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0-0019-01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中国在2015年前文化发展确定了目标和重大举措,其中的重要内容就是推动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刚要》指出:到2015年要逐步实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对于公共图书馆而言,建立一个对大众免费开放的,走近百姓身边的图书馆文献保障体系无疑是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总分馆制的发展情况
总分馆制源于西方国家,其运作模式主要是以公立大型图书馆为核心,采取文献资源统一协调,区域内中、小型图书馆(室)负责区域内读者服务,支持通借通阅服务,类型有总馆、分馆、图书站、借阅处、汽车图书馆等。总分馆制管理模式在西方国家的很多高校图书馆也得到了很好的普及,如英国的剑桥大学图书馆采用多级设馆形式,它共有90个图书馆,包括5个大学馆、55个系馆和30个学院图书馆。
分析国内外图书馆的总分馆模式现状,现行的总分馆管理模式可以分为四类:公共馆总分馆管理模式、高校馆总分馆管理模式、中科院馆总分馆管理模式、综合模式。
公共馆总分馆制管理模式主要起源于行政区划的隶属关系,如一个省有省馆,各市有市、区馆,经济条件好的城市,一般还有更下一层的图书服务站点,如图书馆室、社区图书服务站等。公共馆总分馆管理模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行政区划负责经费、人事,上级馆负责业务指导,采用的模式大多是行政干预下的紧密总分馆制。
高校馆总分馆管理模式是随着近年来院校合并逐渐出现、成熟起来的。如吉林北华大学由过去的吉林林学院、吉林师范学院、吉林医学院等多所高校构成,原来的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图书馆,合校后以分散式总分馆制的方式管理。高校馆总分馆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学科分类过于专业化,可共享资源不足,使得合校后只能还是各自为政,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总分体制。
我国还存在一种中科院内部的图书馆总分馆管理模式,由中科院设立总馆,并由其直接负责建立指定省份的分馆,其实质是同一馆的异地办公。
随着总分建设的发展,我国地域性的总分馆模式正逐步向融合以上三种模式,建立一个不分系统,区域合作的图书馆联盟合作的总分馆模式方向发展,这就是所谓的综合模式。
二、总分馆制的优点
近年来,图书馆的总分馆制管理模式受到图书馆从业者的广泛重视,总分馆制管理模式在国内外图书馆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一种发展方向和必经之路。
总分馆模式的建立,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一个具象的图书馆服务区域的问题。传统的图书馆及其所藏文献是呈点状分布的,一个具象的图书馆其服务范围以馆舍所处的位置为中心点向四周辐射,距离越远,其服务能力越弱。读者如果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和交通成本,除非特别需要,一般都会选择放弃享受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这对包含在图书馆服务范围之外的公众是不公平的。比如常年来我馆借书的读者,居住地在5公里的读者的用个位数就可以统计出来;常年来馆阅览报刊的读者,绝大多数都在1公里范围之内居住。
一个图书馆网络的建立或者说一个城市总分馆模型的建立,类似于一个城市食品保障体系的建立,除非特殊需要或距离较近,一般居民很少到较大型超市去购买食品,在住所附近的食杂店、菜市场就可以满足需要了。那么我们图书馆的发展状况就好像是大型超市建立了,但食杂店、菜市场还没有设立,读者利用起来十分不便。物质食粮丰富了,精神食粮的供应也应该逐步得到保障。
总分馆制的建立,对图书馆业务而言,其优点也是十分明显的,主要表现在:
第一、总分馆模式可以协调一个地区或一定范围的图书分布情况,减少图书的重复采购,使用有限的购书经费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第二、总分馆模式可以解决中心图书馆的地域性限制问题,使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充分发挥出来,最大限度地保持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平等性;
第三、总分馆模式可以统一图书馆的服务标准,使信息的使用、传递标准化、便捷化,使处在不同地区的读者同样享受到同等的社会公益性服务;
第四、总分馆模式可以提高图书的流动速度,增大图书的使用效率。
第五、总分馆模式可以有效地缓解不断增加的藏书数量给予馆舍藏书面积的压力。
三、综合模式总分馆制的特点
1.分散的文献资源库。网状文献分布体系决定总分馆间是文献分布即是一个整体又分散分布。整体内的每个图书馆按照服务人口,收藏一定数量的、区分产权所属的、在统一的藏书体系范围内的文献;同时,所有图书馆的馆藏在管理者的统一调配下,按照需要不停的流转,以满足各馆不同读者对象的需要。
2.以服务决定总分馆。理想的总分馆模式在服务方式上是不以自己产权所属的文献多少来决定地位的,而是以服务来决定总分馆地位的。即当一个图书馆接到一单服务时,对这单服务而言该馆就是总馆,其余无论规模大小的馆均是分馆。如一个读者在甲社区图书馆要求借一本书,而这本书现没有收藏在本馆,那么对这单服务而言,甲社区图书馆就是总馆,它可以要求所有体系内的馆为这单需求服务;这时,所有收藏相关文献的馆都是分馆,都必须为总馆服务。 3.读者成分分析驱动下的图书分布与集中管理。在总分馆模式中,所有馆的所有类型文献无论资产所属,均作为一个整体,按照各馆的读者职业、阅读需要等统一分配并按照读者需求随时调配;同时,在总分馆模式中,所有的文献的产权是明晰的,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可以便捷地检索到各馆拥有产权的文献情况与单个文献的产权归属。
4.读者预约驱动下的文献采购。在模型中,文献的统一调配是服务的基础,但文献的联采联编是服务的保障。通过对各馆和读者需求的调查,按照读者的需求统一各馆的采购计划并集中进行加工处理,节省经费,提高文献流通和保障率。
5.时空非同步式通借通还。模型中的所有馆的所有读者,可以在任何一个馆的任何一个开放服务期间,借阅到馆藏文献,归还借阅的文献;可以把任何将从任意一个馆借阅的文献,到任意一个去归还。
6.竞价式图书虚拟排架。将各馆附近的读者作为一个整体,通过阅读分析和图书流通率来决定一个馆的馆藏数量,并通过电子虚拟排架确定每种文献的具体藏书地点和位置。
四、总分馆制的目标
总分馆建设的总体目标为:通过一定时间的建设,逐步形成一个以地区馆为中心馆,县(市)馆为分中心馆,区图书馆、街道(乡镇)与社区(村屯)以及学校、部队、监狱等特殊单位为分馆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最终实现在市区内所有社区(村屯)都建设1个初步实现集中管理文献、按读者成分和需求分布藏书、一卡通管理读者、全部实现通借通阅通还的图书馆分馆。
通过总分馆建设,在全市建立一种网状的、基于读者利益驱动的管理模式,在此模式下实现总馆、分馆地位均等的、读者需求驱动的文献采购、读者需求驱动的文献物流分配、时空非同步式通借通阅、藏书的自动清点分配管理、读者与图书馆的自由网上交流、纸质与电子文献的网上一站式检索与阅览,使处在不同辖区的读者同样享受到同等的图书馆公益性服务,彻底打破公共图书馆的地域性局限。
所谓地位的均等化指的是在总分馆内所有馆的地位的均等,或者说从文献、服务等方面讲,任何读者、任何馆都可以获得均等的资源和服务,也可以称为云服务。也可以说,系统内的任何馆都是分馆、有的时候也可以称为节点馆甚至总馆,其地位在每一单服务中的地位来决定,一切由读者利益决定,整合大小不同的图书馆为一个大图书馆。
在这个网状结构的服务体系内的资源,图书、报刊、电子资源、多媒体资源等文献资源,馆员等人力资源以及读者、数据库等在产权不变的情况下的统一、集中采访和管理;以不同馆读者的不同需求统一、集中分配资源,藏书的分布由读者需求决定。在这个体系内,读者可以通过直接借阅、预借、预约等方式,在任何等级馆借阅、阅读任何文献,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即所谓时空非同步式通借通阅通还。
总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图书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级公共图书馆而言,建立上文所述的综合模式的总分馆服务体系,无疑是实现文献服务均等化的一条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