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映红1,陈新军1,刘志东2,陈舜胜1*
1.上海海洋大学(上海201306);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
摘要试验以捕捞后8和10 h入冻的茎柔鱼为研究对象,测定了3个可食部分(胴体、鳍和头足)的pH、挥发性盐基氮、三甲胺和K值。结果表明,随着入冻时间的延长,茎柔鱼鲜度下降。捕获后8 h入冻,胴体三甲胺含量已超标;捕获后10 h入冻,胴体TVB-N含量已超过临界值,K值已超过60%,进入初期腐败。建议捕获后8h内入冻为佳。
关键词 茎柔鱼;品质;鲜度
茎柔鱼(Dosidicus gigas)广泛分布于中部太平洋以东海域,资源密度较高,是世界重要的经济头足类之一,也是我国鱿钓船的重要捕捞对象,2004年渔获产量超过20×104 t,约占我国鱿钓总产量的70%以上。钓捕后尽快入冻将有助于保持茎柔鱼较高的品质,但在实际生产中,茎柔鱼捕获后往往数小时后才能人冻,造成其鲜度下降,品质欠佳。试验根据渔船上实际生产的情况,考察了捕获后8和10 h原条人冻的茎柔鱼3个可食部分(胴体、鳍和头足)的pH、挥发性盐基氮( TVB-N)、三甲胺(TMA)和K值等指标,以期为船上茎柔鱼的冻结加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原料
茎柔鱼,源自2013年远洋鱿钓生产。钓捕时气温25.1℃。钓捕上船后,分别于捕后8和10 h原条入冻。船上速冻室温度-31℃~-32℃,冷藏室温度-26℃~-30℃。捕后3个月到岸,贮于-18℃冷库中。到岸1个月后运抵实验室进行分析。
1.2样品的制备
取10尾茎柔鱼,置于空气中自然解冻后,取胴体、鳍和头足分别绞碎,以四分法得均匀试样备用。
1.3 pH的测定
称取混匀试样3g于烧杯中,加入27 m L蒸馏水,搅拌均匀,放置30 min浸出,用pH计测定。
1.4生化指标测定
挥发性盐基氮依照SC/T 3032-2007的方法测定;三甲胺的测定采用微量扩散定量法;K值测定采用邱伟强的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茎柔鱼各可食部pH的差异
入冻时间为8和10 h的茎柔鱼各可食部pH差异情况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随着人冻时间延长,各可食部pH增大,且pH大小顺序为:胴体>鳍>头足。
2.2茎柔鱼各可食部TVB-N含量的差异
入冻时间为8和10h的茎柔鱼各可食部TVB-N含量如图1所示。我国国家标准GB 2733-2005规定头足类水产品中TVB-N不得超过30 mg/100 g。TVB-N含量不超过13 mg/100 g时,为一级鲜度;不超过30 mg/100g时,为二级鲜度。从图1可以看出,随着入冻时间
的延长,各可食部TVB-N含量增大。捕获后8h人冻的茎柔鱼头足的TVB-N含量保持在一级鲜度状态,捕获后10 h入冻的茎柔鱼胴体的TVB-N含量已超过临界值。各可食部分T-VBN含量大小排序为:胴体>鳍>头足。
2.3茎柔鱼各可食部TMA含量的差异
海产品中TMA的变化与TVB-N有较明显的相关性,且较其他水产品更为灵敏,一般TMA在3~4mg/100 g以下为新鲜。不同人冻时间的茎柔鱼各可食部TMA含量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捕获8和10 h入冻的茎柔鱼胴体的TMA含量均超过4 mg/100 g。各可食部分-TMA含量大小排序为:胴体>鳍>头足。
2.4 K值
一般认为可作为生鱼片的新鲜鱼K值大约在20%以下,20%~40%为二级鲜度,以K值≤60%作为加工原料的鲜度标准,超过60%则进入初期腐败阶段。不同入冻时间的茎柔鱼各可食部的K值如图3所示。捕获后10 h人冻的茎柔鱼胴体已处于初期腐败状态,其余样品的K值也超过了二级鲜度的范围,可作为加工原料。各可食部分K值大小排序为:胴体>鳍>
头足。
3结论
从pH、TVB-N、TMA和K值等指标的测定结果来看,随着人冻时间的延长,茎柔鱼的鲜度下降。捕获后8 h入冻的茎柔鱼胴体,其TMA含量超过限定值,但K值仍处于可加工原料的范围内;捕获后10 h入冻的茎柔鱼胴体,其TVB-N含量超过限定值,K值也超过60%,进入初期腐败阶段。据此,建议茎柔鱼在捕获后8 h内入冻,以保证较高的鲜度和品质。
在茎柔鱼的3个可食部分中,胴体是包裹内脏的部分,与内脏距离最近,接触最紧密,而内脏比可食部含有更多的酶和微生物,更容易导致鲜度下降。测定结果表明,头足的鲜度最优,鳍次之,胴体最差,这说明胴体品质劣变与内脏有很大关系。尝试去内脏后冻结的方法,应有一定减缓品质下降的作用,这有待于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研究。
上一篇:金针菇加工副产物干燥制粉技术研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