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主体性特征,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社会文化观念进步与经济发展和高校自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相关研究十分必要。
1、国内学者对创业教育内涵的解读
国内一些权威的词典对“创业”的含义进行了阐述。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汉语大词典》(第二卷上册)第726页“创”条目解释为“始造;初始;建造;创作;超出” 等意。第729页“创业”条目解释为“开创基业”。张衡的《西京赋》:“高祖创业,继体承基。”商务印书馆2012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1519页“业”条目解释为“行业、职业、学业、事业、产业”,内容比较宽泛。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现代汉语大词典》第232页对“创业”同样解释为“开创基业”。 商务印书馆2012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205页“创业”条目解释为:“创办事业。如创业史、艰苦创业。” 国内学者对创业教育的定义也有不同的阐述。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开创性个人的教育。彭钢在他的著作《创业教育学》中描述到:“所谓创业教育,是指以开发和提高青少年的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开创个性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是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基础上进行的,采取渗透和结合的方式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实施的,具有独立的教育体系、功能和地位的教育。” [2] 这是目前见到的对创业教育概念最早的解读。创业教育是生存教育、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王彩华提出,创业教育是生存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延伸和深化,是素质教育的载体与体现。创业教育是培养企业家和工作岗位创造者的教育。侯定凯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培养未来企业家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创业教育是帮助学生提高创业能力,创造和把握新的商业要素的教育。张宁认为,创业教育是小企业教育的继续与升华。它有别于普通教育,担负着创业知识的传授及创业实践的积累,创业技能的训练和创业意识与态度的培养这三大重任。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王树声认为,创业教育就是进行事业心、进取心、探索精神、开拓精神、冒险精神等心理品质的教育。
此外,席升阳和林文伟从价值的角度对创业教育进行了解读。席升阳认为“创业是在社会经济、文化、政治领域内的行为创新,是创业主体为开辟或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并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机遇的探索性行为。因此,创业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能够在社会经济、文化、政治领域内进行行为创新,开拓或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并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机遇的探索性行为的教育活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创业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创业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并成为人实现价值的重要方式”[4]。林文伟认为创业教育的价值理念是“以人为本”,创业教育的价值导向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2、创业教育的起源及国外学者对内涵的解读
学者对创业教育的起源和内涵有不同的看法。有些学者认为“创业教育”是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发表的“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圆桌会议报告”中第一次提出的“Enterprise Education”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从1947年2月迈尔斯?梅斯在哈佛商学院开设“新企业管理”的MBA课程开始,创业教育就逐渐拉开序幕。因此,创业教育(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从1947年就产生了。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将“Enterprise Education”和“Entrepreneur-
ship Education” 两个不同的词语都译为“创业教育”,而“Enterprise Education” 和“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有不同的侧重点,不尽相同。在商务印书馆2009年出版的《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牛津大学出版社)第666页“Enterprise”条目有四种解释:其一,公司、企业单位、事业单位。其二,规划、事业;其三,企业发展、企业经营。其四,事业心、进取心、创业精神。在第668页Entrepreneur条目是这样解释的:创业者,企业家(尤指涉及财务风险的)En-
trepreneurial adj.(形容词);创办企业的。Entrepreneurship-
noun(名词),并且解释中特意说明这个人是通过创建企业或者运营企业盈利。从这些解释可以看出,“Enterprise”不仅涉及创办企业,而且强调事业心和进取心;“Entrepreneurship”强调的就是创办或者运营企业。那么,“Enterprise Education” 和“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也就有所不同:“Enterprise Education”侧重于理念的转变,强调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更关注受教育者个性品质的发展,而“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强调商业行为,应是“企业家教育”或者称为“商业教育”。国外也有学者注意到了这一点,埃尔基莱(Erkkilǎ)在她的著作《创业教育:美国、英国和芬兰的争论》中就提出,美国创业教育对应的是“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而英国和芬兰创业教育对应的是“Enterprise Education”。
国际上(特别是美国)对创业“Entrepreneurship”的含义也有不同的解释。在美国,“创业”这个概念最早是在商业领域使用,倾向于风险假设、资金提供和产品因子的协调。20世纪30年代后和50年代后,“把创业与小企业的建立、管理联系起来”和“把创业作为一个过程来研究”是大多数人的观点。在1994年莫里斯(Morris)等人提出,创业是一个过程性的活动,涉及一系列的投入和产出,能带来新创的企业、新产品、利益。到了2004年,莫里斯(Morris)进一步提出,创业不单单是一个创新企业的行动,或者说是人们的一种行为方式,它更是一种人生哲学。其中所蕴含的态度和行为不仅会影响到一个人当前的专业和工作,而且会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创业不仅仅指创办一个企业,还包括接管在企业中或者其他专业领域创造性的工作。谢恩(Shane)等人在2000年提出“创业是两种现象的结合:有利机会的存在和有事业心的个体的存在”。从创业概念内涵的演变可以看出,产生于商业领域的“创业”作为一种独特的思考和行为方式,在人类事业的各个领域利都有存在的价值。这个观点正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办事处在1989年“提高青少年创业能力的教育联合革新项目”(Joint Innovative Project on Education for Promoting the Enterprise Competencies of Children and Youth)提出,“Enterprise Education”的主要目标是解决亚太不发达地区贫困群体的就业和生计问题。但于1991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中期研讨会上发表的会议报告――《通过教育开发创业能力》明确指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也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者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正因为如此,广义的创业教育在于为学生灵活、持续、终身的学习打下基础。而狭义的创业教育是与增收培训的概念联系在一起的。”
3、综述
总结以上国际、国内学者关于“创业教育”概念的众多解读,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创业教育的内涵已经从商业领域的追求财富扩展到促进人的发展的本质价值。从创业教育内涵的解读及其发展来看,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具有开拓性素质的人才。所以,创业教育就是一种旨在培养教育对象现在或者未来开拓事业所需素质的教育活动。与之相对应,大学生创业教育就是一种在高校实施的开发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使他们形成开创型个性,为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活动。大学生创业教育不是针对少数特定对象的技能性教育,应是以全体大学生为教育对象的综合性教育,应该为大学生灵活、持续、终身的学习打下基础。大学生创业教育应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个层面是指导大学生创办、运营企业;第二个层面是培养大学生开创型个性。大学生创业教育应该以第一个层面的内容为切入点,以实现第二个层面的内容为目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不同于社会上以解决生存问题为目的的就业培训,也不应是一种“企业家速成教育”。大学生创业教育有别于单纯的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着眼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就是要充分挖掘大学生的各种潜能,注重激发和调动他们积极进取、自觉追求、勇于探索的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注重对大学生优秀的心理品质、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和高尚的精神境界的培养。而不是急功近利,仅仅开设几门与创业有关的课程局限于操作层面和技能层面。”所以,教育者要站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在大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整体框架内思考创业教育,以求得大学生创业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
第二,现在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国际上对创业教育的解释由侧重承担风险、获取盈利转向创新、创造与价值的广义化倾向。在我国,对创业概念的理解正处在由中国古文化的传统解释向西方的狭义解释迅速靠拢的过程中。” [4] 也就是说,国际上从狭义的创业教育向广义的创业教育靠拢,而我国学界是从传统的广义的创业教育向狭义的创业教育靠拢。“作为一种独特的思考和行动模式,创业可以应用到任何人类事业中”。谢恩(Shane)等人的观点代表了国外学者观点的转化。国内由于就业的巨大压力和高校现有教育模式的局限,正越来越将国内高校的“创业教育”引向“商业教育”,走向功利化倾向的道路。
第三,无论“Enterprise Education”还是“Entrepreneursh-
ip Education”,它们的提出背景都是从商业的角度考虑,为了更好地解决人们的生计问题。后来东京会议提出的广义的“Enterprise Education”与国内传统观念中的“创业教育”相对应是“比较准确和宽裕的”。“Entrepreneurship Educa-
tion”与东京会议提出的狭义的“Enterprise Education”是相对应的,准确地说应该翻译为汉语的“企业家教育”或者“商业教育”。而目前绝大多数学者将“Enterprise Education”和“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不加区别地都翻译为“创业教育”,并且在实际操作中多从狭义的创业教育角度出发。
总之, 创办、运营一个企业或者公司无疑是创业和创业教育的重要形式和内容之一,但远远不能涵盖创业教育的全部内容和深刻内涵。普通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应当是一个深层次的根本性的教育体制,而不是枝节性的、表层的教育环节。 认真梳理、解读创业教育的内涵、探寻其内在价值,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