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毅
科技进步是推动交通运输先行发展的重要力量,更是提升交通社会服务品质的重要手段。交通社会服务的科技支撑应用主要体现在交通运输政府网站建设管理、网上出行信息服务和交通产品大数据采集等领域。
1科技在交通社会服务中的需求
1.1 交通社会服务需要政府网站服务水平提升网上调查问卷显示,65.5%的网友认为交通行业政府网站服务水平一般,认为服务水平较好的约占25.4%,较差的约占7.1%。以上数据说明了这些年交通运输政府网站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表明交通运输政府网站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从访问者登陆政府网站的主要目的来看,目前绝大部分网友是为了了解交通行业政策法规,投票比例超过50%;其次是了解交通运输发展情况和查询出行信息,这两项的投票比例分别为30.8%和30.3%,均远高于其他几个选项。
调查显示,交通运输政府网站最需要改进政务信息公开和交通出行信息服务,投票比例均超过40%。开通网上在线咨询服务、行政许可网上办理”和实现高效准确的全文检索,投票比例基本相当,都在20~30%之间。因此,需要考虑从这几个方面提高交通运输政府网站的服务水平。
1.2交通社会服务需要网上出行信息服务水平提升
调查显示,2/3的网友认为交通行业政府网站出行信息服务一般,认为出行信息服务较好的约占20.5%,认为较差的超过10%,因此亟需提高网上出行信息服务水平。
提供准确的公路地图信息和即时发布养护施工阻断信息的受关注程度最高,投票比例分别为41.0%和38.3%;提供公交,地铁、长途客运、出租车、民航、铁路综合换乘信息服务和提供阻断路段绕行方案,分别为32.2%和29.1%;此外,提供城市公交和轨道交通线站信息和提供客运场站和运营线路信息投票比例分别为24.1%和23.9%。
1.3交通社会服务需要交通产品质量提升
从调查结果来看,有近3/4的网友认为交通产品质量一般,认为较好的不到20%,认为较差的接近10%。
从受关注情况看,汽车维修、保养产品和营运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这两类产品受关注度最高,投票比例均接近50%,不停车收费(ETC)车载终端和公路护栏两类产品投票结果分别为32.1%和21.4%。这些都是直接关系民生与安全的重点产品,因此,建议加强上述重点交通产品的监督抽查工作。
2科技在交通社会服务中应用的目标
本文以交通运输政府网站、网上出行信息服务、交通产品大数据采集为工作抓手,通过深化网上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整合行业信息资源、推进政企合作、建立部省联动抽查机制、健全重点产品标准体系等,不断提升交通运输政府网站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出行信息服务品质,提高交通运输重点监管产品质量,真正做到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提高社会公众对交通科技服务的满意度。
2.1 交通运输政府网站
(1)交通运输行政部门网站标准体系基本建立,资源、管理、服务类核心标准发布并贯彻实施。
(2)省级以上交通运输行政部门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全部实现上网发布,75%以上开通网上依申请公开渠道。
(3)完善网上办事服务系统。省级以上交通运输行政部门的行政许可事项及办事指南全部公开,75%以上的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网上办理。
(4)健全政民互动渠道和信息反馈机制,咨询、留言、投诉等网上回复效率和回复质量显著提高。
(5)拓展网站移动智能终端应用功能,75%以上省级以上交通运输部门政府网站开通移动应用客户端,50%以上的网站实现行业信息、出行信息查询等移动服务。
(6)建立交通运输行政部门网站绩效评估体系,形成网站日常监测与绩效评估工作机制,绩效评估科学化、规范化程度和工作效率明显提升。
(7)开展基于搜索引擎的网站可见性优化,交通运输行政部门网站被主流搜索引擎收录的页面数量大幅提高。
2.2 网上出行信息服务
(1)完善的交通出行信息标准规范体系基本形成,出行基础数据采集与管理、出行信息服务质量要求等基础性、关键性标准制定并发布。
(2)政企合作的出行信息服务建设和运行机制初步建立。
(3)全国综合交通出行信息服务平台基本建成应用。
2.3交通产品的大数据采集
(1)建立部省联动抽查机制,交通产品的大数据采集提升,交通运输重点产品的大数据质量显著提高。
(2)发布交通行业重点监督管理产品目录,明确交通大数据采集的重点产品。
(3)编制完成交通产品大数据采集实施规范。
3 科技在交通社会服务中应用的对策措施
3.1提升政府网站服务水平
(1)加强交通运输政府网站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研究建立交通行业政府网站标准体系,近期将制定并发布《交通行业政府网站建设指南》、《交通行业政府网站信息资源分类与编码》等基础性标准规范,同时着手制定行业政府网站信息资源数据交换、系统建设、专项服务规范以及服务质量管理与绩效评估规范等相关标准,并组织开展服务型交通运输政府网站建设、政府网站新技术应用等前瞻性标准的研究。加强标准宣贯,推动各项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贯彻实施。
(2)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系统建设,深化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加强行业政府网站政府信息公开系统建设,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立依申请公开渠道,提供灵活、便捷的公开信息发布、审核、检索等功能。
推进行业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开展职能部门重点领域的业务梳理,明确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的范围、内容和相关要求,落实重点领域信息公开责任主体和职责,建立有效的信息公开监督考核机制。
(3)完善网上办事服务系统
根据部行政审批权限下放的最新要求,调整完善部行政许可网上办理平台。在研究制定交通运输行政许可网上办理相关标准规范的基础上,引导和推动行业政府网站行政许可网上办理系统建设,逐步扩大行政许可网上办理的服务范围,推进政许可审批全过程网上办理。增加在线办事咨询服务内容,解答用户在线办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补充人性化服务提示信息和注意事项等功能。
(4)拓展网站移动智能终端应用服务
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完善交通运输政府网站移动智能终端应用功能,增加法律法规、路况信息等在线查询服务,通过及时的信息发布、人性化的页面设计、灵活的查询功能、对多种操作系统的支持等,提高网站移动智能终端应用服务实用性。
(5)搭建信息化监管评估平台,加强对政府网站的监督考核
开展政府网站绩效考评。研究建立适合交通行业的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体系,包括指标体系、评估方法、评估技术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集监控、预警、评估、分析决策于一体的信息化监管评估平台,全面加强政府网站运维管理和绩效评估工作,提升交通政府网站的社会服务能力。
(6)健全工作机制,促进政民互动交流
健全公众意见及问题的受理、处理及反馈工作机制,实现网上政民互动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留言答复知识库,实现自动化、半自动化互动交流。鼓励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开通官方微博。
(7)整合政府网站服务资源,提供一站式服务
建设公路建设、道路运输、港航管理、资质资格等行业信息查询系统。升级已建成的查询系统和服务系统。对考试报名、成绩查询等公众较为关心的应用系统进行无缝连接,方便用户一站查询;对建设、运输、监理、考试等内容非紧密相关的应用系统进行梳理分类,实现统一管理、统一界面,为公众提供类目清晰的应用系统导航服务。
(8)开展基于搜索引擎的可见性优化
引导行业政府网站开展基于搜索引擎的可见性优化工作。利用搜索引擎可见性优化技术,进行网站页面代码优化、内容优化和链接优化,使网站内容和结构更加合理,提高网站的访问速度、搜索引擎收录量和搜索结果排序,促进网站信息的传播、利用和影响力的提升。
3.2提升网上出行信息服务水平
(1)健全综合交通出行信息服务标准体系健全覆盖公路、水路、城市公共交通等领域的出行信息服务标准体系,完善名词术语、信息资源、信息传递、应用系统、各类终端等各类标准,加强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绩效评价标准、公共出行信息云地图服务标注接口等技术标准的制定。
(2)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推进政企合作,初步搭建全国综合交通出行信息服务平台
发挥行业交通出行公共信息[交通出行公共信息包括:公路通车计划信息、公路路网突发事件、道路阻断、道路施工、道路计划养护信息、国省干线固定监测点交通流量信息、客运班线信息、客运班线审批或变更信息、城市地铁线路信息、地级以上城市公交线路信息、公交线路审批或变更信息、航道航行通告、航行警告等。]的拥有优势,以及社会力量在交通出行信息服务、技术、运营等方面的优势,按照出行信息服务标准体系,利用市场机制,主动探索政企共建的新模式,示范建设全国综合交通出行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利用公路、水路、城市公共交通领域的出行基础信息,开发功能完善、设计人性化、服务方式多样化的应用平台,提供便捷、高效的综合出行信息服务。
(3)开展政企合作共建出行信息服务试点
探索利用社会力量开展出行信息服务建设的新模式,探索出行信息服务市场化运行机制,在有条件的省开展政企合作共建出行信息服务试点,建立或完善省级出行信息服务平台,形成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出行信息服务建设与运行管理机制,推动出行信息服务产业链的形成和出行信息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4)推进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建设重大工程的实施
配合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建设重大工程,制定配套指南和标准,推动跨区域交通出行信息的交换共享,统一信息发布准则,丰富信息发布渠道。
(5)加强交通出行信息服务前瞻性相关课题研究
研究制定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卫星导航、下一代通信技术等新技术在交通出行信息服务中应用的技术政策,鼓励实时交通流量预报、拥堵程度模型计算、智能终端移动应用、事故位置定位、大数据分析等课题研究和成果应用。
3.3提升交通产品大数据采集水平
(1)交通大数据采集
围绕影响交通工程建设质量、交通运输安全、公众便捷出行等,开展道路用沥青、公路工程预应力孔道压浆料、桥梁支座、高密度聚乙烯硅芯管、公路波形梁钢护栏、突起路标、电子不停车收费(ETC)设备等七类交通产品质量进行行业监督抽查。建立部省联动抽查机制,以监督抽查、产品认证、符合性审查等方式加强对重点交通产品进行监督管理,提高交通产品质量,为提升交通行业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2)稳定重点产品大数据采集质量
发布《交通行业重点监督管理产品目录》,明确质量监督管理的重点产品,加大对重要交通产品的监管力度。对反复出现问题的产品和企业,加大抽查频次,跟踪整改效果,继续加强对公路波形梁钢护栏、电子不停车收费设备、汽车维修和保养等重点产品的深度抽查,促进重点产品质量整体水平的提升。
(3)优化大数据采集技术
依据《交通行业重点监督管理产品目录》,对于直接影响交通建设质量和运输安全的产品和近几年质量问题突出的产品,依据产品标准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监督抽查工作必须涉及的产品分类、检验依据、抽样方法、检验要求、判定原则、异议处理复检、跟踪检查等内容进行详细规定,编制完成《交通产品大数据采集实施规范》,使监督抽查更加科学化、统一化、规范化、公开化。
一是建立准入制度。重视监督抽查结果采信力度,将不合格企业列入黑名单,两年内禁止其参与交通运输市场,并对各地执行情况给予监督检查。
二是实行质量关联。推行工程建设类产品质量关联制度,使用了不合格产品的工程,在整改合格前不得评优。对于故意采购不合格产品的建设方和施工企业,要通报于社会,施工企业两年内不得参与交通建设市场。提高工程建设方、产品使用方、施工企业的质量意识,保证工程建设使用合格的产品。将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应用到空管监视系统安全风险研究中,通过一系列数据处理和计算,得到了第一及第二层影响因素的关联度排序,从而得出了对空管监视系统安全影响程度最大的因素是人为因素;同时,分析了第二层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加强个人工作管理、加强组织因素方面的监督决策管理等建议措施。
本文为空管监视系统安全风险因素的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旨在为空管系统制定风险管理方案提供建议。在研究过程中,考虑的影响因素可能不够全面,加之受到数据样本容量的限制,分析结果还无法准确反映各影响因素对于风险的重要度,在今后的工作和研究中仍需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4【摘要】本文分析了科技在交通社会服务中的应用存在的需求问题,结合市场对科技在交通社会服务中应用的需求,提出了提升政府网站服务水平、提升网上出行信息服务水平和提升交通产品大数据采集水平的对策。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