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鹏1,2,李贵节1,2,朱凯1,王睿1, 2*
1.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重庆400067);2.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功能性生态食品研究所(重庆400067)
摘要研究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检测夏桑菊凉荼中绿原酸、迷迭香酸、木犀草苷、芦丁、槲皮素和蒙花苷含量的方法。色谱条件为:依利特C.。色谱柱(4.6 mm×250 mm,5μm),甲醇-0.1%乙酸钠水溶液(乙酸调至pH 3.0)梯度洗脱,流速1mL/min,检测波长350mn,柱温40℃。结果表明:6种活性成分的分离度良好,线性范围分 别0.03~100,0.04~3.125,0.04~124,0.06~2.88,0.01~28和0.37~19 μg/m L,检测限分别为0.19,0.26,0.24,0.38,0.078和2.2μg/g,定量限分别为0.62,0.88,0.80,1.24,0.26和7.4μg/g,平均回收率在99.4%~101.5%之间,精密度RSD分别为0.25%, 0.18%,0.49%0,0.84%,0.92%0和2.30%。该方法专属性强,精密度好,可用于夏桑菊凉茶中绿原酸、迷迭香酸、木犀草苷、芦丁、槲皮素和蒙花苷等物质的定量测定,并可应用于夏桑菊凉茶产品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 HPLC;夏桑菊;凉茶;含量
“夏桑菊”源自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温病条辨》的经典名方“桑菊饮,主要由夏枯草、桑叶和菊花配伍而成,具有清肝明目、疏风散热、除湿痹和解疮毒等功效,用于风热感冒、目赤头痛、头晕耳鸣、咽喉肿痛和疔疮肿毒等症,并可作清凉饮料使用。
近几年,凉茶饮料在市场上热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这个新兴的饮料市场,凉茶新产品不断出现在市场上。 “夏桑菊”作为传统名方,2006年开始出现在饮料市场上,截至目前已有多家企业生产“夏桑菊”凉茶饮料。据调查,2013年全国凉茶总销售额超过300亿元,占国内饮料市场份额的20%以上。然而,与凉茶饮料的热销形成鲜明对比的,则
是目前我国对于凉茶类饮料的国家标准还不够完善,仅有一些地方标准或企业标准。这些标准虽然对凉茶中添加的中药材种类有所规定,但对其含量以及功效却甚少涉及。
夏枯草是夏桑菊中的君药,主要活性成分有迷迭香酸、木犀草苷、芦丁和槲皮素等,《中国药典》中以迷迭香酸为夏枯草的指标性成分。桑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有绿原酸、芦丁和槲皮素等,《中国药典》中将芦丁作为桑叶的指标性成分。菊花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有绿原酸、木犀草苷和蒙花苷等,《中国药典》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为菊花的指标性成分。试验收集到了市场销售的8种夏桑菊凉茶饮料,结合《中国药典》对夏枯草、桑叶和菊花的指标性成分要求,以及上述3种药材活性成分的文献报道,对夏桑菊凉茶中的绿原酸、迷迭香酸、木犀草苷、芦丁、槲皮素和蒙花苷6种活性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以期为夏桑菊凉茶的质量控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仪器、设备与试剂
Agilent 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四元梯度泵,紫外检测器,Open LAB色谱工作站):美国Agilent公司;FA2004分析天平: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DZF6050真空干燥箱:苏州江东精密仪器有限公司;RE-5286台式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KQ5200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绿原酸、迷迭香酸、木犀草苷、芦丁、槲皮素、蒙花苷对照品:上海金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甲醇(色谱纯):美国Honeywell公司;乙酸钠、乙酸等均为分析纯:重庆博艺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水为自制重蒸水。
夏桑菊凉茶样品:市售,产自重庆、四川、广东和广西等地。
2方法与结果
2.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称取在25℃减压干燥12 h的绿原酸、迷迭香酸、木犀草苷、芦丁和槲皮素对照品5 mg,精确至0.01mg,置于50 m L容量瓶中,加甲醇适量,振摇使其溶解,继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蒙花苷对照品5 mg,精密称定,置100 m L容量瓶中,用50%甲醇水溶液溶解并定容。用上述方法制得对照品储备液,将储备液置于4℃避光保存。
精密量取绿原酸、迷迭香酸、木犀草苷、芦丁和槲皮素对照品储备液各1mL,蒙花苷对照品储备液2mL,置10 m L容量瓶中,加甲醇定容,即得混合对照品溶液。
2.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收集市售的8种夏桑菊凉茶,分别编号为A,B,C,D,E,F,G和H。其中A~G为固体饮料(颗粒剂),H为液体预包装饮料。
固体样品处理:称取样品2.5 g,精确至0.1 mg,置容量瓶中,加入质量分数50%甲醇水溶液50 m L,称定质量,室温下超声30 min(功率250 W,频率40kHz),取出,静置至室温,补足质量,摇匀,4 000r/min离心5 min,倒出上清液,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即得。
液体样品处理:取样品适量,4 000 r/min离心5mm,倒出上清液,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即得。
2.3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色谱柱:依利特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速:1 m L/min;进样量:20 VL;柱温40℃;采集时间35 min;流动相:A为甲醇,B为0.1%乙酸钠水溶液(乙酸调至pH 3.0);通过比较330,340,350和360 nm等多个检测波长,发现在350 nm波长条件下6种成分的吸光度均比较理想,因此将350nm选作检测波长。梯度洗脱条件见表1;
在该色谱条件下,混合对照品和样品的色谱图见图1。
该色谱条件下,对称因子、塔板数和分离度等系统适用性试验结果见表2。
2.4检测限和定量限
将一系列已知浓度的对照品进行分析,通过考察图谱在一段时间(图谱中平坦的时间段)的噪音,分别以信噪比RSN=3和RSN=10时各对照品的量作为检测限和定量限。上述检测限和定量限乘以方法稀释倍数除以样品称样量,得该方法的检测限和定量限见表3。
2.5线性范围
精密量取由2.1方法制备的对照品储备液适量,用甲醇稀释成系列浓度,以2.3的方法进行试验,并记录峰面积。以对照品质量浓度X(μg/m L)为横坐标,峰面积y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线性范围、回归方程以及相关系数见表4。
2.6精密度试验
取由2.1方法制备的混合对照品溶液,照2.3项下色谱条件,样品平行测定6次,所得绿原酸、迷迭香酸、木犀草苷、芦丁、槲皮素和蒙花苷峰面积的RSD分别为0.25%,0.18%,0.49%,0.84%,0.92%和2.3%。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密度良好。
2.7加样回收试验
精密量取2.2项下已知含量的夏桑菊凉茶样品10mL共9份,分3组,分别精密添加2.1项下混合对照品溶液4,5和6 m L,加甲醇稀释至20 m L,照2.3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测定,记录色谱峰面积,计算回收率。结果如表5所示,表明该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回收率。
2.8样品测定
每种样品各取3份,以2.2的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照2.3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测定,记录色谱峰面积,并计算样品中的绿原酸、迷迭香酸、木犀草苷、芦丁、槲皮素和蒙花苷含量。为方便比较,所有的含量均折算为每份最小包装样品(A~G最小包装均为10g,H最小包装为350 m L)中所含的成分质量,试验结果见表6。
3结论与讨论
在研究文献报道和已有的国家标准基础上,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6种成分作为夏桑菊凉茶多组分质量控制的指标性成分。通过试验研究发现,收集到的产自重庆、四川、广东和广西等地的8种市售夏桑菊凉茶饮料中绿原酸、迷迭香酸、木犀草苷、芦丁、槲皮素和蒙花苷6种成分的含量相差较大。由于绿原酸是3种药材的共有成分,因此在7种样品中均有检测出,其中样品C检测出的绿原酸含量低于定量限,样品D仅检测出绿原酸一种成分;除了样品H有槲皮素检出外,其余样品均未检测到该成分;而样品E则未检出上述6种成分。由此可见,不同企业所生产的夏桑菊凉茶饮料,其产品配方存在着较大差异。
凉茶在现行国家标准中属植物饮料类中的其他植物饮料,即以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其他植物原料经加工或发酵制成的饮料。目前,没有专门针对凉茶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广东省地方标准《植物饮料(含凉茶)》(征求意见稿)规定凉茶中添加的中药材原料应符合《中国药典》、《部颁药材标准》和《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的要求,但对于凉茶饮料中活性成分的含量仍然没有做出定量要求,截至定稿时,该标准仍未正式执行。而在2008年发布的茶饮料国家标准,对各种茶饮料主要活性成分(茶多酚、咖啡因)的含量做出了明确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原料用茶的比例,保证了茶饮料的产品质量。凉茶类饮料标准的欠缺,使得这一类产品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整个行业面临无序发展的风险。
目前,对于上述6种成分的定量分析,往往需要采取不同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和流动相体系。而在预试验的基础上,简化了样品前处理过程,对6种待测成分采用梯度洗脱方式,使这些成分在同一色谱条件下能够有效分离,理论塔板数和分离度均比较理想。该方法操作简便,避免了多波长检测操作繁琐等难题,精密度、重复性和回收率均达到定量分析要求,为夏桑菊凉茶饮料的产品质量控制提供了可借鉴的试验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上一篇:外浮顶油罐雷击起火概率计算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