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其中“倒Ω底部”位于滨河大道以南,承担深圳特区内南半环居民出行的功能,现有网络形态在此区域略显单薄,缺少东西走向的线路串联沿线众多站点,7号线在此区域的建设,填补了此中心区域东西向轨道交通布设的空白,打通了该居民密集区向就业区的便捷通道,完善了整个轨道交通网络系统。7号线在此区域串联1号线、2号线、9号线,本线的建设起到增强整个已建线网的换乘能力,提升轨道交通网络优势的功能。7号线建成后将中心城区轨道换乘站点由13处增加至21处。
关键词:轨道交通,网络,换乘
1、引言
根据规划[1],深圳地铁7号线由5号线太安站引出,沿田贝四路向西,经田贝片区,穿过洪湖公园进入八卦岭片区,沿梅园路、八卦三路继续向西,在泥岗西路转向南,沿华强北路、华强南路穿过华强片区,之后经滨河大道接福民路、福强路至竹子林,然后穿过深南大道向北,经安托山再沿龙珠大道进入西丽片区,最后至线路终点丽水站。线路全长约29.8km ,全部为地下线。
2、7号线在轨道交通网络中的功能
作为中心城区的局域线[2] [3],7 号线连接布心、田贝、笋岗、八卦岭、华强北、福田南、车公庙、龙珠、西丽等片区,为特区内南半环主要居住区与就业区的居民出行提供一条便捷通道。7 号线与1 号线、2 号线、3 号线、4 号线、5 号线、9 号线、14 号线、15 号线等轨道交通线路接驳,具备联系线和集散线的典型特征,全线共27 个车站,其中换乘站12 个,修建7 号线后,1、2、3、4、5、7、9、14、15 号线换乘点从原来的19个增加到30 个,大大加强了线网的网络功能,具有极强的换乘功能。
3、对7号线与轨道网络关系的认识
(1)7 号线线型与沿线规划及整个轨网相协调
7号线全线呈“倒Ω”型。其中“倒Ω底部”位于滨河大道以南,承担深圳特区内南半环居民出行的功能,现有网络形态在此区域略显单薄,缺少东西走向的线路串联沿线众多站点,7号线在此区域的建设,填补了此中心区域东西向轨道交通布设的空白,打通了该居民密集区向就业区的便捷通道,完善了整个轨道交通网络系统。
“倒Ω右腰部”位于华强片区,本片区市政道路密集,华强路、福虹路、中航路、华富路、福明路与深南中路纵横交错,车流量巨大。区域西端为公交站点及换乘集中的地点,区域北端为电子工业区,有上海宾馆、赛格广场等建筑物;区域南端为住宅区,有世贸广场、福田大厦、国科大厦、北方大厦等建筑物,南北向的华强路是福田区的繁华商业街,7号线是线网中唯一南北向纵贯华强片区的轨道交通线路,在该商贸区域发挥集、散客流的作用,可极大减轻道路交通系统的压力,抑制小汽车在高峰时间的使用,加强华强商业片区的辐射能力。
“倒Ω左腰部”位于福田区与南山区交界处,竹子林枢纽位于此区域内。枢纽东侧保留原福田汽车站为枢纽的辅助功能区,规划将竹子林枢纽建设成为深圳市未来现代化、国际一流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国际化都市高品质环境的城市标志性窗口。7号线在此区域串联1号线、2号线、9号线,本线的建设起到增强整个已建线网的换乘能力,提升轨道交通网络优势的功能。
“倒Ω的左腿部”位于南山区,此区域属于正开发或待开发地区,目前的客流聚集程度尚不高,本线的建设起到引导、拉动沿线地区经济、交通发展的功能。
“倒Ω的右腿部”位于罗湖区,此区域生活和就业区密集,客流聚集程度高,本线的建设起到有效缓解沿线区域交通压力的功能。
(2)7号线提高了一、二期工程的网络功能
深圳市轨道交通一、二期工程包括1、2、3、4、5号线共5条轨道交通线路,均为城市干线,覆盖城市主要节点及其沿线主要交通发生吸引点(主要居住、就业中心、交通枢纽等),提高可达性,改善出行结构,优化土地利用形态。城市干线的整体构架为“一主轴、三辐射、一半环”的格局。
地铁一、二期工程实施后,城市中心城区东西走向的轨道交通线路有3条之多,形成沿城市东西主客流方向的轨道交通走廊。但是由于干线线路基本平行布置于南北宽度约1~2km的带状区域内,线路相互之间的缺乏有效的联系,未形成网络化轨道交通。论文参考网。在这一地区,规划地铁7号线与规划9号线呈一正一反两个交叉的“U”型线路,线路南北向与轨道干线多处交叉。7号线建成后将中心城区轨道换乘站点由13处增加至21处;如果9号线同期建成后,换乘站点将增加至29处,形成中心城区轨道交通“棋盘+放射型”网络化格局,可提高轨道交通覆盖率,形成较完善的中转换乘系统。另外,7号线还起到连接西丽外围组团与城市中心区的功能,使外围城区与主城区形成具有一定独立性的轨道交通网络体系。论文参考网。
(3)7号线具有强大的换乘功能
7号线全线共27个车站,其中换乘站12个,占全部车站的44%,与南北走向的4、15号线、东西走向的1、2、3号线及5、9号线都形成换乘和接驳关系。在没有7号线的情况下,1、2、3、4、5、9、15号线共形成19个换乘点,修建7号线后换乘点增加到29个(其中西丽站5号线、7号线、15号线为三线换乘),加强了线网的网络功能,在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网络构架中,具有很强的换乘功能,具备联系线和集散线的典型特征。
在福田—罗湖组团的核心地带,1号线、2号线、3号线平行布设,各线覆盖区域间联系松散,换乘比较困难,如:1号线华侨城东—香蜜湖区间和2号线侨城北—莲花山西区间,两线平行布设。论文参考网。如图所示:7号线未建成时,蓝色区域与黄色区域、绿色区域与紫色区域之间的旅客交流,必须经过世界之窗站或3号线的购物公园—福田区间换乘。
4、结束语
7号线覆盖中心城区主要交通拥挤地区和二级交通需求走廊,衔接福田-罗湖中心外围的客流集散点,填补特区内南半环的轨道交通空白,缓解华强片区的交通压力,引导、拉动待开发地区经济、交通发展,是连接深圳特区内南半环主要居住区与就业区的局域线。
7号线与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9号线、15号线等轨道交通线路相交,具有极强的换乘功能。本线的建设增强了整个已建线网的换乘能力,提升已建线路的网络优势,提高了全网的运输、接驳能力,是联系城市多条地铁主干线、形成城市轨道网的联络通道。
参考文献
[1] 深圳市交通研究中心.深圳市综合交通与轨道交通规划[Z].
[2] 深圳市交通研究中心.深圳市整体交通研究[Z].
[3] 深圳市交通研究中心.深圳市公共交通规划[Z].
上一篇:浅谈汽车排放污染物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