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招标 项目 展会 更多

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技术动态


浅析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共产党的现实立场

2016-04-28 14:32:35 安装信息网

相关链接: 中国安全网 中国质量网 中国论文网 中国资讯网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4)02-0039-04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立场,中国共产党还是不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的政党,存在不少疑虑和争议。这些疑虑和争议,既存在于思想理论界,也存在于普通老百姓当中。

  从普通老百姓来看,这种疑虑主要基于两个现实观感:一是一段时间来党政公权力行使不够规范导致一些领导干部搞特权、腐败,使人们对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立场产生了疑虑;二是工人、农民的地位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使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阶级立场产生了疑虑。

  从理论界来看,对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产生争议,主要是由两件事情引发。一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文艺界和思想理论界出现的人道主义与人性问题讨论受到限制,使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成了理论研究的敏感话题。中国共产党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有没有人的立场,讲马克思主义要不要讲“人”的问题,成了一笔糊涂账。直到2003年我们党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后,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问题,才重新被人们认识。第二件事是2000年左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使中国共产党由一个先锋队变两个先锋队,从过去强调自己代表具体某几个阶级、阶层的利益,转而强调自己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由此,有人认为,中国共产党已不再是工人阶级政党,不再代表工人阶级利益。

  上述在立场问题上存在的模糊认识可以概括为三条:第一,把人的立场与人民立场对立起来,认为马克思主义只讲人民,而不是抽象地、笼统地讲人,认为人性、人道是资产阶级的抽象人道主义;第二,用无产阶级立场否定人民立场,质疑“三个代表”,认为“三个代表”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否定了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否定了工人阶级的利益;第三,根据现实当中存在的腐败、特权、本位主义等社会问题,认为中国共产党背弃了人民大众的基本立场,只代表自己、少数权贵或所属集团。

  那么,究竟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是否还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本文试图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辨析,作出如下的回答。

  一、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人本价值观

  立场问题是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而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归根到底又是由价值观决定的。所谓价值观就是在关系性存在中,对什么是中心和主体的回答、对以什么为取舍、评判标准的回答。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是什么?回答无疑是肯定的,即以人为本价值观。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近代文明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型文明成果。而发源于16世纪西方的近代文明,其核心主题就是弘扬人性,反对神性。而在当时的西方,束缚人性的神性,主要表现为宗教神学和专制政治。因此,16世纪后的200、300年间,西方社会为了实现人的解放,兴起了两场解放运动:一是针对宗教神学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思想启蒙的形式进行。二是针对专制政治的政治解放运动。这场运动以英国光荣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资产阶级革命的形式进行。这两场解放运动的本质是用人性批判神性。但这两场运动只是使西方人完成了人的思想解放和政治解放,而并未完成人的社会解放。因为这两场运动带来的现实成果是西方社会从一个“神本”社会进入了“资本”社会,而并未进入真正的“人本”社会。马克思就是诞生在这样一个“以资为本”的时代。他极为敏锐地意识到,取代“神本”社会的“资本”社会,尽管相对神本社会更文明、更符合人性,但是,仍然不是一个真正的人本社会。对于资本社会的反人性、反人道,马克思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揭露:

  第一,从人与物的关系来看,在资本主义社会创造财富的人既不能自由享有财富,也没有人的尊严。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这样写到:在资本主义社会“把工人只当作劳动的动物,当作仅仅有最必要的肉体需要的牲畜”[1]233。“(工人)生产得越多,(他)能消费的越少;(他)创造的价值越多,自己越贬值、低贱;(工人生产的)产品越完美,工人越畸形。”“工人的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为工人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棚舍。劳动生产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劳动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但是使一部分工人回到了野蛮的劳动,并使一部分工人变成机器。劳动生产了智慧,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愚钝和痴呆。”“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1]269-270总之,马克思认为,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1]267

  第二,从人与人的关系来看,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的一切社会关系都被物化。人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会形成多方面的社会关系,除了最基础的生产关系,还有政治关系,思想文化关系、情感关系等等。本来,每一种社会关系,都有适应其本质的关系准则。但是,在资本社会,所有社会关系最终都要被金钱货币关系所摧毁,都按照等价交换原则来处理。对此,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经这样描绘:“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的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2]274-275社会关系被金钱货币摧毁之后,一切存在物,包括人自身都要变成商品才能找到其存在的价值,货币这种衡量物质财富的价值尺度,变成了衡量一切的价值尺度。   第三,从人的活动来看,在资本社会里人的活动本身是一种异化的活动。资本社会为什么会出现种种不公正的社会现象,马克思认为,这是因为资本社会人的活动是一种异化的活动。所谓异化的活动就是与人的本质相违背的活动。马克思认为,符合人的本质的活动是自由、自觉的创造。所谓自由就是人的行动以自己为理由,听从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受外在事物的强制;所谓自觉就是自己能意识到自己的活动的丰富意义。但是在资本社会,人的活动,特别是工人的劳动不是听从内心,而是服从资本对利润的追求,资本需要的是能给他创造利润的劳动;不服从资本的利润,劳动者连最基本的肉体生存也不可能维持。因此,资本社会的劳动,是一种只对维持人的肉体生存有意义的异化活动,而不是自由自觉的活动。马克思说: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这种生命活动、这种生产生活本身对人来说不过是满足一种需要即维持肉体生存需要的一种手段”[1]273,“异化劳动把自主活动、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也就是把人的类生活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1]274。

  在这种服从资本增值的强制性劳动分工体系中,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变得单一化,面对自然外物,我们只想到它的经济价值、实用性,而不会考虑其审美价值、生态价值、历史价值、其非实用性等。这意味着人的丰富需要变得单一化,人对外部世界的丰富感受力也变得单一、麻木。马克思曾经这样描绘资本社会人的感受力:“忧心忡忡的、贫穷的人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经营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独特性。”[1]305-306可见,资本主义社会不论劳动者还是资本家都只有对物质财富的感受力,而缺少对外部事物的丰富感受力。这是人的需要和感受力异化的结果。

  上述分析表明,资本社会的典型特征就是商品这种“物”对人的统治,用马克思的话说“死的物质对人的完全统治”。马克思毕生追求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这个社会现实,颠倒“物”与人的关系,把“人”从“物”的统治和奴役中解放出来,建立一个真正的人本社会。这个真正的人本社会也就是他所讲的共产主义社会。可见,把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对立起来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价值观的。

  二、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工人阶级

  从这种以人为本价值观出发,马克思主义认为自己应该依靠谁、为了谁的利益,或者说它的立场是什么?无疑是工人阶级。依靠工人阶级、为了工人阶级的利益而奋斗,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为什么工人阶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

  第一,在资本社会,被“物”统治和奴役得最彻底的社会群体是工人阶级,彻底到工人阶级只有把自己作为商品,像“物”一样出卖的时候才能生存,而且还只能获得仅能维持肉体生存的最基本生活资料。

  第二,工人阶级的人数在资本主义社会最多,或者说,这个阶级代表社会的绝大多数。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必定使其它生产方式被资本生产方式所取代,从而小生产者、农民、土地贵族,都将走向破产,沦为无产阶级;同时,资本之间的竞争,也必然是大鱼吃小鱼的过程,小资本最终也将要么破产,要么被兼并。所以,最后的结果必然是,社会只剩下两个阶级:占人口绝大多数工人阶级和少数资本家阶级。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对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2]273

  第三,工人阶级既是现代物质文明成果的创造者,也是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因此,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也就是站在了现代文明的高度,也就顺应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先进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因此,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就站在社会进步的立场。

  上述分析表明,马克思是通过把自己的理论与工人阶级这种社会力量相结合,来追求真正人本社会。正如马克思所说,“社会从私有财产解放出来、从奴役制解放出来,是通过工人解放这种政治形式来表现的,这并不是因为这里涉及的仅仅是工人的解放,而是因为工人的解放还包含着普遍的人的解放;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整个的人类奴役制就包含在工人对生产的关系中,而一切奴役关系只不过是这种关系的变形和后果罢了。”[1]278

  当然,在马克思看来,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尾巴。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之后,曾经建立过很多工人阶级政党。而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政党与一般的工人阶级政党不一样。对此,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经做出这样的阐述:“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言外之意,共产党是一个国际主义政党,而不是民族主义政党,主张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2]285言外之意,马克思主义政党代表的工人运动的最终、最高目标:将所有社会群体,从资本的统治,从物化统治中解放出来,建立真正的人本社会。

  所以,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政党要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上,另一方面,也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启发、武装工人阶级,使其从自发的阶级变成自觉的阶级,使其在争取短期权益的同时,也要意识到自身肩负的最终历史使命,使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工人阶级中的先锋队组织,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组织。

  三、当代中国共产党的现实立场:人民大众

  简单照搬经典马克思主义,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与时代条件和具体国情相结合,才可能发挥出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武器的威力。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问题上,就体现了这一点。立足时代条件和现实国情,结合中国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阶段性任务,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工人阶级这一根本立场的同时,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把人民大众作为自己的现实立场。   从时代条件来看,资本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和劳资关系的新变化,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坚持工人阶级基本立场的同时,对工人阶级和资本的历史作用均要采取现实态度,从而不是从消灭资本的意义上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而是在利用资本促进发展的过程中代表工人阶级利益。历史辩证法告诉我们,某些历史因素只有在其本身获得充分发展之后,才可能产生真正消灭它的历史条件。资本的历史命运就是如此。20世纪90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以后,资本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中国社会也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深度融入了全球经济体系。由此,资本生产方式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由于资本剥削方式的改变和国家对资本的主动调节,使劳资关系发生巨大变化,出现了劳动智能化、工人白领化、资本社会化的情况。尤其是资本社会化的过程,虽然并没有使资本生产方式发生根本变化,但是资本的所有形式发生很大变化,即从个体私有变得越来越社会化,虽然最终没有成为全社会所有。但越来越社会化,这意味着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正在缓和,因为不仅生产越来越社会化,资本也变得越来越社会化。这意味着马克思当年看到的早期自由资本主义引起的社会矛盾,由于资本的自我调节和改革,已经不那么尖锐突出。社会出现人数庞大的中产阶级。而所谓中产阶级就是参与了资本社会化的阶级。这个群体既是工人,又是资本家,这个群体的壮大,使社会趋于稳定。显然,这个变化意味着当今世界基本不存在无产阶级革命的社会基础。

  从中国的现实国情来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这一现实国情,意味着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中国共产党的现实立场必须有利于这一要务。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成,就意味中国共产党应该把发展作为执政的第一要务,但严峻的外部生存环境和自身的失误让我们的发展耽搁了20多年。改革开放后,内外形势都发生很大变化,又好又快地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压倒一切的执政任务。而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社会极为复杂多样,各种层次的生产关系同时并存,尤其是资本和市场创造的文明成果,很多都还没有享受到,必须利用资本生产方式和市场来催生现代文明成果,不仅是物质文明成果,还包括制度文明成果、精神文明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大胆利用资本和市场来发展社会主义。回过头来看,过去30多年,通过利用资本和市场,中国社会创造了丰富的现代文明成果。这说明,我们走的路走对了。当然,同时,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共产党如何在这种变化了的条件下,继续引领中国的发展?必须确立有利于发展的现实立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必须坚持的现实立场,也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自己的阶段性历史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提出的为了团结绝大多数、致力于现阶段历史任务的、务实的党建理论。这一理论所表述的现实立场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一是从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来看,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在巩固工人阶级这个阶级基础的同时,还要把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扩大到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二是从中国共产党在坚持自身的国际主义性质的同时,更突出自己的民族主义性质;三是从立场问题上看,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不是某个具体阶级的利益,而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尽管存在这些差异,但中国共产党在价值观和根本立场上与经典马克思主义完全一致。因为,从价值观来看,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科学发展观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使多年来我们误解、回避甚至排斥的“人”这个问题,重回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而且中国共产党从来没有放弃对真正的人本社会――共产主义这个远大理想的追求,我们只是把这个远大理想不断的具体化,用脚踏实地的精神来追求它。从根本立场来看,中国共产党提出两个先锋队,并不是用一个先锋队否定另一个先锋队,而是在巩固第一个先锋队的基础上,用第二个先锋队来进一步扩大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并没有用中国人民、中华民族这个先锋队否定工人阶级这个先锋队,两个先锋队没有矛盾。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方面以“中国梦”这一通俗的话语体系,来表达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阶段性历史任务;另一方面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申中国共产党的现实立场,并不断地将这一现实立场内化为党的规章制度和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这就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要义。

关键字:文学哲学

上一篇:浅析信息与政策及其制度分析

下一篇:浅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农村建设发展战略中的指导作用

行业资讯月点击排行

展会信息月点击排行

招商信息月点击排行

首页 资讯 招标 项目 展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触屏版 电脑版
安装信息网 www.36qyk.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