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稼仪1贺启滨2刘艳华1
1西安交通大学人居学院2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建立了由四栋建筑和其间的锅炉烟囱组成的小区的三维模型,以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方法模拟计算了两种风向条件下,该烟囱排烟在建筑间的扩散情况。结果显示,烟囱排烟对临近建筑可能造成严重污染。当新建建筑位于烟囱下风侧时,高层建筑的高层部分受污染的程度非常严重,气体污染物能够沿建筑壁面向上爬升至顶层。然而,根据污染物的扩散情况,调整建筑布局可以改善新建建筑物周围的空气质量。本实例中通过改变新建建筑物与烟囱的相对位置,使得建筑附近的污染物浓度大幅度下降。
关键词:烟囱污染扩散特性数值模拟建筑布局
0 引言
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城市冬季供暖主要有区域性集中供热和小区集中式锅炉房供热,某些城市中后者所占比例接近一半。马雁军等人研究了不同高度烟囱排放的SO2对城市大气污染的贡献,分析结果表明,35 m以下烟囱造成的SO2污染的地面浓度占45.8%。刘玉彻研究了不同高度烟囱在不同风速、不同稳定度情况下SO2的最大落地浓度和落地距离。尤学一等人的模拟研究发现,通过合理安排建筑群中各建筑物的位置,可以有效地减少建筑群内污染物高浓度的影响区域。根据这些研究可知,烟囱与建筑的相对高度直接决定了锅炉排烟的污染程度。因此,在分布式供暖的建筑小区规划中,不仅要考虑新建烟囱的高度,也要考虑旧有烟囱是否会对临近新建高层建筑造成污染。
1 计算模型
1.1物理模型
本文以指导新建筑布局为目的,对烟囱的排放扩散特性进行研究。本文的研究对象包括一栋20 m高的旧建筑、一个30 m高的旧烟囱和三栋60 m高的拟建新建筑。由于新建筑远高于旧烟囱,烟囱极有可能对拟建新建筑造成污染。小区的模型如图1所示,图中X轴正方向为东,Y轴正方向为北。建筑A为旧有建筑,长×宽×高=20 m x 10 mx20 m; E是位于建筑A常年风向(东风)下风向的旧有烟囱,高度为30 m;建筑B、C、D为拟建的新建筑,长×宽×高=20 mx10 m x60 m。
1.2计算方法及边界条件
分别计算东风和西风两种条件下,烟囱排烟在建筑间的扩散和分布情况。计算域的选取参考COSTAction 732,人流边界、顶部边界和侧边界的距离均取为5Hmax,出流边界取为12Hmax,其中H max为60 m。本计算采用非结构化网格,在建筑附近设置有170 mx170 mx120 m的加密区域,最小网格尺寸为0.8 m,总网格数为292万。
采用雷诺时均方法,选用标准k-8模型进行稳态计算,并选择通用有限速率模型的无反应物质输运模型,采用SIMPLE算法对问题进行模拟求解,其中的参
2)出流面边界条件:认为出流面的流动已充分发展,设为自由流动边界。
3)上空面及两侧面边界条件:计算区域的上空及两侧设为对称边界。
4)地面及建筑物壁面边界条件:路面、墙面及屋顶设为固体壁面,应用壁面函数法并选取标准壁面函数进行计算。
5)污染源:以烟囱E的顶面为面源,设为速度入口边界。以SO2代表烟气中的气态污染物,根据烟囱出口SO2排放量的国家标准换算,设置出口处SO2的质量分数设为3.42 e4,排烟速度设为5m/s,烟气温度设为400K。
2 结果与分析
2.1初始建筑布局条件下的污染物分布
图2为Y=36m剖面处SO2的浓度分布云图。由图2(a)可以看到,东风时,烟囱排烟对建筑B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由于气态污染物的爬墙效应,建筑B的东侧墙在垂直方向受到污染的范围从烟气出口高度直至楼顶高度。烟气在掠过楼顶后有所下沉,对建筑B的西侧也形成了污染,这是由建筑背风侧的气流尾涡造成的。但是此条件下,建筑A并不受污染,这也说明,先前(旧)的建筑与烟囱的位置布局是合理的。由图2(b)可以看到,西风时,烟囱排烟并未对下风侧的旧建筑A产生影响,说明当年的烟囱设计高度是合理的。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建筑高度越来越高,许多建筑物的高度都高于烟囱,烟囱对建筑周围空气环境的污染不能不重视。该图中,由于拟建建筑在上风侧,此气候条件下,烟囱的排放对拟建建筑不构成威胁。但是,烟气有向新建筑B靠近的趋势,因此,建筑间保证合理的建筑间距是必要的。另外,烟气大量飘向建筑A的上空,烟气中的颗粒物很有可能在此范围内沉降。
图3给出的是Z=31 m平面上SO2的浓度分布图。可以看到,东风时在Z=31 m高度处,即烟气出口高度附近,污染物随东风向下游扩散,威胁建筑B。但在西风条件下,烟气出口附近的烟气主要扩散方向仍是垂直向上,水平方向并无明显的扩散。这说明,上风侧新建高层建筑对西风阻挡有利于烟气高空排放。
图4给出的是Z=40 m平面上SO2的浓度分布图。可以看到,东风时,在距离烟气出口10m上方,烟气已经大面积向下游扩散,建筑B的东侧壁面受到严重污染,若此壁面有开窗,则室内人员将吸人大量烟气。建筑B的南侧壁面不远处,也有大范围烟气弥漫。西风时,此高度处烟气的扩散范围仍相对较小。两种风向条件下,建筑C、D均未受到明显污染,可见足够大的建筑间距可以使建筑物本身免受烟气威胁。
图5给出的是Z=60 m平面上SO2的浓度分布图。由图5(a)可以看到,东风时,在Z=60m处,即新建高层建筑的楼顶高度,烟气完全覆盖了建筑B的南侧壁面,对比图4可知,若40~60 m高度范围内的楼层在此侧开窗,则室内人员将吸人大量烟气。烟气甚至越过建筑B向建筑B的西侧漫延,使建筑B的西侧面也受到污染,虽然相较Z=40m高度,烟气浓度已有明显下降。由图5(b)可见,西风时,此高度处烟囱排烟仍未对建筑B、C、D造成明显影响,烟气集中在建筑A的上空。结合图3和图4,可以认为由于新建建筑B的阻挡,烟气的拔高能力增强,但向下游漂移的能力减弱。
2.2建筑布局改进与分析
由前面的分析可见,烟囱主要对其正下游的新建建筑B造成严重污染,因此考虑通过改变烟囱与建筑B的相对位置,来改善新建建筑B的环境条件。初始建筑布局条件下的计算结果显示,污染情况严重的是东风时建筑B靠南侧的部分,因此将建筑B向北移动5m,使其离开烟囱的东风下风向。改变布局之后,计算东风工况。
图6给出的是东风条件下布局改变前后Z=35 m平面上SO2的浓度分布图。可以看出,建筑B向北侧移动5m之后,流场有所改变,虽然污染物的整体浓度水平未见明显变化,但其对拟建建筑物B的影响明显减弱。在图示截面中,污染物的扩散范围远离了建筑壁面,顺风向下游扩散,不会进入建筑B的内部,说明所做更改方案行之有效。可见烟囱与建筑物的相对位置影响建筑物周围的空气质量。
为了分析建筑B周围SO2平均浓度的变化,在建筑B墙面(近墙1m)处取测点,统计SO2浓度值。分别在西墙、南墙、东墙外划分四个取值区域( W1~4,S1~4,E1~4),每个区域内取9个成“米”字分布的点,以9个点的浓度平均值表征该区域的浓度水平。测点的位置示意如图7。其中图7(b)标示了南墙和东墙外测点的具体位置,西墙外测点与东墙外测点的布置方式相同。
图8给出的是新旧布局下建筑B各墙面SO2浓度随高度变化的曲线。由图可见,改变建筑布局之后建筑B墙面附近的SO2浓度明显降低,西墙外和东墙外的浓度值已接近0。因此,所提出的改善建议是合适的,可作为此类问题的参考建议。
3 结论
协调好烟囱与新、旧建筑的依存关系对于创造良好的小区空气环境非常重要。在旧有建筑与烟囱布局合理的情况下,有必要对新增建筑的排列布置方式进行研究,以避免新增建筑受到旧有烟囱的污染。数值模拟无疑是解决此问题的理想方法。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烟囱排烟对临近建筑有可能造成严重污染,尤其是位于下风侧的高层建筑,特别是那些高于烟囱的楼层;
2)在不利风向的情况,位于下风向的建筑的四面墙壁都可能受到污染,均有若干楼层不可开窗;
3)当建筑间距足够大时,不沿风向排列的建筑不会受到明显污染;
4)改变建筑与烟囱的相对位置可以减轻排烟污染。烟囱远离建筑物可使建筑附近的污染物浓度明显降低。重视建筑布局对于缓解排烟污染是非常重要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