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招标 项目 展会 更多

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技术动态


《现代警察心理学》第一章警察心理健康概述

2015-11-17 09:49:11 安装信息网

相关链接: 中国安全网 中国质量网 中国论文网 中国资讯网

     世界卫生组织称,心理疾病将成为全球第四大疾病。心理学家断言,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心理疾病对自身生存和健康的威胁,将远远大于一直困扰中国人的生理疾病。

    警察是一个具有高应激性、高对抗性、高危险性的“三高”职业,职业的特殊性使警察受到的心理困扰日趋严重。据调查,警察心理压力指数高居社会各行业之首,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比一般社会成员要高得多。“有困难找警察”这个口号喊了多年了,它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警察这个群体好像是“超人”,在危险与困难的时候我们只要呼唤他们,他们就会从天而降,保护群众免受伤害。但是“超人”脱掉工作服后,也会回归其凡人的一面,他们同样会有恐惧、牢骚、压力、人际关系的网惑……因此,警察这个群体也需要心灵的呵护和心理的支持。

    第一节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标准

    很多人常说,健康是1,而名利、地位、金钱、爱情、家庭等都是0。当1存在

时,0越多则价值越高;当1不存在时,后面的一切都不复存在。健康是人类赖以

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健康对人们可谓是最珍贵的。

    那么怎样才算健康呢?长期以来,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一直局限于“无灾无病就是健康”的认识水平上。事实上,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大家会发现这种理解是片面的、不完整的。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  的完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中 可以看出,它包含了三个基本要素:①躯体健康;②心理健康;③具有社会适应能 力。其中,具有社会适应能力是国际上公认的心理健康首要标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全面健康除了包括通常所说的躯体健康外,还包括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何谓躯体健康大家都很清楚,但对于什么是心理健康,国内外学者对其有不  同的描述。例如,有的心理学家将心理健康定义为“人的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主  要在这种情况下能作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有的心理学家则把心理健康描述为“在知、情、意、行方面的健康袄态,主要包括发育正常的智力、稳定而快乐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等”,等等。

    对于心理健康的概念,虽然国内外学者尚无统一的看法,但在各种争论中也有某些共同观点。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心理健康应包括两方丽的涵义:一是对外能够做到与环境相互协调,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二是对内能够做到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相互协调并且保持栩对的稳定性。其核心内容就是完善的人格,能很好地应对生活、工作中的压力与挫折。

    

    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心理健康是一个人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心理状态,一个人偶尔表现出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不意味着他就一定是心理不健康,这要视具体情况面定。并且,人的心理状态并非静态的、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的、逐渐变化的,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健康与不健康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具体来说,如果将心理健康比作白色,不健康比作黑色,那么在白色与黑色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缓冲区域——灰色区,大多数人都散落在这一灰色区域内。灰色区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浅灰色与深灰色两区域,浅灰色区的人仅是心理轻度失调,他们只有心理冲突而无人格变态,其突出表现为诸如失恋、丧亲、人际关系失调、学习工作不顺心等生活矛盾带来的心理不平衡与精神压抑:深灰色区的人则患有种种异常人格和神经症。   

    据此,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三个等级:

    1.-般常态心理(健康心理)。表现为心情经常偷快满意,适应能力强,善于与 他人相处,能较好地完成同龄人发展水平应做的活动,具有承受挫折、调节情绪的 能力。

    2.轻度失调心理。不具有同龄人所应有的愉快满意心境,与他人相处略感困难,独立应对生活、工作有些吃力。若能主动调节或请专业人士帮助,可以恢复常态。

    3.严重病态心理。表现为明显的适应失调,长期处于焦虑、痛苦等消极情绪中 难以自拔,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如不及时矫治,发展下去会成为精神病患者。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众所周知,躯体健康是有明确标准的,同样,心理健康也有其标准,只不过心 理健康的标准不像生理健康标准那么具体、客观。目前,世界上对心理健康标准的认识存在差异综观古今中外学者有关心理健康的论述,代表性的有以下几 种观点。

    (一)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的心理健康标准

    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明确指出心理健康的标志有以下几点。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二)西方学者有代表性的心理健康标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为心理健康提出了以下10条标准。

    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的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条件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哈维格斯特(Havingurst)综合许多心理学家的意见,认为个体具有以下9个有价值的心理特质即为心理健康。

    1.幸福感,这是最有价值的特质。

    2.和谐,包括内在和谐及与环境的和谐。

    3.自尊感。

    4.个人的成长,即潜能的发挥。

    5.个人的成熟。

    6.人格的完整。

    7.与环境保持良好接触。

    8.在环境中保持有效的适应能力。

    9.在环境中保持相对独立。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健康标准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并没有直接提出“心理健康”这个名词,也没有直接制定心理健康的标准,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涉及心理健康的论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提出的“君子”理想人格,几乎体现着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它包括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当约束自己的行为,保持情绪的平衡与稳定,正确认识周围的环境,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完善自我的发展目标等。而道家文化提出的“至人”‘真人”,墨家提出的“博大完人”等,也是指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四)国内的心理健康标准

    学者陈家麟将心理健康标准界定为以下几点。

    1.智力发展正常。

    2.情绪乐观稳定。

    3.意志晶质健全。

    4.行为协调一致。

    5.人际关系和谐。

    6.人格完整独立。

    学者王登峰等根据各方丽的研究结果,归纳出以下几条心理健康的标准。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3.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和学习。

    4.正确面对现实。

    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

    6.人格和谐完整。

    7.智力正常。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尽管国内外对心理健康的标准还没有一致的意见,但基本观点是相近的,归 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能对“自我”作出适当评价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  具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绪和优缺点能作出恰当、客观的评价,  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分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  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  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_并且总是对自己不  满意,由于所定的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  自卑: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得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和  自己过不去,结果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的心理危机。

    2.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所需要的能力、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有正确的认 识,且有高度的热情和坚韧不拔的学习毅力,孜孜以求,永不满足。

    3.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  认可他人存在的重要性,能为他人所理解,为他人和集体所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  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在生活中能与集体融为一体,乐群性强,既能在与  挚友间相聚之时共欢乐,又能在独处沉思之时而无孤独之感。在与人相处时,积极  的态度(如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如猜疑、嫉妒、敌视 等),因而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足的安全感。一个心理不健康的  人,总是与集体、与周围的环境和人们格格不入。

    4.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应当主要依据他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来判定,适应是指  机体同环境关系的协调平衡。如果某个人缺乏适应能力,就不能自觉、能动地去认  识和改造环境,不能保持人与环境的平衡、协调,会时常产生不满思想情绪而陷入  内心矛盾,并因此产生焦虑不安或对抗心理,这就属予不适应。有的人遇到一点点  不幸或困难,就感到不得了;稍有一点挫折,就无法容忍;对不可笑的事情捧腹大  笑;对不可悲的事情悲痛欲绝;对一句无关痛痒的话就以为是攻击或侮辱而暴跳  如雷等。而心理健康的人,不管在什么环境中,都能应付自如,处变不惊;在困难  和挫折面前,能够自我安慰、自我解脱。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心理健康的人,其人格结构包括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动机、兴趣、人  生观等各方面能平衡发展,人格在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中能够完整、协调、和谐地表  现出来。思考问题的方式是适中和合理的,待人接物能采取恰当灵活的态度,对外界刺激不会有偏颇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能够与集体融为一体。

    6.能自觉控制和调整情绪

    情绪有积极情绪(如高兴、愉快、惬意、满意、激奋、有趣、欣慰等)和消极情绪(如悲观、失意、苦闷、悲痛、担忧、恐惧、愤怒、伤心、绝望等)之分,积极情绪能提高活动的水平,有利于身心健康,而消极情绪则降低活动的水平,不利于身心健康。心理健康的人,其情绪是愉快和乐观的,这种乐观、愉快的情绪,是以对生活、工作和事业的正确态度为基础的。虽然这种人也有悲、忧、哀、愁等不良情绪,但能主动自我调节,同时,能适度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成为良好心境的主人。

关键字:

上一篇:《现代警察心理学》第一章第四节警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常见心理问题

下一篇:《现代警察心理学》第一章警察心理健康概述

行业资讯月点击排行

展会信息月点击排行

招商信息月点击排行

首页 资讯 招标 项目 展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触屏版 电脑版
安装信息网 www.36qyk.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