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招标 项目 展会 更多

位置:首页 > 项目频道 > 拟在建项目 > 正文


湖北省应城市城市供水汉江饮用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公示

时间:2014-07-11 16:35:18    来源:安装信息网    
所属区域:  湖北 加入时间:  2014.07.09
项目性质:   进展阶段:  环境评估
投资金额:   资金来源:  
业主/建设单位:  /
                        湖北省应城市城市供水汉江饮用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公示

1、公示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受建设单位应城市城乡建设局委托由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湖北省应城市城市供水汉江饮用水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环境评价单位从即日起,将《湖北省应城市城市供水汉江饮用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链接于http://www.hbaes.com/网站,向公众提供项目概况、环境影响、环保措施等方面的信息,并征求公众意见。您可以通过信件、E-mail、电话、传真等形式提供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如果您对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或环境保护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按下列方式将意见反馈给我们。
(1)建设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应城市城乡建设局
联系人:张工
联系方式:0712-3236985
(2)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机构和联系方式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联系人:文工
联系方式:027-87210036
电子信箱: aspire1983@yahoo.com.cn
2、审批机关
湖北省环境保护厅
3、公示简本内容
3.1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湖北省应城市城市供水汉江饮用水工程
建设地点:汉川市、应城市。工程推荐方案从汉川段汉江取水,通过一级泵站提水至应城市自来水二厂,管线总长42.93km,其中汉川境内26.50km,应城境内16.43km。
建设单位:应城市城乡建设局。
建设性质:新建。
工程任务:主要解决应城市主城区及东城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选择优质水源补充应城市供水缺口,满足城乡生活工业用水要求,改善城区附近乡镇中心生产生活供水问题。现状基准年为2012年,规划水平年为2030年。应城市城市供水保证率采用90%。
建设规模:工程设计取水能力为20万t/d,考虑水厂自用水量及漏损水量占取水量的10%后,取水泵站和管道设计流量为2.55m 3/s。
建设内容: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取水枢纽建筑物和管线。取水枢纽建筑物包括取水头部、崔家湾防洪闸、穿堤顶管、崔家湾提水泵站、二水厂提水泵站等。管线为钢塑复合管输水管线,长42.93km,其中含穿彭公渠、南北支河管段、穿汉北河及老县河管段,穿S106、S212 及S311 省道管段,以及穿一般性公路、渠道等管段。
工程投资:总投资66758.46万元。
劳动定员:管理岗位4人,生产运行岗位24人,共计28人。
3.2环境质量现状
(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项目区域各监测点位PM 10日平均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限值要求。
(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汉北河氨氮、大肠菌群、铁、锰和氯化物超标,不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之Ⅲ类标准要求;汈汊湖湖区及干渠水质氨氮、大肠菌群超标,不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之Ⅲ类标准要求;汉江三个监测点位的各项监测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之Ⅱ类标准要求,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较好。
(3)声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现状监测和评价结果,2处声环境监测点均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关标准,评价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
(4)生态环境现状
①生态敏感区
工程取水口位于汉江汉川段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验区内。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是以鱼类和其它水生动植物及其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保护鱼虾类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及其生态环境,防治渔业水域污染;保护珍稀野生水生生物栖息地与集中分布区;维护渔业水域的生物多样性。属于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系统类型的保护区。主导功能是保护水产种质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辅助功能是调蓄洪水和水质调节。
该保护区主要保护鱼虾类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及其生态环境,防治渔业水域污染。主导功能是保护青鱼、草鱼、鲢、鳙“四大家鱼”,鱤以及瓦氏黄颡鱼、鳜、乌鳢等。
②陆生植物现状评价
全路段沿线植物种类不丰富,植物以栽培种类为主,无国家保护植物和古树名木。评价范围自然植被划分为1个植被型组,1个植被型,3个群系;栽培植被划分为2个植被型,3个群系。
沿线无原始植被,不涉及生态公益林区。公路评价范围的植被以栽培植被为主,主要有农作物植被,以水稻为主;另外有意杨林;自然植被有构树灌丛、艾蒿灌草丛和狗牙根灌草丛。
③陆生动物现状评价
评价范围陆生野生动物种类不丰富。评价范围两栖动物有1目2科4种,以广布种占优势,黑斑蛙为优势种。爬行动物有1目2科4种,东洋种和广布种各有2种,多疣壁虎和王锦蛇为优势种。鸟类有4目8科11种,东洋种略占优势,白鹭、苍鹭、家燕、八哥和[树]麻雀为优势种。兽类有5目5科8种,以广布种略占优势,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和黄鼬为优势种。没有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脊椎动物,有湖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4种。
④水生动植物现状调查与评价
汉北河、南支河、北支河及汈汊湖及其干渠等水体水生生物资源为地区常见种。根据相关资料,汉江中下游发现原生动物有7科、8属,轮虫8科、15属、19种,浮游枝角类5科、7属;桡足类3科、7属。底栖动物26种,其中寡毛类14种,软体动物7种,水生昆虫及其他动物5种,主要种类为寡毛类的仙女虫和尾鳃蚓等。汉江中下游共有水生植物18科22属34种,其中蕨类植物2科2属2种,分别占总数的11.1、9.1和6%;种子植物16科20属32种,分别占总数的88.9、90.9和94%,其中双子叶植物7科7属7种,分别占种子植物的43.8、35 和22%,单子叶植物9科13属25种,占种子植物的56.2%、65%和78%,按生活型划分挺水植物13种,浮叶植物2种,沉水植物13种,漂浮植物6种。
⑤土地利用
项目评价范围总面积约2575.8hm 2,现状用地主要以水田为主,分别占总用地的45.6%和28.4%。
3.3主要的环境影响
3.3.1生态环境影响
(1)对陆生植物的影响分析
工程影响范围内占用的主要是农田、人工林地、灌草丛次生植被,沿线两侧200m范围内无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无古树名木。工程影响范围是线条状,总体来说,管道建设引起的损失面积相对于沿线地区是少量的,且管道建设后复土恢复将弥补部分损失的生物量,因而损失量不大,基本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2)对陆生动物的影响
对陆生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施工期间,管沟的开挖会导致植被的破坏,地面的扰动,开挖区域将使部分动物的栖息地直接受到破坏,受影响的主要是在农田、灌木中栖息的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另外,施工机械设备的噪声及施工材料运输等活动也会对临近区域的陆生动物的栖息环境、取食、活动通道、繁衍迁移规律等造成影响。但是,管道工程占地主要是临时占地,且施工作业带很窄,在施工区域适宜上述野生动物的生境仍然广泛存在,工程建设占地以及施工噪声仅造成施工区及其附近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出现暂时下降,不会造成上述区域这些物种种数减少。
(3)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项目的施工行为扰动主要为汉北河、南支河、北支河、老县河、汈汊湖干渠等河流或沟渠局部水环境造成一定的扰动影响。管道工程穿越水体采用倒虹管工艺,倒虹管施工时采用围堰施工。施工期,围堰施工可能会导致附近局部区域耐污染的水生生物物种和数量有所增加,但这种影响是是暂时的,且影响有限。
目前,汉北河、南支河、北支河等水域的水生生物主要为一般常见的鱼类、藻类、底栖生物,无保护物种,该工程施工不会造成水生生物的物种灭绝和消失。工程建设施工短期内将造成水生生物的减少,但影响在工程施工完成后将得到恢复。工程通过调整作业时段,采取局部防护等措施可减少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4)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影响
本评价引用相关专题评价成果:项目建设在保护区实验区,未发现鱼类产卵场存在,施工期因水质的破坏对上游漂流下来的和下游的鱼卵、仔稚鱼造成一定影响,但由于通过的时间较短,影响可能较小。
3.3.2声环境影响
(1)施工期
工程施工采用流水作业组织,管沟开挖是工程的控制性阶段,施工作业带宽度一般为16m,即两侧8m,以此作为施工场界,按作业带清理(硬化路面振动破碎、一般地面清障等)、挖掘、放置、试压、回填压实工序施工,按连续作业考虑,场界噪声值为76~86dBA,超过《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之70dBA限值6~16dBA,超标时间为3~4天。
(2)营运期
工程运营后,工程拟设置的1座泵站周边50m范围内无居民住宅,对环境不构成影响。
3.3.3地表水环境影响
(1)施工期
项目为线性工程,输水管道施工过程中,施工废水主要来源于机械漏油以及机械冷却水。由于管道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机械相对较少,且施工地段的施工时间相对较少,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油污水相对较少,基本不会形成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陆域废水主要为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生产废水排放主要位于8个工程施工布置区,施工废水主要包括泵站基坑开挖产生的基坑废水、混凝土拌合废水、机械和车辆清洗及维修的废水。基坑废水经沉淀处理达标后排放;混凝土拌合废水经中和沉淀后,尽可能回用,无法回用的部分处理达标后排放;机械和车辆清洗及维修废水经隔油沉淀后排放。
生活污水包括食堂用水,洗涤废水和冲厕水,本工程施工高峰期现场施工人员约100人,生活污水最大产生量为10.2t/d,污水中特征污染物浓度为CODcr 350mg/L和氨氮 50 mg/L,采用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周边农田灌溉。管道工程施工时可租用沿线民房,利用现有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位于工程施工布置区的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可设置化粪池处理,处理后用于周边农田灌溉。
(2)营运期
工程取水后,取水口下游河段流量减少幅度极小,工程取水基本不会对河道下游的水文情势造成影响。
本工程主管部门为应城市建设局,应城市自来水公司负责城市供水的经营管理,由于现有的管理机构设置完善,工程建成后由自来水公司负责经营管理,项目新增工作人员28人。本项目营运期污水主要为工作人员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cr和氨氮,可依托现有设施,生活污水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3.3.4地下水环境影响
输水管线基本沿河渠或现有道路铺设,管线埋深较浅。根据走访调查,项目沿线无地下水开采利用,也没有开采利用规划。本工程沿线没有地下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二级及准保护区,工程建设不会污染地下水水质,也不会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属于不敏感。因此,工程建设不会引起水文地质问题。
3.3.5环境空气影响
(1)施工期
施工期间不可避免的会对附近环境空气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在居民较为集中的地区。本工程输水管道施工地点大多位于农村地区,在施工时采取控制措施后,如对开挖裸露处洒水、通过设挡风栅栏降低风速等,可明显减少扬尘量。在采取适当的防尘措施后,其影响可以降低到较小程度,不会对周围环境空气敏感点造成较大的污染影响。
(2)营运期
营运期,取水泵站和二级泵站均采用电能,无废气排放;管道为密闭的地下管道,输送的介质为原水,基本不产生大气污染物。
3.3.6固体废物影响
(1)施工期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土石方挖掘,房屋拆迁、施工残土生产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工程土方开挖159万m 3,土方回填123万m 3,产生弃方约36 万m 3。工程需拆迁房屋约2000 m 2,产生建筑垃圾200m 3。施工高峰期现场施工人员约100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约为0.10t,主要位于施工布置区。
由于施工期中固体废弃物是呈线性分布的,若堆放不当或处置不及时,将直接破坏沿线的植被,堵塞农灌沟渠,掉入河流和塘堰等,污染水体;堆置过久覆盖灰尘后遇风还将产生扬尘对附近居民造成影响;生活垃圾还会引起细菌、蚊蝇的大量繁殖,导致当地传染病发病率的提高和易于传播,垃圾带来的恶臭气味影响居民的生活,影响景观环境。部分跨越塘堰沟渠,若固体废弃物处置不当,极易导致水质变坏。因此,在施工期间,应通过加强施工管理及施工结束后的及时清运、处置可以减少和防止这类影响,对于建筑材料等可利用废弃物应尽量再利用。
(2)营运期
营运期基本不产生固体废物;清管作业时,管道可能积存有一定的污物、废渣等,固体废物可能较少,可送往应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
3.3.7社会环境影响
本项目为城市供水水源工程,属于公益性项目,其建设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应城市经济发展;
(2)保障应城粮食安全;
(3)保障人民饮用水安全的需要。
工程征地拆迁及施工期会对社会交通的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总体来说,施工期对社会交通的影响是临时性的,可通过有效施工组织减缓其影响。工程涉及的拆迁范围和拆迁人数不多,若能贯彻移民安置的政策和落实好各项措施,本工程给拆迁户生活习惯带来的影响是有限的。
3.4主要的污染防治措施
3.4.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1)环境管理措施
施工阶段环境管理措施包括建设单位临时成立本项目安全环保管理机构,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办法;委托有资质的环境监测单位进行施工期污染监测,落实施工期污染控制措施,建立完善的监测报告编制、上报制度;加强招、投标工作的管理,招标文件编制应体现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成果,明确制定在每一标段中的环境保护目标,明确工程承包商对耕地、生物多样性、水等环境资源保护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人群健康和环境整治的责任和义务;对各标段的施工组织计划提出具体的环境保护要求,要求编制环境保护实施计划,并配备相应的环境管理人员和环保设施;规范标底的编制和审定工作,保证工程承包商的合理利润,使其能够实施其环境保护计划。此外,在工程施工期,监理合同配备具有一定的环保素质的监理人员,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配备专业环境监理人员。
(2)生态环境
开挖土体及时回填,并尽快进行植被恢复,剩余弃土就地夯实平整并予以植草绿化。在林地和农田附近施工时,施工活动要保证在征地范围内进行,施工临时堆料场和其它临时占地要尽量控制在规划范围内,缩小施工活动范围,减少对耕地的占用,加强对林草地的保护。
施工中应加强施工管理,对管道作业范围以外的植被应不破坏,植被恢复除考虑边坡防护,使绿化、美化、环保有机结合为一体。对于管道覆盖层的植被恢复,在整地后,管线上面10m范围内种植一些根系不深、生长性强的树种或者选择当地耐旱、根系发达、易成活、生长快、固土作用好的多年生草种草皮。
植物保护还应尽量保存施工区的熟化土,对于建设中永久占用地、临时用地占用耕地部分的表层土予以收集保存,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松土、覆盖收集的耕作土,复耕或选择当地适宜植物及时恢复绿化。
施工期间加强对工程施工场地的防护,加强施工人员管理,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不得直接排入附近水体,减少水体污染,减少对陆生动物生境和生活的影响。
施工期间加强水土保持措施,加强对水环境的保护,避免沿线局部水域发生污染,把对水生生物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做好工程完工后生态环境的恢复工作,减少对水质和水生生物的不利影响。
(3) 环境空气
施工车辆在经过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等重要的环境敏感点段,应做好道路洒水和运输材料的遮盖,减少道路扬尘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管道施工中设置的储料场等应在居民区下风向200m以外等措施,减少物料扬尘和有害气体对居民的污染影响。
(4)水环境
生活污水:建议在施工现场尽可能不设施工营地,租用附近民房作为施工人员的休息场所,生活污水利用农村现有化粪池处理后农用;在工程设置的8个施工布置区设置临时化粪池,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农用。
生产废水:混凝土拌合废水采取临时沉淀池沉淀处理回用;基坑废水经沉淀处理后排放,淤泥定期清掏;机械和车辆清洗及维修的废水经隔油沉淀后排放。废水排放需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要求。汉江为Ⅱ类水体,严禁施工期各类生活、生产污废水和固体废物等排入汉江或堆放在堤内河道两侧。
清管废水:本项目输送原水,在管道试运行前需用清水清除管道内泥沙等杂质。清管水就近取自汉江,排水中除含少量焊渣和泥砂外,没有其它污染物,废水经沉降后,可排入应城市城镇污水管网。
(5) 声环境
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工程施工所用的施工机械设备应事先对其进行常规工作状态下的噪声测量,超过国家标准的机械应禁止其入场施工。施工过程中还应经常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避免由于设备性能差而使噪声增强现象的发生。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敏感点集中路段(如管道沿应天公路敷设段,该段分布有赤岸村、杨家湾、邹徐河等众多居民点)应禁止高噪声作业机械在夜间施工,做好施工车辆的组织工作,保证沿线居民夜间正常休息(22:00~6:00禁止作业,必须作业的须向当地管理部门提出,经批准后实施);高噪声作业区应尽量远离声敏感点,对个别影响较严重的施工场地,可采取临时的隔音围护结构,也可考虑在靠近敏感点的一侧建临时围墙代替隔声墙的作用。集中施工场地布置应安排在居民点200m以外;减少噪声的污染影响。
(6)固体废物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工程土石方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工程土石方做好填挖平衡,严禁乱堆乱弃。生活垃圾应及时清运,送往垃圾处理场。
(7) 社会环境
施工前应充分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和交通车辆分流规划,对于征地拆迁,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的征地拆迁安置法规做好工程征地征地拆迁工作,加强对国家、地方及工程土地征用补偿相关法规的宣传工作,按制定的拆迁安置政策和标准做好土地的征用及拆迁户的安置工作。
3.4.2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
(1)水源保护
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环境保护部令第16号)的要求,生活应用水水源必须设置卫生防护地带。在应城市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要坚决贯彻执行国家环保局、卫生局、建设部、水利部、地质矿产部颁发的《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抓好饮用水源达标工作,对水质进行定期监测检验,对超标项目,应立即采用有效的整改措施,以保证应用水源达标。
(2)水环境
运营期污水主要是工作人员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cr和氨氮。工程建成后,项目运营由应城市自来水公司负责,由于现有的管理机构设置完善,可依托现有设施,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的三级标准,可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3)声环境
营运期声环境影响主要是泵站,泵房应采取如下措施:①在选择离心泵时应选择噪声较低稳定性较好的机器。②基座和支架隔振隔声措施:水泵设备的减震器一般情况下选择橡胶减震器就可以满足要求,当设备转速较低或者要求隔振效率较高时,应采用弹簧减震器或者阻尼弹簧减震器。③管道系统减震:在水泵进出口管路处适当位置安装减振软接头,管路中应使用支撑刚度和荷载匹配的弹性支架或吊钩,管路穿墙部位做好隔振处理。④水泵机房的隔音吸声处理:机房要做复合隔声处理,泵房的隔声措施包括泵房的墙体用较为隔声的空心砖,水泵房的进出口应该设置隔音门,窗户用隔声窗。水泵房内壁需要进行必要的吸声处理,以减弱房间内的混响声以及低频驻波。
(4)固体废物
项目运营期污水包括工作人员生活垃圾及取水泵站栅渣等。工作人员生活垃圾和取水泵站栅渣均可有环卫部门统一送垃圾填埋场处理。
3.5总结论
湖北省应城市城市供水汉江饮用水工程主要解决应城市主城区及东城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选择优质水源补充应城市供水缺口,满足城乡生活工业用水要求,改善城区附近乡镇中心生产生活供水问题。
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与应城市供水水源工程规划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的相一致。
项目拟建区域空气环境、声环境现状和地表水环境质量良好,生态植被以农业植被、和灌草为主。项目建设的施工期和运营期都对环境质量有一定的影响。项目建设的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的生态环境扰动,居民拆迁以及施工产生的地表扰动、污水、噪声、固体废物的影响。
项目建设在严格执行“三同时” 制度并全面落实本评价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后,可使该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得到减缓或控制,可为环境所接受。在此前提下,从环境保护角度认为该项目的实施具有可行性。
 


关键字:农业,湖北
>> 相关项目

最新项目

本月热点项目

首页 资讯 招标 项目 展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触屏版 电脑版
安装信息网 www.36qyk.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