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招标 项目 展会 更多

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技术动态


浅谈创造与企业接轨的大学生就业力

2016-04-28 16:09:24 安装信息网

相关链接: 台湾论文网 台湾资讯网

论文导读::要满足知识经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难题,高校应当努力培养与企业接轨的人才,积极帮助大学生创造与企业接轨的就业力。本文拟对就业力内涵作出分析,提出应关注大学生核心就业力的培养,并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建议。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企业接轨,就业力,高等教育

  一、前言
  随着信息科技日新月异,人类社会的文明新页已进入知识型经济、信息化社会,在新时代背景下,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显得尤其重要。这一要求要求反映在人力资本市场上,则体现为企业所需的人才标准逐年提高,企业对学校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在学校人才培养这一面,我国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求职竞争日渐激烈,大学生在毕业之后所需要的就业能力与过去相比门槛大幅提高。
  每年都有如此之多大学生从学校毕业走向人才市场,是否能够满足现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呢?答案并不让人乐观。现实中出现了这样的悖论:一方面是大量毕业生走向社会却找不到工作,出现“就业难”的困境;一方面却是企业拼命挖掘人才,苦于人才的缺乏,感叹 “找人才真难”。
  那么,出现这样奇怪现象的原因何在?
  一个很重要原因在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相比存在很大差距,高校所培养的大学生适应不了企业需求的状况。长期以来,中国的大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脱离企业实际需求,以致达不到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而知识经济的到来更是对大学毕业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持续吸收新知,以及快速变迁的产业结构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具备满足这整个新环境、新经济所要求的能力才能够成功就业以及在职场上获得持续发展。这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更严峻的挑战。
  因此,本文认为,要满足知识经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同时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难题,高校应当努力培养与企业接轨的人才,积极帮助大学生创造与企业接轨的就业竞争力。
  那么什么是就业力?究竟什么能力才是企业真的需要的?拥有什么样的就业能力能够让大学生在求职上占上优势?目前的学校教育是否能够为大学生提供这些就业能力培训,或是有什么样的改进空间?这些的确都是我们今天值得探讨议题。
  二、“就业力”内涵解析
  自 1990 年代以来,就业力已经成为先进国家高度重视的青年政策议题高等教育,如何在大学中有效协助学生发展就业力,也成为许多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的焦点。以欧洲为例,在1998年,法国、意大利、英国、德国四个国家的教育部长共同发表“Sorbonne联合宣言”,将促进学生就业力明列为大学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1999年,29个欧洲国家的教育部长共同签署 “Bologna宣言”,其中再度确认“提升公民就业力”为欧洲高教体系改革的首要目标之一。200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提升学术水平”与“提升毕业生就业力”是推动欧洲高等教育改革的最主要驱动力,而有91%的欧洲高等教育机构首长认为,在设计或重新建构学校课程时,就业力是“重要”或“非常重要”的考虑[1]。
  那么,何谓“就业力”呢?
  根据《维基百科全书》(Wikipedia) 的定义,“就业力”(employability) 指“能获得初次就业、保持就业以及在必要时获得新就业的能力”。就业力一般从学习而来。
  依据英国学者Harvey、Locke和Morey的定义(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就业力的本质是:“个人在经过学习过程后,能够具备获得工作、保有工作、以及做好工作的能力”[2]。
  而在国内这个概念则有以下常见定义:所谓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3]。
  综上,可以这样认为,就业力其实就是一个人获得及持续完成工作的能力。对于大学生而言,就业力不仅是大学生短期的求职就业能力,更是一个社会人长期的职业发展能力,具体而言,包括了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专业能力、表达能力、社会能力、应聘能力等,还包括心理素质、敬业精神、合作能力和健康心理等诸多素养。
  “就业力”具体包含哪些要素,国内外目前并没有统一的定论,现撷取一些较为典型的观点。
  台湾青年辅导委员会组织于2006年发表的《大专毕业生就业力调查》报告中,归纳出16项核心就业力,并再从其中粹举出最重要的9项核心就业力。此16(9)项核心能力概分成三个大类,如表所示:
  表1. 2006年青辅会大专毕业生就业力调查报告所归纳之核心就业能力[4]
  

分类

就业力技能

1. 有利于就业的工作态度与合作能力

1.良好工作态度*
2.稳定度及抗压性*
3.团队合作能力*
4. 遵守专业伦理

2. 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与积极学习进取

1.学习意愿及可塑性*
2. 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3. 了解产业发展
4. 求职及自我营销能力
5. 创新能力
6. 领导能力

3. 具备专业知识,并能运用于工作上

1.表达沟通能力*
2.发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专业知识与技术*
4.基础计算机应用技能*
5.外语能力*
6. 能将理论应用到实务的能力

注:* 代表最重要的9项核心就业力
  美国、澳大利亚对“就业力”定义也确定了以下标准,
  表2 国外社会核心就业能力指标
  

区域

单位

报告书

指标

美国

劳工局


 

解决问题能力、职业相关的科技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计算机程序能力、教育与训练能力、科学与数学能力、财务管理能力、信息管理能力、外语能力、经营管理能力。[5]

澳洲


 

就业力技能架构(employability skills framework)

核心就业力技能:沟通技能、团队合作技能、问题解决技能、原创与进取技能、规划与组织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学习技能、科技技能。[6]

或者,我们也可以将就业力简单区分成“能够广泛适应及胜任不同工作要求的核心就业力”以及“配合特定产业或工作要求的专业技术能力”两大能力体系。
  三、高等教育应关注大学生核心就业力的培养
  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核心职能。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
  做好人才工作,落实好人才战略,必须树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科学人才观,克服在人才问题上的各种不合时宜的观念。
  胡锦涛同志关于必须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树立科学人才观的指示,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高等教育应按照科学人才观的要求,切实转变观念,确立教育的新理念,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从知识经济发展以及企业雇主对人才需求角度来看,高等教育中对大学生就业力养成教育还显不足,需进一步提升,才能使毕业生满足职场的要求。
  那么在企业雇主的眼中,大学生究竟缺少哪些“就业力”呢?
  调查一:
  根据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在录用大学生时最看重的指标分别是: (1)专业基础知识; (2)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 (3)沟通协调能力; (4)敬业精神;(5)学习意愿强、可塑性高。而用人单位认为应届大学毕业生最欠缺的因素指标,前5个分别是: ( l)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 (2)敬业精神; (3)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 (4)承受压力、克服挫折能力; (5)沟通协调能力。[7]
  显然,用人单位看中的恰恰基本上都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最欠缺的素质。
  调查二:
  2009年台湾青辅会进行的「大专毕业生就业力调查」报告,内容中有一个值得参考的数据报告。
  观察受调查的19个就业能力中,企业雇主普遍认同大学生「稳定度与抗压性」、「发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能力」等就业能力是高等教育培养人才较为欠缺的就业能力,然而这些攸关个人核心价值提升的关键能力[8]。
  调查三:
  麦可思调查研究显示,2009届大学毕业生认为高校教育最应该改进的三大方面依次是实习实践不够、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以及培养主动学习能力不够[9]。
  通过以上调查报告我们可以感受到,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专业知识与技术能力对于大学生就业固然相当重要,但“表达与沟通能力”、“稳定度及抗压性”、“学习意愿及可塑性”、“良好工作态度”等核心就业力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在不少企业雇主眼中里,站在希望“对于新人三个月到一年的训练投资可以发挥效益”的立场,认为要做好工作,除了具备“专业知识与技术”外,还需要其它核心就业力技能的配合。企业不只需要员工“具备”专业知识与技术,更需要员工能够“发挥”专业知识与技术,为企业创造价值。而一个员工能否充分发挥专业能力,则往往还取决于其工作态度、团队合作能力、表达沟通能力。换句话说,这些重要的核心就业力技能是彼此紧密关联的高等教育,而比较理想的员工,是在这几个方面都具备均衡充分的能力。正如一位企业雇主接受访问时指出,“如果一个人工作上的态度,沟通能力,还有问题解决能力、应变能力不够好的话,其实有再好的专业能力都是等于零。”
  与专业技能相比,反观与个人特质、后设认知力相关的“表达与沟通能力”、“稳定度及抗压性”、“学习意愿及可塑性”、“良好工作态度” “发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攸关个人核心价值提升的关键能力培养,恰恰是目前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论文发表。
  四、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建议
  不少企业雇主以及毕业生都感觉到学校所教与职场实际所需有相当差距,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包括:学校的课程安排不够重视学生的就业需求;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未能让学生了解实际需求与跟上产业发展。有鉴于此,如何缩小在校生的就业能力与企业雇主的职场需求的落差,将是高等教育努力的方向。
  要在大学内进行广泛而有系统的就业力教育,建议措施如下:
  (一)在一般课程中融入核心就业力养成,让所有学生都有充分学习机会,而不是只局限于少数专业课程。
  建议在一般课程中应该尽可能提供学生发展核心就业力技能的机会,同时在课程说明中让学生了解核心就业力技能将如何被包含于课程之中,并且在学生的学习成就记录中报告其就业力技能发展情形[10]。澳洲的研究发现,在一般大学课程中应该广泛融入的主要核心就业力技能包括:沟通技能、问题解决、分析能力、团队合作,其中又以团队合作最为重要。还有研究报告指出,在课程中透过结构性的安排,让学生协作以完成指定工作,被认为是培养领导、沟通、责任感等就业力技能最有效的方式[11]。
  即使是一般的课程,不管其学科知识为何,都可以透过教学设计,使其学习经验成为传递核心就业力技能的载具,而在其中所发展出来的核心就业力,可以直接转移到不同脉络与范畴的工作之中。举例而言,不管在管理、历史、哲学的课程中都可以置入小组合作的专题研究报告,而在完成研究与进行报告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到信息搜集与分析、团队合作、领导协调、问题解决、表达沟通等有助于发展核心就业力的经验。核心就业力教育的重点即在于教学者能够有计划、有结构的引导学生经历、完成、反思、检讨这些工作经验,并且从中学习与发展核心就业力技能。
  同时要鼓励教师在教学方法及课程内容中融入核心就业力养成。鼓励教师在教学方法中融入表达沟通、团队合作、问题解决等核心就业力之养成。鼓励教师尽量将理论知识与产业实例或实际应用相结合,协助学生了解如何将理论运用到不同的实际之中。以下引自一位大学毕业生对大学教育的体会:

关键字:社会科学,台湾

上一篇: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应注意的问题概述

下一篇:刍议导班子建设

行业资讯月点击排行

展会信息月点击排行

招商信息月点击排行

首页 资讯 招标 项目 展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触屏版 电脑版
安装信息网 www.36qyk.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