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招标 项目 展会 更多

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技术动态


纳米水离子发生装置参数优化实验研究

2016-05-23 11:20:06 安装信息网

相关链接: 中国安全网 中国质量网 中国论文网 中国资讯网

 张凌 李振海 廖国瑾 王锋珂 张宝琪

 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院

摘要:纳米水离子是羟基被水分子包裹的纳米级水离子,具有杀菌、消臭、除尘等作用。本文对原有装置进行了改进并小型化,实验研究了电压、两极间距对细颗粒物净化效果的影响,并与传统负离子的细颗粒物净化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结论表明改进后的小型化装置升高电压,减少两极间距均能提高颗粒物净化效果;水离子的净化效果亦优于普通空气负离子。

关键词:室内空气品质水离子细颗粒物负离子

 被誉为空气维生素的负离子对人体健康有益,通过离子效应对人体起到镇静、镇痛、利尿、增进食欲、降低血压等功效。负离子净化技术是通过强电场产生空气负离子,通过吸附和沉降净化颗粒污染物的同时,针对部分微生物还能起到杀菌灭活的作用。

 静电雾化技术是通过施加高压静电,电流体作用力克服液体表面张力,使其破碎成更小的雾滴,通过一定的物理过程电荷传递给雾滴完成荷电,形成群体荷电雾滴的技术。静电雾化技术在除尘、喷涂、农药喷洒等领域有积极作用。

 纳米水离子是电离出来的小粒径水负离子,同时采用了雾化电极冷却结露然后电离的方式使负离子、自由基被水分子包围保护。纳米水离子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能起到有效的灭菌、消臭的作用。蒋刘卿利用实验证明了水离子对固态颗粒物有良好的净化效果,优于传统负离子技术,作用电压的增高会提升净化效果。

 本文对原有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并小型化,并实验探讨了电压、极间距、接压方法对净化效果的影响。

1  实验概要

1.1实验装置

1.1.1水离子发生装置的改造

 水离子发生装置利用半导体装置制冷,使放电尖端降温至室内露点温度以下,尖端上凝结水分。在高压正极板的感应作用下,放电尖端处会集中大量电子,从而使结露水分产生静电雾化反应,微粒子水不停分裂,形成纳米级的水离子。

  原装置针尖链接直流负高压,保护半导体装置的绝缘导热硅胶影响了针尖的制冷量,并且带电冷凝水具有潜在的安全隐患,改造后的发生装置放电尖端不再连接直流负高压而选择接地,从而减小了放电尖端与半导体之间导热硅胶厚度,有效降低了放电尖端的温度,提升了放电尖端的凝水效果;另一方面排除了冷凝水对高压电路的影响,提高了纳米水离子发生装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改造后的水离子发生装置如图1所示,其中包括放电尖端、正极板、半导体制冷装置、风机等。放电尖端由1 mm直径的金属丝制作,长度为10 mm,正极板孔径为12 mm,正负极间距可调节范围为2~10 mm。

1.1.2实验装置系统

  实验环境采用1m3标准环境实验舱;

  颗粒物发生装置采用FSQ-YW-O01固态颗粒物发生器,发生速率5 LPM;

  颗粒物测试装置采用TSI-8532可吸人颗粒分析仪,测量范围0.001~150 mg/m3,测量误差±0.1%;

  臭氧测试装置采用JSA9-03臭氧检测仪,测量范围0~10 p pm,测量误差+2%。

1.2实验方法

  实验使用高效净化器将实验舱的细颗粒物浓度降低至0.005 mg/m3以下,实验温度控制在22~240C之间,相对湿度70%~75%。利用香烟颗粒物发生器将细颗粒物初始浓度控制在5.4~5.6 mg/m3。在放电尖端朝下状态下开启水离子发生装置,测试时间为20 min,间隔一分钟记录一次细颗粒物浓度数据。

  本纳米水离子发生装置在关闭半导体制冷装置的情况下,即为普通的空气负离子发生装置。

1.3实验工况

 考虑各种参数对颗粒物净化效果的影响,本文测试了几种工况条件下的颗粒物净化效果,具体如表1所示。

1.4评价指标

  细颗粒物净化效果采用净化率和衰减常数表征。

  式(1)为净化率的计算公式: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电压对颗粒物净化效果影响

 在两极垂直间距3 mm的条件下,分别在电压为2000 V,3000 V,4000 V,5000 V和6000 V进行20 min测试,结果如图2所示:随着电压的提升,净化率和衰减常数均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在2000V条件下,净化效果不明显,净化率接近自然对照组;当电压升至6000V,净化率达43.53%,远大于自然对照组。

212两极垂直间距对颗粒物净化效果影响

 在电压6000 V条件下,分别在间距为2 mm,3 mm,4 mm,6mm,8 mm和10 mm进行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随着两极间距的增加,净化率和衰减常数均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间距2 mm和间距3 mm以及间距8 mm和10 mm的这两组实验的净化率和衰减常数非常接近;在两极间距2 mm条件下,净化率达45.53%远大于自然对照组。

2.3水离子与普通空气负离子净化效果对比分析

 在两极垂直间距3 mm的条件下,分别在电压为2000 V,3000 V,4000 V,5000 V和6000 V进行测试,结果如图4所示:随着电压的增加,水离子和负离子的净化率和衰减常数均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水离子较普通空气负离子,净化率平均提高17.4%,衰减常数平均提高17.14%;在电压2000 V和3000 V的条件下,普通空气负离子的净化效果不明显,净化率均接近自然对照组。

3  臭氧发生对电压的限制

 电压的提升有利于提高颗粒物净化效果,同时也会增加臭氧发生的风险。根据GB4706.45-2008室内臭氧浓度应不超过0.05 p pm。本文在两极垂直间距为5mm、极板孔径6mm的条件下,分别在电压为6000 V、6500 V和7000 V测试水离子发生装置的臭氧浓度,抽样取样点在距针尖50 mm位置。结果如表2所示:当电压为6000 V时,臭氧平均浓度为

0.034 p pm,低于0.05 p pm,因此在该条件下建议电压值不超过6000 V。装置在实验中发现针尖的不规则明显影响放电效果,推测对臭氧的发生量会产生影响,实际应用时必须注意。

4  实验结论

 本文对原有水离子发生装置进行了改造并小型化,放电尖端不再接高压负电而改为接地,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减少了导热硅胶的厚度,提高了尖端的凝水量。使用改造后的装置在尖端朝下的条件下对电压、极间距的参数变化进行了实验研究,其结果:

 1)随着电压的提升,水离子的细颗粒物净化效果 有显著提高;

 2)随着两极间距的增加,水离子的细颗粒物净化 效果有显著的降低;

 3)水离子较普通空气负离子,在细颗粒物净化效 果上有明显优势;

 4)水离子装置的电压亦必须受到臭氧浓度的限 制。

关键字:

上一篇:某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分析

下一篇:返回列表

行业资讯月点击排行

展会信息月点击排行

招商信息月点击排行

首页 资讯 招标 项目 展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触屏版 电脑版
安装信息网 www.36qyk.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