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招标 项目 展会 更多

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技术动态


物流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性研究

2016-05-30 14:45:47 安装信息网

相关链接: 中国安全网 中国质量网 中国论文网 中国资讯网

 王柏谊,杨帆

(1.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吉林132013;2.北华大学汽车和建筑工程学院,吉林132013)

【摘要】现代物流业发展态势之迅速,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增长是客观存在于各种经济地理空间中的必然,为挖掘出蕴藏在其中的具有规律性的问题以及特殊性的现象,可依据其关系与作用机制的不同将其进行不同的描述及定量与定性的探讨。通过对现有的具有代表性成果进行梳理与深度反思,不难得出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在不同区域与经济发展阶段形成不同强度的作用机理。本文利用经济学分析方法对我国物流业对区域经济是否存在着空间影响特征进行验证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仅仅是东部地区的物流业发展对地区经济具有空间溢出效应。

【关键词】物流业;区域经济;空间溢出效应;面板空间Durbin模型

 我国物流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平均成本仍较高,且收益的边际成本处于极度递减的趋势。值此机遇与挑战并存之时,国内外的研究虽已提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基本作用机理,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但就现有成果来看,多数文献存在理论性过强但缺乏实践价值及实证数据存在连贯性不足等诸多问题,对物流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二者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影响关系,是否存在着空间溢出效应?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已追在眉睫。本文就当前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合理选择实证模型分析物流业与区域经济之间作用关系,厘清二者在空间上存在的溢出效应,从而借助物流发展之力推动区域经济优势发展,引导资源合理化配置,促进要素集聚互补,从而实利用现市场经济资源的高效配置,最终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结构转向。

1物流发展对区域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的研究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了物流发展与区域经济增值之间的作用关系,至今已形成了颇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为物流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效应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中具有典型代表文献的是以不同国家的不同运输渠道与工具、物流服务模式等为视角展开探讨的。上世纪末,有学者建立了区域航空运输与新的经济制度之间关系的模型,从而证实了区域经济增长与航空运输二者之间的作用关系(Keith G.Debbage,1999;Kenneth Buttonand Samantha Taylor ,2000)。而以Dennis Rondinelli和Michael Berry (2000)为代表的学者,关注到了全球化对运输服务与物流结构的高要求。Kajal Lahiri (2006)则建立了严谨的论证模型,得出物流在商业产业循环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这就有必要利用严格的统计程序来构建起一套运输业的经济指标体系,借此来评估当前运输状况及未来发展态势。而2007年Wei-Bin Zhang研究的成果颇有代表性,其研究的对象是运输条件对经济带的影响,并得出结论,物流业的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内在关系,前者对后者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而近些年来,随着交通设施的日趋完善以及区域经济联系的密切,物流产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在借鉴国外先进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其中典型的是唐建民(2005)以对物流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定性研究为关注点,通过对已有理论的梳理和二者关系的剖析,得出物流业的发展是区域经济增长重要的手段与途径。而也有学者认为现代化的物流改变着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同时能够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明小波,2006)。与此同时,朱坤萍(2007)将交易理论与区域经济理论运用到对二者的分析当中,而在定量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颇丰,典型的学者有雷勋平与张建升,前者以安徽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991~2005年15年间的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物流业发展、能源消耗二者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定量关系与作用机制;后者则采用的是截面数据,运用2008年各区域物流与经济增长的综合性评价指标数据,全面探讨了中、东、西三部各省的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差异,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但就现有成果来看,多数文献存在理论性过强但缺乏实践价值及实证数据存在连贯性不足等诸多问题,对物流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二者之间协调发展问题的研究已迫在眉睫。本文就当前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借鉴已有成果,合理选择实证模型分析物流业发展与区域经济之间作用关系,厘清二者在空间上存在的溢出效应,立足不同视角,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其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国外学者研究发现物流业高度发达的区域,由于交通运输网络进一步优化,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可能会存在着空间溢出效应。这种空间溢出效应使得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影响呈现出空间相关和空间异质的特征。而国内现有研究很少注意到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影响的空间特征,这是现有研究的一个不足。本文后续将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物流业对区域经济是否存在着空间影响特征进行检验和分析。

2物流发展对区域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物流发展对区域经济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下面就以下三个方面对物流发展对区域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系统阐释。

 首先,物流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区域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的原因区域,即促进了区域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飞速增长。一方面,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物流业的飞速发展已成为必然;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的需求不断旺盛,需求的扩大会带来物流业的发展。这样,区域经济发展对物流行业提出了要求,促进其快速发展以降低供给与需求之间的时间与空间距离,加快商品产权的转移和价值的转换,从而在满足消费者的同时为供给者创造价值,这就形成了空间溢出效应。

 其次,物流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的途径。经济增长会伴随着商品化和市场化,即生产社会化和销售商业化,这样为了降低单位产品成本,提高边际收益率,生产者会通过降低库存压力、缩短与消费者间的时间与空间距离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这样,促进区域经济的空间溢出效益的产生,对需求者而言,借助物流业的发展以最短和最低生产成本获得所需商品后,将其用在生产当中,从而生产出配置更高的设备,在通过物流将其出售以换取更高收益,从而获得了区域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

 最后,凡事皆有利弊,物流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也具有两面影响,即正空间溢出效应与负空间溢出效应。就前者来看,将某地区的产品通过物流方式运往其他区域,可促进产品挤压问题的解决,起到降低库存成本和过期损耗作用,并获取了相应的销售利润,从而促进了本地区的经济增长,这即为正空间溢出效应;后者则指,区域的经济发展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即包括生产技术、当地经济发展情况与居民生活水平等要素,若能够有效的处理各因素之间的协调关系,就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但若处理不好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关系就会产生负面作用。例如,若当地技术达不到先进水平,且其他地区对产品的需求不高,就会由于物流业发展的原因造成负空间效应。

3  中国地区物流发展的空间相关性特征分析

 在现有的关于物流业的实证分析中,大量研究采用货物周转量衡量物流业发展水平。虽然物流业的发展并不仅仅全部体现为货物周转量的增加,但是考虑到统计指标的可得性和持续性,从目前来说货物周转量指标还是一个最为可行的反映中国物流业发展状况的指标。所以本文后续的实证分析中也利用了货物周转量指标衡量物流业发展状况。本文选取1999~2013年中国30个省区(由于数据缺失,剔除西藏)的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数据来源为相关时间的《中国统计年鉴》。

 在空间计量分析中,广泛借助于空间相关性检验方法对变量是否存在着显著的空间效应进行检验。目前最常用的检验方法有:Moran I指数、Geary C指数和全局G指数。

Moran I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w(d)表示空间单元i和j的区位相邻系数以距离作基准,若j和j相邻,则w(d)=1,若i和j不相邻则wi(d)=0,d为门限距离。Ui表示第i个地区的相关指标的观测样本,n是地区数。按照上述G指数的构造原理,如果实际样本测算的G指数的样本观测值越趋近于1,说明所分析的变量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同理,如果实际样本测算的G指数的样本观测值越趋近于-1,则说明所分析的变量并不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

 Moran I指数是以空间单元观测值离差的乘积来计算,类似协方差的概念。Geary C指数的概念则是计算两两空间单元间的离差平方,类似方差的方法。而全局G指数则是以乘积来计算。

本研究计算得到了1999~2013年30个省际地区货物周转量的Moran I指数、GearyC指数和全局G指数,在计算过程中的空间权重矩阵的构建采取了地理距离空间权重的构造方法,计算结果见表1。

 从表1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到,1999~2013年中国30个省区、直辖市、自治区的货物周转量的Moran I指数、Geary C指数和全局G指数均表明数据中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这也说明如果不考虑地区物流业的这种空间相关性特征,直接建立模型分析物流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则估计结果一定存在着偏误,所以本文后续将采用面板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分析和检验。

4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影响的空间计量模型分析

为了进一步检验物流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是否存在着空间溢出效应,本文构建如下的面板空间Durbin模型:

 其中,i表示30个省(市、自治区),t表示1999~2013年;In gdp。为被解释变量,表示第i个省在t年GDP的自然对数值;In hwzzl。为解释变量,表示第i个省在t年货物周转量的自然对数值;W为空间权重矩阵;a,为地区的异质性效应,衡量了省际之间的差异,如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的差异等。模型中考虑了区域经济增长在时间维度上往往具有动态关联性,所以引入了解释变量的滞后项控制经济增长动态效应,消除模型的内生性问题。同时,在前述对货物周转量空间相关性检验的结果表明,区域货物周转量存在着明显的空间相关性,所以模型引入的货物周转量的空间权重项,作为解释变量。系数B是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具有空间溢出效应的反映。统计指标的数据来源为相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

采用最小二乘法(LS)估计模型(4),然后对残差进行LM误差检验和LM滞后检验以及稳健的LM误差检验和稳健的LM滞后检验。如果所有检验都拒绝无空间依赖的零假设,则说明模型设定正确,可以使用普通面板模型进行估计;如果某个检验不能拒绝零假设,则需要采用包含空间自回归项和空间误差项的模型进行估计。对模型进行设定性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

 根据上表的模型检验结果,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LM滞后检验和LM误差检验都拒绝零假设,稳健的LM滞后检验也拒绝零假设,而稳健的LM误差检验不能拒绝零假设,表明模型设定采用面板空间Durbin模型具有合理性。

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中,如果仍然采用普通最小二乘估计(OLS),将会导致结果的有偏或不一致,极大似然法(ML)可以解决这一问题(Anselmn,1988)。2005年,Elhorst借鉴非空间动态面板模型的估计思想,提出用无条件ML方法估计动态空间面板模型。首先,用一阶差分消除固定效应,然后考虑用每个空间单元一阶差分观测值密度函数的乘积建立一阶差分模型的无条件似然函数。Hsiao等(2002)证明运用这种方法当N一∞,T任意时,可得模型系数的一致估计量,同时极大似然估计相对GMM估计更加渐近有效。根据前述模型设定检验的结果,采用无条件ML方法估计模型(4),估计结果见表3。

 从表3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到:全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惯性”效应,前期的经济增长水平对当期的经济增长水平往往具有正向的关联性。从单纯的货物周转量指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看,全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货物周转量指标对经济增长均呈现出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可以看到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物流业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是明显高于东部地区物流业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而从空间加权的货物周转量指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看,仅仅是东部地区的加权的货物周转量指标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影响,中部、西部地区的空间加权的货物周转量指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这说明在中国物流业的发展中,目前仅仅是东部地区的物流业发展对地区经济具有空间溢出效应。

5结论与对策

5.1促进我国区域物流的协调发展

 要促进物流整体效率的提高,推动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首当其冲。首先在决策层面,要通过政策扶持和其他相关方面的大力支持支持,引导我国中部、东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刺激市场竞争,从而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实现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已有的物流发展迅速、物流物质基础现对完善的发达地区,要提升物流基础设施的等级与质量、革新物流市场制度规则、创新和应用物流技术,从而实现更高速、高质量的发展。而对于物流发展较落后地区,要合理发展物流网络规模,适当增加物流投资,逐步扩大物流产业规模,提高其规模经济效应。

 除此此外,还要从发展战略、财税政策、管理制度等方面促进产业发展的区域不平衡状况的改善,做好区域物流发展的规划、调研和论证工作,使得各区域能充分发挥本地区优势,充分利用当地现有资源禀赋,最终实现我国物流产业整体格局的优化配置和效率的提升。

5.2保持物流要素投入、资源整合与规模效应相适应

 物流业作为一种关联带动性强、高集聚型的产业,对于投入资源的规模的控制是高效发展的必须前提,但是我国部分省、市、自治区的物流发展忽视了本地区发展的实际能力,为了追求物流规模的庞大而盲目扩张,结果造成投入拥挤现象严重,引起效率低下。所以今后的发展应重点在投入规模调整、基础设施资源整合和运输资源的合理配置等方面,以促使我国物流行业系统内的各要素达到相互联系、相互协调,从而使整个物流行业达到有机、协调、高速运转,从而发挥整体方面的效能,实现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

5.3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建设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和技术创新已经渗透到了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物流领域更是毫不例外。技术进步和创新不仅使物流行业内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对于优化整个产业结构也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快提高物流装备的现代化和技术化水平,增强物流服务功能,提高物流增值化服务水平。不断推进信息化应用范围和技术含量,积极构建高效的物流信息平台,有效整合和管理分散的物流活动,实现物流系统的再造和集约化经营。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各地区应广泛借鉴和学习国际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新型经营管理方法,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不断推动我国物流业信息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推进物流产业的升级换代。

关键字:

上一篇:无缝铝合金衬塑管施工技术

下一篇:返回列表

行业资讯月点击排行

展会信息月点击排行

招商信息月点击排行

首页 资讯 招标 项目 展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触屏版 电脑版
安装信息网 www.36qyk.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