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金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长春130012)
【摘要】中国近年来获取了许多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权,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及2011年深圳大运会。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个难题,即赛事期间交通流量急剧上升对交通路网产生的巨大冲击。如何有效解决此类突发性、临时性的交通难题,保证赛事活动顺利有序的进行,为各个国际性体育赛事主办方所关注。本文分析了如何开展国际性体育赛事的交通组织规划,探讨了国际性体育赛事的观众交通组织问题,并进一步分析了北京奥运会交通组织的整体架构以及各专项交通组织规划方案。
【关键词】国际性体育赛事;交通组织方案;规划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体育赛事在城市之中举办,活动期间交通流量的突然增加,给周边路网的承载能力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确保赛事顺利举行,使得城市交通路网通畅,避免出现突发性交通阻塞事故,必须要在大型国际赛事举办前,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以应对赛事举办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本文分析了国际性体育赛事的交通组织方案,并结合具体案例对国际性体育赛事的交通组织规划各方面事宜进行探讨。
1 国际性体育赛事的交通组织方案的对策分析
本文主要从赛事交通组织和观众交通组织两个方面来研究如何制定国际性体育赛事交通规划组织方案。一个科学合理的国际性体育赛事交通组织方案能够保障赛事稳定、按计划的举行;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赛事周边居民的日常出行,采取一系列必要性措施合理规划交通,降低交通拥挤程度和积极应对一些突发性事件。
1.1赛事交通组织
1.1.1 合理规划国际体育赛事的交通组织
①在赛前,充分利用媒体等宣传手段做好相应的交通宣传工作,随时为居民和观众提供有效信息,使其能够有效避开交通拥挤区域。②多鼓励居民骑自行车出行,有利于保护环境并与赛事精神相吻合,这是交通组织设计实现的重要手段。③主赛区应该将人、车流动方向隔开,采取一些必要性措施避免人流集中,分散人流量,此为实现良好的交通网路的基本方法之一。
1.1.2安全规划国际体育赛事的交通组织
安全始终是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基本,其中包含着工作人员的安全和赛事参与者的安全,交通与安保工作顺利进行能够有效的减少安全事故,维持赛场的正常秩序。安保和交通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方式实现有效结合:①安保范围应该在交通监管范围区域之内;②将行驶车辆划分为不同的安保等级,不同安保等级的车辆所能行驶的道路也有所不同,此外还需要将交通节点位置和安检设施布置地点相结合,使得其相互配套,相辅相成;③规划停车场位置与其附属的基础安全设施位置,停车场容量直接影响到安检设备规模和汽车的运行效率。④运输方案和安全方案关联起来。在筹备阶段,运输计划和安全计划随时都会出于种种原因不断进行调整,但无论怎样调整,都需要时时刻刻考虑运输方案和保障方案之间的联系,确保他们均能正常工作。
1.2观众交通组织
1.2.1 国际体育赛事观众出行特点
在国际体育赛事举办过程中,观众的出行方式有如下特征:①交通出行规模大。观众交通出行构成了各类交通出行总体的主体;②出行地点的不确定性。观众交通的出行地点容易发生变化;③出行时间的不确定性。观众到达体育主赛场的时间具有相对较大的随机性和主观性;④多样化的出行模式。大部分观众出行是依靠公共交通工具,但是各种交通工具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性。结合上述国际体育赛事的观众出行特征,赛事期间不仅需要保障观众能够在良好的交通服务状况下从居住地抵达赛区场所,同时也应尽量减少赛事举办期间高峰人流量对居民日常出行的干扰。
1.2.2 国际体育赛事观众交通组织规划的原则
基于国际体育赛事的观众交通出行特征,从交通系统互联、交通供给需求的平衡、交通运营和交通设施和互动等方面出发,制定集可靠性、可达性、公平性为一体的交通组织方案,并具体深入研究每个影响因子,是从整体上结合实际问题提出合理化改善建议的重要途径。
(1)可靠性。观众在遇到交通拥挤或突发性交通事故时所表现出来的应急措施和心理状态就是所谓的交通组织规划的可靠性。在大型体育赛事举行过程中,观众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偶然性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有效保护观看者交通安全和维持赛事正常运行的基础。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手段来增加观众交通组织的可靠性:利用观众出行方式的多元化,将各种不同的交通出行方式合理化分配和调用,即将庞大的观众流量疏散到不同的交通组合中去,减轻交通压力;在检查点、场地和出口、主要交通交汇节点和观众集散通道等观众出入频率较大区域节点位置开展深入研究,以提高整体交通系统水平和关键位置的设立标准;建立观众应急处理系统,依据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拟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整合多个部门进行应急预案工作;优化信息发布渠道,以便在突发情况下能够有效引导观众进行疏散工作。
(2)可达性。观众交通组织的可达性就是指观众能够在指定的时间内安全到达赛事场所的能力。然而这也受到了行程之中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出行时间、出行距离、出行所需费用和出行过程舒适程度等。有效提高观众交通出行的可达性是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核心要求。能提高观众交通系统出行可达性的有效方法主要有:有效提升交通宣传手段,安全高效的引导观众到达指定赛事场所和进行疏散;科学设置交通基础设施,包括比赛过程中的专线道路路网、交通枢纽、停车场基础设施、公交专用道和其备用车道等,配置多种交通方式便于利用各种交通组合的观众(主要是公共交通)到达会场;赛前拟定科学合理的交通组织方案,确保观众顺利的进入和撤离主赛场,并将突发的观众人流量对主办城市居民出行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3)公平性。公平性不仅仅是大型体育赛事以人为本最重要的体现,也是大型体育赛事观众交通组织方案设定过程的重要依据。下面一系列措施便可以增加观众交通组织的公平性:适当提升适当提升观众交通体系的优先等级。其中包括建立公交专用车道、观众专用车道设置、建立新的专用巴士停车场和专用与观众的安检通道等。此外,在观众交通系统的制定过程中,应该特别考虑到弱势群体的可达性、公平性和可靠性,为他们设置各种便捷实用的交通基础设施。
1.2.3观众交通组织的方案设计
(1)划定国际体育赛事的作用范围。根据国际体育赛事影响周围的交通强度的情况,可将交通影响区域分为直接和间接影响区两个部分。直接影响区域顾名思义就是直接与赛事场所关联的领域,其受到的影响程度比较大;间接影响区是指一个区域与赛事场所之间间接相关,其受到体育赛事的影响是微弱的。
(2)对现有的交通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在调查公路基础设施、公共交通运营状况和路网流量的基础上,分析现有的交通状况和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3)交通组织方案设计。以赛事期间的交通流改变状况为研究对象,反复模拟研究流量加载和其逆过程,有效的确定造成交通拥挤的影响点,并将其和居民正常出行结合起来提出合理化的应对方案。
(4)交通组织的评估。将几种不同的交通组织方案进行横向对比,评估方案能否起到缓解交通状况的作用。
1.2.4 降低国际性赛事对观众交通影响的对策
(1)优化赛场位置并进行选择。活动地点(路线)的确定通常会考虑经济、方便性等因素,却往往忽略了交通因素的影响,进而形成难以预料和控制的局面。因此在确定赛事场所位置时,应该从整体的角度多方面的综合各种因素的影响,选出一条对主办城市居民正常出行影响最少的赛事场所和交通路线。
(2)加快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进。通过对赛事交通情况合理预测,对直接与间接影响区内的道路和相应的基础设施进行相关改造,以应对赛事期间的交通需求。
(3)实时监控和管理交通组织。加强交通组织管理和监控水平能够高效、稳定的应对赛事期间的各种挑战,对于赛事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2 国际性体育赛事交通组织方案的案例分析
本文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北京奥运会期间城市交通组织方案的拟定过程,并从多层次多角度对其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为国际性体育赛事的交通组织方案设置方法提供进一步的补充和支撑。
2.1 北京奥运交通规划体系
北京奥运会交通计划作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存在于奥运会进程的各个阶段,伴随不同的发展阶段对相关规划工作深入开展,解决该阶段所面临的重要交通问题。北京奥运会交通计划利用交通规划、系统工程、数理统计和计算机仿真等先进技术,将奥运会的关键技术和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研究的实际应用结合起来,系统制定了奥运交通战略规划、奥运交通运营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奥林匹克公园区、周边场馆交通设施的规划、奥运赛事的心区规划等方案。
按照层层推进所策划的步骤,从框架和战略规划逐渐向分层细节过渡,其主要流程(见图1)。
2.2北京奥运会分层组织计划
(1)交通组织规划和交通运营方案的拟定。在成功获得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权之后,需要思考赛事和城市交通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然后从整体的角度做出回馈。从战略角度规划交通组织和交通运营方案,首先就是要确定交通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如何整改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随后确定交通系统的建设预算,深入思考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和调整,确定“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保证交通建设的正确发展趋势,确立发展的核心要素。
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部的10个主赛场,由于之前并未纳入开发用地的范围之内,其开发处于较为原始的状态,因此规划需要考虑更复杂的方面,该地区结构上的规划既要满足奥运赛事的需求,也符合地区未来发展趋势;既要把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考虑范围,同时也要思考交通组织和赛前赛后的可利用状况。
(2)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是交通组织策划的重点,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往往历时较长,需要大量的投资,以及系统的规划组织和管理。在交通预测、交通需求管理、交通政策共同影响之下,不同类型交通方式例如火车、巴士、汽车、步行和自行车等都需要进行统筹规划,包括性能定位与建设规划。同时,应结合赛前赛后各类基础设施的应用功能上的差异,将基础设施建设分为永久型和暂时型建筑两种。北京奥运会基于奥林匹克公园的综合交通规划和其他场馆周边的区域交通规划,重点针对场馆周边道路和过街设施、铁路线路和车站、公共汽车站、场馆和停止站、社会基础设施如停车场、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等,提出了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和功能需求。
(3)交通组织方案设计。交通组织方案是奥运会规划统筹工作中相对复杂和核心的工作,涉及该计划的实际运作过程的各个方面,是最终指引实际工作的核心基础,具体要落实到施工组织的各个细部工作中,例如搭乘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到达赛事场馆,如何从拥挤的赛事场馆回去,从哪儿坐车,在哪儿可以停车,从哪个门可以方便快捷的进入场馆内部等。交通规划是大型体育赛事在整个策划过程中的依据,交通组织在制定相应的交通规划时,就应该以一个框架整体的角度来考虑交通组织方案。在临近赛事举办时,需要大力开展多项模拟工作,使得已制定的交通组织方案与实际情况相磨合。尤其是在主赛场等重要位置,需要反复试验论证交通组织方案的实用性,并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其不足之处。
(4)交通管制和组织服务规划。服务规划和交通管理的覆盖范围极广,主要用于大型体育赛事,满足参与者的不同交通需求。北京奥运会各种类型的服务计划的实施包括北京奥运会专用车道的建设规划,奥林匹克专项车道的建设,奥运公交车道规划,出租车经营者和其他组织的计划等。奥林匹克大家庭车道顺利建设履行了申奥时的承诺,保证必要的工作运行情况;开设奥运专属车道,用于提升赛事期间的服务水平,实现安全稳定的人流量的疏散工作;为了更深入的进行赛事服务和安全保障工作所提出的出租车保障等一系列规定,体现了北京奥运会交通服务系统的用心程度。
(5)赛期观众交通运行的保障措施。拟定观众交通运行的保障措施,完成交通运行计划的最终环节,主要应以城市交通组织运行程序和各种管理服务计划为主要依据。赛事交通保障计划,主要包括交通控制系统、运行监控系统和应急处理系统等各类内容,并需要根据大型体育赛事开始到结束之间所会发生的各类事项做出相应的对应策略,以适应各式各样的交通要求。
3结语
综上所述,国际体育赛事要进行总体规划,首先要确定一个合理的制度,随着赛事的进一步发展,对可行性研究、方案选择、程序决定、组织实施和时间次序差异等方面进行分析,逐步完善区域设施规划、交通组织规划、交通和安全战略规划的各部分所反映的交通功能。同时,实行国际体育赛事的交通规划和分析,需要把观众的行为动作和心理作为基础来考虑,根据观众行为特点和心理特征、现场交通特点来完成城市交通计划,并把安全和交通联动关系作为工作重点,这些措施对于国际比赛的顺利举办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