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凯
(保定市公路管理局 保定 071000)
摘要 为了保障公路养护施工区的安全,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验法进行对比研究,对3种限速策略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警告标志减速效果不明显;视错觉标线具有理想的减速效果,使平均速度降低了11.7 km/h,但行车安全隐患增加;(仿真)警车的限速效果明显,使平均速度降低了18.6 km/h,且利于行车安全,建议使用。如果施工区所在位置车流量较大或环境较为复杂,则应及时出动交通警察维持交通秩序。
关键词 施工区 限速策略警告标志 视错觉减速标线 (仿真)警车
赵月等就车速、通行能力及事故率的相关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指出:车辆速度对通行能力有比较大的影响,车速与事故率相关程度高,两者是二次函数关系,而车速与事故严重度为四次方关系,因此速度控制对保障施工区的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限速方法的研究是公路施工区车速控制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因而很有必要对其进行专门研究。日本对公路养护施工区限速策略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证明旗手、交通标志、减速垄、(仿真)警车等限速措施都能降低车辆的速度,但效果差异明显。
交通运输部2015年6月1日颁布的《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 - 2015)(以下简称《规程》)、1999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国标《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 -1999),是指导我国道路施工区安全的2个基本规范。两者对施工区的限速提出了要求,但对详细的实施办法却没有详细地阐述。我国不少专家学者也有关于施工区限速策略的讨论,但主要是采取文献法和归纳法对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归纳总结与推演,对公路养护施工区限速的研究还停留在定性研究的层次上,对限速措施的评估缺乏足够的试验数据支持。本文采取实地采集数据的方法,对我国公路施工区中经常使用的警告标志、视错觉标线、(仿真)警车3种限速措施的减速效果进行详细的对比研究,以期为今后公路施工作业区限速措施、交通组织与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1试验实施
在某公路养护作业施工区进行了实地勘测、观测与数据采集。数据采集作业环境基本情况:春季,温度(23±3)℃,天气晴朗;非周末;道路线形较好。使用的数据采集仪器为便携式交通流采集仪(NC200),其测量精度较高,可以满足本研究的需要。公路养护施工区为非闹市区单向双车道关闭右侧车道(施工作业),数据收集仪器布置情况见图1,施工区的标志和安全设施按照《规程》要求进行布置。其中,警告区设置2台,上游过渡区2台,缓冲区1台,作业区1台,下游过渡区1台,终止区2台;在数据采取区域首尾路肩处各设DV摄像机1台。
该路段限速为60 km/h,车道宽度为3.75m,车道封闭距离根据《规程》选择为90 m,该施工路段施工距离为103 m,共计封闭长度为193m,其中警告区60 m,上游过渡区10 m,缓冲区(包含在作业区103 m内)10 m,下游过渡区10m,终止区10 m。
(仿真)警车标志,视错觉减速标线和警告标志的布置效果图见图2。
2数据分析
2.1 警告标志的减速效果分析
警告标志布设在警告区开始位置。警告标志前后的观测数据(距警告标志50~100 m)用于对比减速效果。在本研究中,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 - 2014)(以下简称《标准》)将车辆划分为2类,小车对应的是《标准》中的小客车,大车指的是《标准》的中型车、大型车和拖挂车,具体分类情况请参照《标准》。根据统计数据分析,大车的减速效果明显小于小车,大车平均减速1 km/h,小车平均减速1.7 km/h。车辆的速度在警告标志前后,车辆的平均速度仅降低了1.3km/h。表明在没有有效监控的情况下,多数驾驶员对临时性警告标志基本采取的是无视态度。减速警告标志不能达到良好的减速效果,统计数据见表1。
2.2视错觉减速标线的效果分析
在试验路段施工过渡区设置了如图2的视错觉减速标线,并在其前后设置数据采集仪采集车辆速度信息,采集的数据信息见表2。单就平均速度而言,车辆的平均速度降低了11.7 km/h,减速效果明显。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验不能排除施工区其他因素如限速标志、施工区工作人员设备活动等对车辆减速效果的影响。但从DV摄像机采集到的录像资料来看,驾驶员在看到视错觉标线后基本都采取了较为明显的刹车动作,刹车灯亮且时间较长。
视错觉减速标线在降低平均车速的同时,其速度标准差却增加明显,在实际驾驶过程中,驾驶员在看到视错觉减速标线时往往以为“错觉”而下意识地踩下刹车,会增加追尾、侧滑等事故的发生概率,对交通安全极为不利。在对部分驾驶员的问卷据调查中,发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驾驶员对这种立体标线的理解不正确及遇到较少有关,驾驶员往往将视错觉标线理解为减速标线(占55%)、障碍物(占38%),另外有部分驾驶员不清楚视错觉标线的作用。正确理解减速标线作用的驾驶员会采取相应的减速措施,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如果驾驶员将其理解为障碍物,那急刹车就无法避免,导致交通流速度波动急剧增加。
2.3 (仿真)警车效果分析
实验时,在过渡区放置了仿真警车,并分别在其前后设置数据采集仪采集车辆速度信息。采集的数据信息见表3。
从数据可以看出,仿真警车使得交通流的平均速度降低了18.6 km/h,大车平均速度降低了11.5 km /h,小车平均速度降低了22.7 km/h,减速效果非常明显。本研究通过对部分驾驶员的调查发现,这主要与驾驶员惧怕罚款有关,一般认为警车会采集车辆信息,并将超速违章上传至网络,进而带来扣分和罚款,因而驾驶员看到(仿真)警车时会在较远的距离开始采取减速措施。实验中的数据显示,交通流速度标准差相较于2.1,2.2中的减速措施有了明显降低,证实(仿真)警车在起到明显减速作用的同时,可提高交通安全性。另外,(仿真)警车效果对小车的减速效果明显,而对大车的速度影响较小,这主要取决于车辆的机动性能,与本研究无关。
3结语
本研究对公路养护施工区内3种限速措施的效果进行了统计分析,表明不同的限速措施,其减速效果差异明显。
一般而言,单一的警告标志所能取得的减速效果往往并不明显,驾驶员往往忽视警告标志。而视错觉标线有非常明显的减速效果,能够使交通流的平均速度降低11.7 km/h,但其副作用也较为明显,速度标准差较大,不利行车安全,不建议使用。而(仿真)警车的减速作用明显,使得平均速度降低18.6 km/h,同时其速度标准差也较小,可提高行车安全,建议优先使用。
当然,上述几种限速策略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施工区具体情况灵活应用,以达到限制车速,提高行车安全、施工安全的目的。另外,上述几种限速措施,适合使用在车流量不大,且交通环境较为单一的路段,如果施工区交通位置十分重要,车流量大或者环境复杂,如在工矿企业、学校等车流,人流量较大的单位附近,则应及时出动警力维持交通秩序,灵活处理突发事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