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毅
矿山爆炸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组织内存在一种被矿工广泛接受的安全准则,而组织的这种安全准则决定了矿工的行为。通过干预组织中的一些管理者的行为过程中发现,可以同时起到了改善工人行为绩效的效果。通过调查分析,研究了组织管理因素对矿工不安全心理及个体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情况和预测作用,结果得出通过组织安全管理行为是从源头控制个体不安全行为的根本途径。通过安全暴露感知和他人安全态度的感知可以预测个体的风险感知,组织对不安全行为的态度将会明显影响工人的风险感知进而影响其行为选择。这些研究发现对个体不安全行为的组织层面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安全操作规范和程序不完善、缺乏必要的安全管理措施、工人对管理层的逆反心理、只追求绩效而忽视安全、低估不安全行为的危险、工作环境存在高风险等。
然而,现有研究仅识别了可能影响个体不安全行为决策的组织因素,组织安全行为对个体不安全行为的作用机理尚不明确,无法准确评价组织安全行为在个体不安全行为产生过程中的影响路径和强度,制约了行为安全理论更好的应用。本文旨在研究组织安全行为对个体不安全行为的作用机理,从而发现事故的深层次原因,准确评价组织安全行为在个体不安全行为产生过程中的影响作用,使得行为安全理论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1 模型的构建
1.1 组织安全行为影响因子确定
组织安全行为是指组织整体的安全文化、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程度或者其运行情况,不是某个员工个人的行为。从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和事故风险防控的角度,通过收集国家有关的政策、文件、法律法规,经过理论分析和专家论证,提出以下8个衡量组织安全行为的要素,即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法规遵守、安全责任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监督检查、安全资金投入、应急救援管理、安全事故管理。笔者进行了相关的实证分析,在此不再做进一步的论证。
1.2个体不安全行为影响因子的确定
本文将个体不安全行为定义为个体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可能直接或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违反操作规程或安全规定的行为。根据划分方式的不同,可将影响煤矿个体不安全行为的因素分为内因和外因,或者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虽然划分方式不同,但各自所包含的影响因子相似。内因或者个人因素主要包括身体素质、兴趣、性格、态度、心理、知识、情绪等方面。外因包括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物的因素、教育培训因素,其中环境因素又可划分为客观环境和组织环境,或者作业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
综上所述,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煤矿企业生产实际,可将个体不安全行为分为:心理、生理、技能3个影响因子,主要涵盖记忆、思维、情绪、意志、性格、气质、能力、态度、知识、专业操作技能
10个方面。
1.3模型假设
根据以上理论,将组织安全行为对个体不安全行为的作用关系假设汇总,见表1。
2模型的实证分析
2.1 问卷设计
1)问卷的编制
针对各个要素的测量指标编制适合调查煤矿组织安全行为构成要素的测量量表。问卷采用Lik-ert5级量表编制法,把“完全符合”、“基本符合”、“部分符合”、“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分别记作5分、4分、3分、2分、1分。
2)问卷调查样本概况
调查样本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北京某煤矿的员工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共计发放230份,回收223份,回收率93. 91%。其中在回收的问卷中,有效问卷216份,有效率为96. 86%。被调查对象中,本科及以上人员共计22人,占9.57%;普通员工208人,占90. 43%;年龄在35岁以下的人数最多,共98人,占42. 61%。
3)信度分析
在样本的信度分析方而,本文采用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sa)来衡量设置变量的信度。一般来说,该系数愈高,即信度愈高。在探索性研究中,信度只要达到0. 70就可接受。
利用SPSS17.0软件将调查数据代入sPss,得出潜变量信度检验,由结果可知,Chronbach's a的计算结果均大于0.7,表明该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潜变量的测量指标及信度检验见表2。
4)效度分析
效度分析指的是对设计问卷的客观现实反映程度进行检验。本文采用效度分析用KMO和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进行问卷效度分析,经计算得KMO=0. 846>0.7,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的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为0. 000小于0.001表明指标数据呈正态分布,说明调查问卷具有较高的效度,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2.2模型估计
利用AMOS17.O导出主要潜变量间方差估计和标准化回归系数,各潜变量之间的临界比t检验值(C.R.)均大于1. 96,故潜变量间的路径系数估计值均达到了0. 05的显著水平。
待估系数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即①没有负的误差方差存在;②标准化系数没有超过或太接近1,所以不存在“违犯估计”现象,可以对模型拟合度进行检验。
2.3模型评价
SEM评价的核心内容就是模型拟合性,即模型输出的各种拟合指标需要满足要求。模型整体拟合优度指标主要通过绝对拟合优度指标和增值拟合优度指数评判。利用AMOS17.0分别对安全绩效评估模型进行计算,并经过修正和反复拟合得到相应的计算结果,X2/df为3.986符合比值在l~5之间的标准,RMSEA为0.048低于0.05的标准,NFI为0. 902、IFI为0.913、CFI为0.921均大于0.9的评价标准,上述结果表示假设模型的整体适配度合理,具有解释力。
通过对组织安全行为对个体不安全行为作用机理初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经过不断修正得到组织安全行为对个体不安全行为作用机理最终模型如图
1所示。
3模型结果分析
3.1组织安全行为对个体不安全行为影响分析
1)安全文化建设通过矿工个体的态度(0.75)、情绪(0.70)、意志(0.66)和能力(0.59)对个体不安全行为的形成影响作用较大,而通过性格(0.23)发生的作用最小。
2)安全教育培训通过矿工个体的态度(0.71)、情绪(0.70)、能力(0.64)、意志(0.59)、专业操作技能(0.51)对个体不安全行为的形成影响作用较大,而通过性格(0.21)发生的作用最小。
3)安全监督检查通过态度(0.64)、意志(0.57)、情绪(0.56)等因素对个体不安全行为的形成影响作用较大,而通过气质(0.23)发生的作用最小。
4)应急救援管理通过态度(0.58)、能力(0.57)、专业操作技能(0.47)等因素对个体不安全行为的形成影响作用较大。
5)安全法规遵守通过态度(0.61)、情绪(0.54)、意志(0.51)等因素对个体不安全行为的形成影响作用较大,而通过气质(0.26)发生的作用最小。
6)安全责任落实通过态度(0.65)、意志(0.54)、情绪(0.45)等因素对个体不安全行为的形成影响作用较大,而通过气质(0.25)发生的作用最小。
7)安全事故管理通过态度(0.64)、知识(0.40)等因素对个体不安全行为的形成影响作用较大。
3. 2 组织安全行为内部要素作用关系
安全资金投入与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监督检查、应急救援管理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 39、0.40、0.36、0.45。通过分析得知,安全资金投入与组织安全行为其他影响因素存在一定的关联,说明企业安全资金投入是实施组织安全管理各项措施的保证。
综合以上分析,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监督检查是对矿工个体不安全行为影响较大、较重要的组织安全行为因素。态度、情绪、意志、能力、专业操作技能容易受组织安全行为的影响,从而影响个体不安全行为的输出,而性格、气质等因素由于是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受组织安全行为影响相对较小。同时,煤矿企业要保证一定的安全资金投入,才能有效保证组织安全管理各项措施的顺利实施。
4结论
1)从安全心理学角度将个体不安全行为分为心理、生理、技能3个影响因子,主要涵盖记忆、思维、情绪、意志、性格、气质、能力、态度、知识、专业操作技能10个方面。
2)建立了组织安全行为对个体不安全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得出组织安全行为通过记忆、思维、情绪、意志、性格、气质、能力、态度、知识、专业操作技能等因素对个体不安全行为产生作用。
3)通过分析发现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监督检查是对矿工个体行为影响较大、较重要的组织安全行为因素。态度、情绪、意志、能力、专业操作技能容易受组织安全行为的影响,而性格、气质等因素受组织安全行为影响相对较小。同时,安全资金投入影响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监督检查、应急救援管理。
4)组织安全行为对个体行为的作用机理的提出,对于煤矿从组织安全行为人手有针对性的制定行为干预方案并控制个体不安全行为提供了很好的理论的基础。
5摘要:为了探究煤矿组织安全行为对个体不安全行为的作用机理,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提 出个体不安全行为包含心理、生理、技能3个影响因素,涵盖记忆、思维、情绪、意志、性格、气质、能力、态度、知识、专业操作技能10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组织安全行为对个体不安全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 SEM),运用统计分析方法(AMOS17.0)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显示态度、情绪、意志、能力、专业操作技能容易受组织安全行为的影响,而性格、气质等因素由于是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受组织安全行为影响相对较小。深入研究煤矿组织安全行为对个体不安全行为的作用机理,有利于煤矿从组织安全行为人手有针对性的制定行为干预方案并控制个体不安全行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