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招标 项目 展会 更多

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技术动态


关于S n对Ti-Z r-Cu-Ni系非晶薄带热稳定性及耐蚀性能影响的研究

2016-01-26 10:19:45 安装信息网

相关链接: 中国安全网 中国质量网 中国论文网 中国资讯网

作者:张毅

  自发现非晶合金以来,Ti基非晶合金便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已开发出性能优异的Ti基非晶合金,如Ti-Z r-Cu-Ni和Ti-Z r-Ni-Cu-Be等,这些Ti基非晶合金具有较高的玻璃形成能力( GFA)及良好的力学性能。但这些合金含有较高含量的对人体有毒的Be和Ni元素,严重制约了Ti基非晶合金作为生物医用材料的应用。同时,研究者针对Ti-Z r-Cu-Pd-S n系非晶合金的生物性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发现此类合金具有较高的生物耐蚀性能,但贵重金属Pd的添加大大提高了成本。

    一种不含贵重金属的Ti40 Cu39 Zr10 Ni11非晶合金,其过冷液相区A T x=47 K,并具有高达1 931 M Pa的屈服强度,具有较好的性能,但要作为生物医用材料必须降低Ni含量,并对其生物耐蚀性能进行研究。本课题在此基础上,选取Ti40 CU39Zr10Ni11非晶合金,基于Inoue的经验三准则,通过S n替换并最终取代Ni元素,采用单辊甩带法制备出  Ti40 CU39 Zri10Ni11Snx(x=0,3,7,11)非晶薄带,研究S n微合金化对Ti-Cu-Z r-Ni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及在模拟体液中耐腐蚀性能的影响,致力于开发出一种成本较低的低Ni或无Ni型生物医用材料。

  1  试验材料及方案

    将高纯度Ti、Z r、Cu、Ni、S n(纯度均大于99. 9%,质量分数),按摩尔分数配置Ti40 Cu39 Zr10 Ni11Snx(x=0,3,7,11)合金。在高纯A r气氛保护下,采用非自耗真空电弧炉熔炼母合金3次,使得母合金成分均匀。将熔炼后的母合金进行破碎、打磨、清洗,取10 g左右装入底部开有2 mm孔的石英管中,再次通人高纯A r气保护,加热熔化,并利用高纯A r气将金属液吹在高速旋转的铜辊上,制备出厚30 um、宽2~3 mm的非晶薄带。

    采用D/max-2400型X射线衍射仪(XRD,Cu靶Ka射线)鉴定试样结构,运用STA 449-C型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在A r气保护下测定非晶合金试样的玻璃转变温度T z及晶化开始温度T x等热力学参数,升温速率为20 K/min。

    采用CHI660D电化学工作站及三电极体系对试样进行电化学测试。三电极体系即饱和甘汞电极作为 参比电极,铂片作为辅助电极,试样作为工作电极。使用二次蒸馏水配置PBS溶液,其成分为:8 g/L的NaCl,0.2 g/L的KCl,1.15 g/L的Na2 HP04 ,0.2 g/ L的KH2 P04。测试过程中PBS溶液温度始终保持在310 K左右,开始测试后,将试样浸入溶液20 min左右,待开路电位稳定后,测定其极化曲线,电位扫描速度为0. 833 3 mV/s。对测试完的试样进行清洗,并使用JSM-6700型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形貌。

  2  结果与讨论

  2.1  组织结构及热稳定性

    图1为Ti40 CU39 Zr10Ni11-xSnx(x=0,3,7,11)合 金试样的XRD图谱。可以看出,通过单辊甩带法制备出的Ti40 CU39 Zr10 Ni11-xSnx(x=0,3,7,11)非晶薄带在XRD衍射谱上均没有出现明显的衍射峰,仅在2= 400附近出现了一个漫散射峰。表明所制备出的非晶薄带均为完全的非晶态结构。

    图2为Ti40 Cu39 Zr10 Ni11-xSnx(x=0,3,7,11)非晶薄带的DSC曲线,T g为玻璃转变温度,T x为晶化开始温度,Tm为熔化开始温度,T1为熔化终了温度。由图2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上升,合金均出现了明显的玻璃转变,随后出现两个放热峰,表明合金均发生了二次晶化转变,说明该组元的非晶合金发生了两步晶化反应。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非晶薄带中出现了2种非晶相,温度继续上升至1 100 K后,4种合金试样均出现了明显的单次吸热熔化峰。

    GFA得到提高,一方面是因为Ti、Cu、Z r、Ni、S n的原子半径分别为0. 200、0.157、0.216、0.162、0.172nm,各原子尺寸具有显著的差异;另一方面Ti、Cu、Z r主要组元与S n的混合焓分别为-33、7、-43kJ/mol,具有较大的负混合焓。因此,根据Inoue经验准则,该成分非晶合金具有较高的非晶形成能力和较高的热稳定性。

2.2  电化学腐蚀试验

    图3为Ti40 CU39 Zr10 Ni11-xSnx(x=0,3,7,11)非晶薄带在PBS溶液中的阳极极化曲线。从图3可以看出,随着电位增大,4种非晶合金都出现了明显的Talfel区,说明非晶合金在PBS溶液中发生了自腐蚀,并迅速出现钝化现象,电位继续增大到一定数值后钝化膜被击穿,电流密度迅速增大。

    表2为各试样的自腐蚀电位Ecorr、自腐蚀电流密度Jcorr,、钝化电位E p、钝化区间和钝化电流密度J p。一般来说,自腐蚀电位越大,合金发生腐蚀的倾向越小;自腐蚀电流密度越小,合金腐蚀速率越低,说明合金的耐腐蚀性能越好。从表2中可以看出,当x=0时,自腐蚀电位为-359 mV,自腐蚀电流密度为3.51×10-8 A/cm2;随着S n的添加,当x=3时,自腐蚀电位向负方向移动,自腐蚀电流也相对增加,说明少量S n的添加,合金腐蚀倾向增大,使合金在腐蚀初期能够较快速均匀溶解,有利于保护膜的形成。但随着S n含量的继续增加,当x=7时,自腐蚀电位明显正移,达到-211 mV,自腐蚀电流密度为1. 46×10-8 A/cm2,说明了相对Ti-Cu-Z r-Ni系非晶合金,S n的添加提高了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当S n完全替代Ni元素后,自腐蚀电位稍有降低,达到-216 mV,自腐蚀电流密度为4.60×10-8 A/c m2。上述试验结果表明,S n的添加有利于提高非晶合金在PBS模拟体液中的耐腐蚀性能。从表2还能看出,S n的增加,同样提高了非晶合金钝化膜的稳定性,与传统的医用Ti-6Al-4V合金(对人体体液有较好的耐蚀性,没有毒性,且与肌肉组织亲和性能良好)相比,虽然不具备Ti-6 Al-4V合金较宽钝化区间的性能,但该合金的耐腐蚀性相比Ti-6Al-4V合金有较大的提高。金属腐蚀与氧化理论认为,加入微量原子价态较低的元素会加速钝化膜的氧化,而加入微量原子价态较高的元素则会减缓氧化,并且非晶合金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成分,均有助于提高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因此,S n的添加有利于提高非晶合金在模拟体液中的耐腐蚀性,并为不含Ni、Be元素的非晶合金应用于生物医用材料提供了借鉴。

    图4为Ti40 Cu39 Zr10Ni11-xSnx(x=0,3,7,11)非晶薄带腐蚀后的SEM形貌。从图4中可见,x=0时试样有较多且明显的点蚀坑,S n的添加大大减少了表面的点蚀坑(如x=3),x=7和x=11试样表面的点蚀坑较少,腐蚀程度较浅。证明了S n完全取代Ni元素后,Ti40 CU39 Zr10 Sn11具有更好的生物耐蚀性能,与所测极化曲线的结果一致。

3  结  论

    (1)采用单辊甩带法成功制备了Ti40Cu39Zr10Ni11-xS n x(x=0,3,7,11)非晶薄带,随着S n的添加,其过冷液相区分别为:35、30、35、37 K,约化玻璃转变温度分别为:0.600、0.604、0.607、0.613,表明了S n的添加对合金热稳定性略有提高。

(2) Ti40Cu39Zr10Sn11作为一种不含Ni、Be等有毒元素的非晶合金,其在PBS溶液中的自腐蚀电位为-216 mV,自腐蚀电流密度为4.60×10-8 A/cm2,钝化区间为300 mV,表面点蚀坑较少,腐蚀程度较浅。说明Ti40Cu39Zr10Sn11非晶合金具有较高的生物耐蚀性能,具有作为生物医用材料的潜力。

4摘  要通过单辊甩带法制备了Ti40Cu39Zr10Ni11,S n(x=0,3,7,11)非晶薄带。运用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扫描量 热仪( DSC)、电化学工作站、扫描电镜(SEM)等手段测试了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特性,研究了S n替换Ni对合金热稳定性及生物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 n的添加,Ti40Cu39Zr10Ni11Snx( x=0,3,7,11)合金试样均表现为完全的非晶结构。与Ti40Cu39Zr10Ni11非晶合金相比,Ti40Cu39Zr10Sn11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稍有改善,且生物耐蚀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因此,不含Be、Ni等对人体有害元素的Ti40Cu39Zr10Sn11非晶合金具有作为生物医用材料的潜力。

关键字:

上一篇:关于Mn2+参杂TiO2的合成及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性能的探索

下一篇:返回列表

行业资讯月点击排行

展会信息月点击排行

招商信息月点击排行

首页 资讯 招标 项目 展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触屏版 电脑版
安装信息网 www.36qyk.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