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物学教学改革应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论述了建构主义理论的有关内容及如何开展中等职校生物学“随机进入教学法”教学设计,进行中等职校生物学教学改革。
论文关键词:随机进入教学,生物教学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其核心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的主要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
随机进入教学[1] (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问题的多面性,要做到对事物内在性质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即真正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全面而深刻的意义建构是很困难的。往往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可以得出不同的理解。为克服这方面的弊病,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换句话说,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这就是所谓“随机进入教学”。显然,学习者通过多次“进入”同一教学内容将能达到对该知识内容比较全面而深入的掌握。这种多次进入,绝不是像传统教学中那样,只是为巩固一般的知识、技能而实施的简单重复。这里的每次进入都有不同的学习目的,都有不同的问题侧重点。因此多次进入的结果,绝不仅仅是对同一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和巩固,而是使学习者获得对事物全貌的理解与认识上的飞跃。
随机进入教学的基本思想源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新分支――“弹性认知理论”。这种理论的宗旨是要提高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和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即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不难看出,随机进入教学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下、为不同的目的、用不同方式加以呈现的要求,正是针对发展和促进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而提出的,也就是根据弹性认知理论的要求而提出的。
随机进入教学[2]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⑴ 呈现基本情境——向学生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相关的情境。
⑵ 随机进入学习——取决于学生“随机进入”学习所选择的内容,而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不同侧面特性相关联的情境。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学习。
⑶ 思维发展训练[3]——由于随机进入学习的内容通常比较复杂,所研究的问题往往涉及许多方面,因此在这类学习中,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⑷ 小组协作学习——围绕呈现不同侧面的情境所获得的认识展开小组讨论。在讨论中,每个学生的观点在和其他学生以及教师一起建立的社会协商环境中受到考察、评论,同时每个学生也对别人的观点、看法进行思考并作出反映。
⑸ 学习效果评价:包括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评价内容与支架式教学中相同。
由以上介绍可见,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既然上述各种教学方法都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实施的,那就不能不受到这些要素的制约,否则将不成其为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过程。
2 在生物学教学中应用“随机进入教学”的案例
2.1 取样方式
为了能够更好地在定量方面比较实验班、对比班这两个班学生在没有进行实验之前的成绩差异的基本情况,实验前对化学科进行测试(前测),考试以百分制,被试共有129人,成绩80分以上为优秀,60分以上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进行学生分层,分别列表如下(见表2-1)。
表2-1 实验班和对比班成绩统计(前测)
————————————————————————————————
班别 n 优秀率 及格率 X Z
————————————————————————————————
对照班 65 43.2 95.45 76.4 1.23
实验班 64 42.9 95.67 75.9
————————————————————————————————
从表2-1可以看出,Z=1.23<Z(0.05)=1.96 说明两个班的成绩差异不显著,可以用来做实验研究。
2.2 案例:《蛋白质》 的随机进入教学。
以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学》教材中《蛋白质》的教学内容为例,运用“随机进入教学”教学理论,教师按照教学内容,提出教学设计思路:创设情境→随机进入学习→思维发展训练→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具体如下:
[创设情境]
伴随美妙的音乐,大屏幕上出现鸟语花香的动人画面。请学生说出组成这些生命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学生出是元素和化合物。大屏幕滚动式显示问题: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哪一种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顺利引出新课题。
[随机进入学习] 以“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的内容组织随机进入学习。
蛋白质占细胞干重的50%以上,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我们每人每天都要补充一定量的蛋白质,那我们补充的蛋白质的来源是什么呢?(学生回答:食物)好,那么大家想一想,我们每天吃的蛋白质基本单位是什么?结构如何呢?它们是如何构成蛋白质的呢?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4页,结合屏幕上展示的四种玉米思考问题:
(1)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是什么?
(2)这四个品种的玉米中氨基酸含量是否一样?
(3)同一种氨基酸在不同的玉米品种中含量是否相同?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大约有20种,组成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和种类和数量不一样。
教师接着提出问题:氨基酸的结构是怎样的呢?用多媒体展示课本的“表4-1 不同氨基酸结构比较”,提出思考问题:
(1)这四种氨基酸的相同结构是什么?
(2)氨基酸名称的由来。
(3)比较四种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连接的位置有何规律?
(4)如果将各氨基酸的不同部分作为R基,请圈出各分子的R基。
(5)尝试归纳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学生观察四种氨基酸的相似之处,由特殊到一般,找出共同点。找两个同学上黑板上写出来,教师评价并总结:
(1)每一种氨基酸分子都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2)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C原子上,C原子上连接着一个H原子和一个R基。R基不同,氨基酸的各类也不同。
教师用肢体语言解释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左手就相当于一个氨基,右手相当于一个羧基,躯干就相当于中心碳原子,下肢相当于氢,头部就相当于R基。这就是对氨基酸结构的形象的比喻。
那氨基酸是如何连接起来形成蛋白质的呢?
[思维发展训练]以“蛋白质的结构”的内容进行训练学生的发展思维。
让每个学生分别不同的氨基酸,尝试怎么样才能连接起来呢?
学生很容易想到手拉着手。
鼓励学生继续做,并把氨基酸脱水的动画放映出来,展示介绍缩合反应、肽键、肽、二肽、多肽、氨基酸残基、多肽链的概念。
教师指出手拉手就相当于脱水缩合,只是没有脱下任何东西,手臂就相当于肽键,几个同学就相当于几肽。学生很容易就能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理解以上概念,并从中体会到了生物的奇妙,同时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教师接着提出问题:那么氨基酸缩合成的多肽链是如何形成蛋白质的呢?
屏幕上放映:蛋白质是由一条或几条多肽链经盘曲折叠而形成。用一根铁丝演示蛋白质的一级、二级结构,把课前准备好的弯曲的铁丝拿出来 ,演示三级、四级结构。并以课件展示课本的图2-4。
[协作学习] 以“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的内容组织学生协作学习。
给学生分好组,一组分一根铁丝,随意串若干珠子,并把铁丝按照自己的设想弯成不同的造型。将各组的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总结出蛋白质结构不同的原因。学生很容易就发现问题了。
教师总结: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各类不同,数目成百上千,排列次序变化多端,肽链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因此,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
[效果评价]
试用随机进入教学法后,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了无记名问卷教学效果调查(129人),结果见附表。学生总体上反应教学效果很好,认为随机进入教学法提供的信息量大,教学重点突出,难点阐述透彻,表现出浓厚的参与兴趣。教师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也感到较轻松,改变了过去“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一知半解”的情况。
附表 《蛋白质》随机进入教学法效果调查表
——————————————————————————————————
班级 实验班(共64人次) 对照班(共65人次)
——————————————————————————————————
教学方法 随机进入教学法 传统教学(板书加挂图)
——————————————————————————————————
随机指标 一般(人) 强(人) 一般(人) 强(人)
——————————————————————————————————
课堂理解 10 54 46 19
感官刺激 3 61 50 15
记忆效果 4 60 54 11
学习兴趣 2 62 32 33
课堂注意力 4 60 26 39
做课堂笔记 不方便15 方便49 不方便27 方便35
——————————————————————————————————
2.3 学习成绩统计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诊断性测试的结果如下:
————————————————————————————————
班别 n 优秀率 及格率 X Z
————————————————————————————————
对照班 65 43.7 93.9 76.2 0.23
实验班 64 56.9 100 81.2 Z≤1.96
P≥0.05
————————————————————————————————
Z检验的数据表明,实验班学生学习水平明显比对照班学生提高。说明在生物学教学中实施“随机进入教学法”在提高生物学成绩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是有一定的效果的,而且相对来说时间的周期长些,效果相对就会更加明显。
3、启示
3.1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可依赖的教学工具是挂图、有限的实物标本及录像带,特别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挂图讲授教学,是很难建立立体感的,本文可用各种实物对蛋白质的结构模拟化,让学生可通过模拟的实物并结合课本的理论知识加以理解,解决了理论和实践相脱离的问题,增强教学效果。
3.2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通过随机进入教学,学生原来对生物学学习的直观感增加了,学习的思路清晰了,这样学习效率相应就提高了。
3.3 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对于一些受条件限制,无法开设的实验,也可通过模拟的形式,制作成模拟实验,弥补无法开设的实验内容引起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施良方 崔允淳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袁维新.科学教学概论:建构主义观点[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
[3] 唐 力,化学教学论与案例研究[M].南方出版社,200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