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招标 项目 展会 更多

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技术动态


关于“环境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2016-04-19 18:13:10 安装信息网

相关链接: 中国安全网 中国质量网 中国论文网 中国资讯网

“环境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环境学是研究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及其保护与改善的科学。“环境学”课程是本校生态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之一。该课程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两大部分,其中课堂教学是实验教学的理论基础,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1]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环境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作者在“环境学”的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法与教学思考,希望能为从事相关课程教学的同行们提供一些参考。
  一、课堂教学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2],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动力,而不在于给了学生多少具体知识。[3]
  (一)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激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目前,大部分学生对一般的知识性教学内容不感兴趣,而喜欢接受一些具有新颖性、前瞻性、趣味性、实践参与性的课程内容,这样使得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灌输式教学难以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课堂教学应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参与为主”,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所想,耐心听学生倾诉,悉心为学生指导,让学生有“老师就是朋友”的感觉,这样不仅师生关系和谐,而且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作者在“环境学”的教学中,对“水环境”这章的讲解,首先将学生分成五组,然后教师和每组同学一起对校园内的五个自然湖泊进行水质现状调查,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了解水质采样的流程与监测的方法等,最后在课堂上,让每组同学派出一名代表以PPT形式汇报本文由毕业论文网http://www.zgazxxw.com收集整理实践结果。与此同时,为了提高每位同学的主观能动性,其他组的同学可以自由提问。PPT汇报完毕之后,要求各组同学针对大家的提问,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查和讨论分析等方式,对实践报告进行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最后整理成小论文的形式,打印上交,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一部分。这种学习方式,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还可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实际的环境问题。如本班级中有一名学生,通过该章节的学习,主动对自己家乡周边的水质进行布点采样、监测,并尝试分析家乡水质变坏的原因。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是《环境学导论》。[4]“环境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应用科学,所覆盖的知识面广泛,涉及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因此,在课堂教学上,作者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法:
  1.引入环境热点新闻,吸引学生注意力。环境问题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在上课之前,适当地引入一个环境事件的新闻报道,能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上好这一堂课而开好头。这样做法耗时短且效果佳,但也有一些学生过度关注事件的本身,没有从环境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因此,教师要启发他们从环境专业技术的角度去看问题。
  2.多媒体与传统板书结合,注重师生互动。“环境学”教学内容众多,经常需要大量的统计图表来说明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等优势,运用生动的彩图、示意图、FLASH动画和视频资料,尽量做到深入浅出地展示环境学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在多媒体教学中也要运用适时板书、巧设提问、捕捉高潮等技巧,活跃课堂互动气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的习惯。如在开展“活性污泥法”的教学过程中,作者采取播放“活性污泥法”视频和展示污水处理厂流程图片,并提问“污泥回流的作用”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精心构建学习小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课题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例如,在讲解“农业污染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这部分内容时,作者给五组同学分别指定五种食品,让各组同学通过文献检索、社会调查和讨论分析等环节去了解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过程,最后通过PPT汇报进行总结。但在实际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如部分性格内向型学生并不积极参与活动,因此,教师在活动过程中需扮演好监督和引导的角色,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在评价结果时给予简短点评和一些鼓励与表扬。
  二、实验教学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知识的本身就是活动,动作和思维密不可分。”学生最能理解的是自己双手实践的东西。[5]因此,实验教学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
  (一)实验前——提问式讲解,引导学生思考
  实验前,教师通常把实验原理、仪器的使用规则、实验步骤、数据处理方法等详细讲授给学生,但大部分同学常常只是按照教师提供的实验方案去做实验,很少有人真正去关心实验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因此,教师在讲解实验方案时,要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比如在“微生物接种”实验中,请同学们思考:“如何配制含20mg / L Cd浓度的无菌液体培养基?”问题提出后,大家就踊跃讨论,畅所欲言。单纯的液体培养基,一般同学都会配制,但含一定Cd浓度应该如何配制呢?笔者首先告诉学生Cd母液的浓度为1g / L,然后让学生动手去计算母液添加的毫升数,最后告诉学生答案。这个过程完成后,就开始让学生动手配制液体培养基。
  (二)试验中——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惧怕失败
  在讲解完实验原理与方法步骤后,实验过程要尽量让学生亲自操作,老师只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指点一二”,多鼓励学生亲自去尝试。既然是实验,就不一定能保证一次成功,因此,即使实验失败了,也有失败的价值。如果学生能从实验中找到失败的原因,这也是一种学习。比如在“快速密闭催化消解法测定水样COD”实验中,标液滴定时,无法显色,有些同学就会灰心丧气,这时候老师一定要首先说明失败是实验中常见的事情,没什么“大惊小怪”的,然后帮助他们去分析原因:“是不是没有添加邻菲罗啉指示剂?是不是滴定时间还不够?”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和提醒,让学生自己思考“原因到底在哪里”,这样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实验过程的理解,避免下次出错。    (三)试验后——分析实验结果,学会讲演
  实验完成后,要求每位学生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提交实验结果,教师及时批阅并反馈给学生。同时,要求每组选择一名学生用PPT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要进行简短点评。但有些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过于简单,很少去解释实验结果或者仅仅从某一角度去解释。对于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比如,在汇报“校园环境质量监测报告”时,有些学生单一地从大气或水体或土壤的角度去评价校园质量,作者就引导学生:“从环境要素来划分,环境包括哪些要素呢?”然后再回归主题,请同学们思考:“是不是应该综合来看待校园环境质量呢?”通过这些提问和引导,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概念和知识,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思考
  (一)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创新教学
  “环境学”课程是一门跨学科且综合性非常强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掌握较为广泛的科学知识。同时,由于现代科技发展迅速,有些新的内容还未能在教材中体现,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注意搜集和整理材料,把新知识补充到教学中,使学生学习跟上时代的发展。可通过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等渠道获取相关的最新信息,或者将自己最新的科研成果和体会融入教学中,使得讲课更具有生动性和前沿性。
  (二)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公益活动,延伸课堂教学
  课堂与实验教学固然必不可少,但除此之外,该课程的教学还可以与某些环境公益活动结合起来,比如组织校园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废弃物品的“变废为宝”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环境观,提高环保意识。

关键字:环保

上一篇:关于认知疗法在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护理中的运用研究

下一篇:关于2013—2014年某市农村土壤环境卫生监测分析

行业资讯月点击排行

展会信息月点击排行

招商信息月点击排行

首页 资讯 招标 项目 展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触屏版 电脑版
安装信息网 www.36qyk.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