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招标 项目 展会 更多

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技术动态


浅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发展

2016-04-28 14:35:07 安装信息网

相关链接: 中国安全网 中国质量网 中国论文网 中国资讯网

  一、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理论武器,是中国发展的根本性纲领。现今,文化的发展是一国发展的重要指标,是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中国文化的发展也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

  我们必须深刻的认识到这样一个文化现状:中国文化市场发展还不成熟,文化发展还处于探索时期,面对外来文化的侵入,很容易遭受其影响。一方面对自身缺乏科学、清晰的认识,一方面不断遭受其他文化发展吞噬,中国文化发展步履维艰。这就需要中国文化发展急需正义的天平,秤出外来文化对中国发展有益的,有助于其健康发展的,同时排除那些对中国文化发展有损害的,不利于其健康发展的外来文化。基于此,马克思主义被推上风口浪尖,它是生命力长青的理论,是符合中国国情,有助于中国发展的理论。马克思在中国引进其他文化的同时,能够有效的鉴别出哪些是对中国发展有益的文化,哪些无益反而有损的,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不言而喻。当然,引进外来不能仅仅是“拿来主义”,或者将其拿堆积在一起,犹如守财奴一样,将其全部收入仓库就一切搞定。这样简单的叠加也不可取的。既然有了各种财富,我们就需要将其进行科学的分类。将姿态万千的财富进行合理的分类,这样才能充分有效的发挥其应有的力量。这就需要科学合理的分类方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唯物历史观是永远不会过时,随着时间的发展而越发展旺盛。但是,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文化的发展的指导作用不能仅仅停留于口号,不能脱离广大人民的实践而发展。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脱离人民群众,就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马克思主义应该是群众化的,民主化的,应该在实践中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检验,同时在实践中应该占据主要的指导作用。

  二、如何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一国文化的发展都与本国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政治发展、历史更替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样是孕育文化的土壤。文化的发展不能脱离其而自由发展,同时也不会仅仅只受到其中一个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断定:文化的发展必定不是单一,而是极具复杂性。中国是历史文明古国,上下五千年,文化大观洋洋洒洒,中国传统文化必定是多样性的,及其复杂的。因此,我们在对待传统文化时既不能一棒子打死,也不能全部照盘吸收。我们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正确对待中国文化。文化都是一定社会环境下的产物,文化的产生必定符合当时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辩证的看待传统文化,将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传统文化吸收过来,古为今用,不能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排斥在现在文化发展之外。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当然,这个发展并不仅仅是指经济的发展,中国走向世界仅仅依靠经济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很重要一部分还包括文化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必须遵循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找到合适的发展的土壤,成为的中国发展的理论指导思想,其重要前提是正确解决了如何对待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儒家文化不仅在中国人道德方面有不可撼动的指导意义,更重要的从某个方面来说它还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标准。正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融合、正确地为传统文化,正确的解读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畅行无阻。

  三、如何处理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中国自明朝中期以来长期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到清朝末年,中国人民尝到了闭关锁国的苦果――山河破碎,国土沦陷,广大人民遭到帝国主义毫无人性的蹂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事实,闭关锁国是不行,不利于国家的发展。现今,中国义无反顾的走向世界,面对复杂的政治和经济环境,文化的发展也不能独善其身。面对如潮水般涌入的外来文化,中国应该正确看待外来文化,将其化为已有,为中国文化的发展锦上添花。

  外来文化相对来说更多的指的是西方文化。西方文化对西方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其放到中国我们不能单纯的判定他们是糟粕抑或精华。要看的是适不适合中国发展的问题,我们应该将他们吸收进来的问题,全盘的否定或者崇洋媚外谄媚式的肯定都不可取。我们应该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的观点,放在具体的情境中考察外来文化,在实践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有选择性的吸收外来文化。譬如,早在中国唐代就有外来文化的传入。在唐朝,佛教广泛传入中国,中国以其强大的文化吸收能力,将印度佛教转化为中国独有的佛教文化,发展出一套适合本国人民的佛教文化,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而在八九世纪,印度佛教已经日落西山,大不如从前了。将外来文化化为已有,早在唐朝已经做出了成功的探索,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在进入中国的外来文化中,我们必须加以分类,分析综合利用。譬如有些是可以拿来就用的,这些占据着较小的比例,但是绝大多数是不能拿来就用的,如思想、学说等。这些之所以不能拿来就用,究根到底还是文化环境和思想意识的巨大差异。因此,要想充分合理利用好某些优秀的外来文化,就必须充分考虑到中国当前的实际环境。同时注意在引进和吸收的实际过程总结经验,不断发展、补充完善。如果不如此,不但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相反,可能会适得其反,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害无益。中国文化历经五千年风雨的洗礼,在风雨飘摇中延续至今,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同时也具备强大的包容能力。一些外来的文化,中国文化能够不会拒人与千里之外。但是,须注意的是,只有当把其他文化改造成中国文化本身的一部分时,其他文化才能更好的走进传统文化这个大家庭。自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门户之后,西方先进的思想也随之涌入,但是却显得格格不入,难以被国人接受。这不得不引起深思:生搬硬套是绝对不行的。这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无论西方怎样先进或者行之有效的思想、学说、理论等,都需走上与中国化的道路,才能在中国获得新生,取得长足的发展。

  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高度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应该讲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国人民固有的文化观、马克思主义特色中国化、民主化、时代化有机结合起来,推进中国特色文化建设深层次、全方位、多视角的发展。

  文化的发展是植根于当时的社会环境的。文化是当时政治环境、经济发展状态的反应。因此,在发展中国文化的进程中,我们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不能仅仅专注于文化的发展而忽略了其他。我们在发展文化的过程,要注意总结经验教训,形成特有的发展道路,文化的发展必须具备强大的引导能力,凝聚力、向心力、感染力。我国现代的经济的发展为文化发展孕育了肥沃的土壤――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为文化的发展提供极好的经济环境和经济支持,同时经济制度敢于探索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如果抛开中国经济的环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政治上来说一方面要有力的对抗西方政治的攻击,另一方面要团结其全体国人,统一思想认识。这主要依靠民主的实行,使公共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享受文化发展的成果。

  五、结语

  中国是不断发展的中国,包括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发展、政治体系的成熟;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几千年来文化积淀,和历史也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中国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也只有与中国实际情况融合起来才能具备实际有效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是主义是全人类文化的成果,不能脱离全人类而独立于世。与此相同,马克思主义中国话必须依靠中国独有思想文化环境。脱离当前的文化环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只是一纸空谈,没有实际的意义。当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其实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互影响和互动中形成的中国新文化的主流。

关键字:文学哲学

上一篇:浅析共产国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面一元”效用

下一篇: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及其原因剖析

行业资讯月点击排行

展会信息月点击排行

招商信息月点击排行

首页 资讯 招标 项目 展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触屏版 电脑版
安装信息网 www.36qyk.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