所经营的金融产品,其资金来源成本低于其收益,或者资金运用收益低于其资金的买入价,是经营过程中所不可取的。
在制订转移价格时遵循了一些商品交易的原则。有些业务品种资金成本(或效益)相同,但资金收购价不同;或转移价格相同,但细分产品资金成本(或效益)不同,即商业银行总行根据自身发展对各类原材料和产成品的数量和质量上需求不同,价格也不尽相同。因此,从逐利性角度看,努力拓展内部收益价差高、适合商业银行经营导向的产品,是提升价值创造能力的必然选择,而提高这些产品的比重,也就自然而然成为商业银行加强资产负债结构调整的重点。
(三)加强金融形势和宏观政策研究,敏锐捕捉市场利率变动趋势。商业银行总行公布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是以央行票据利率、同业拆借利率(Shibor)等市场利率和人民银行人民币存贷款管制利率为基础,兼顾绩效评价和产品定价,同时保证核心产品盈利性,适当体现政策导向等诸多因素考虑基础上制订。虽然商业银行总行公布的内部转移价格以规避市场利率风险为前提,但考虑内部转移价格公布的滞后性,在充分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作为直接经营者和管理者,必须拥有高度的利率市场信息敏感性,做到未雨绸缪,适时根据市场特点主动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与此同时,目前商业银行总行公布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是不断变化的,不同时期公布内部转移价格也仅是商业银行总行在特定时期的市场预期,体现的是各商业银行总行在金融产品经营战略的时间性风险偏好。论文发表,影响。但是,由于不同区域、不同行别不仅所处的金融环境参差不齐,而且自身经营优势与特色、社会及企业自身文化也存在差异,因而,在经营过程中除了认真贯彻各商业银行总行的内部转移价格政策外,更应该提高自身对市场利率信息的把握以及风险的控制水平。论文发表,影响。
(四)全额计价对各商业银行的影响是深远的,要因地制宜抓好资产和负债工作,关注市场作好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全额计价的定价依据最终是市场利率,资产负债业务的盈利程度,极大地依赖市场利率水平和内部资金价格水平。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发展,各商业银行必须不断加大对以存贷款客户为基础的中间业务的发展力度,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所占比重,才能减小盈利水平的不确定性和资产负债结构需要不断大幅调整的被动性。
参考文献:
[1]《全额资金计价方案及应用》2008年6月中国金融界网
[2]《内部资金全额管理》2005年6月中国建行网
上一篇:刍议18世纪欧洲城市警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