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招标 项目 展会 更多

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技术动态


社会转型对民主文化转型的动力作用分析

2016-04-28 14:28:56 安装信息网

相关链接: 北京安全网 北京质量网 北京论文网 北京资讯网

论文导读:关于社会转型的含义,学者们多有不同见解。本文在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上使用社会转型概念。同社会转型一样,民主文化概念也有着多种界定。民主文化转型可以理解为旧的民主文化体系的渐趋瓦解和新的民主文化体系的萌生和成长过程,或者是指特定时代特定民族或群体习以为常的赖以生存的主导性民主文化模式为另一种新的主导性民主文化模式所取代。
关键词:转型,社会转型,民主文化,民主文化转型

  “社会转型”是英文“Social Transformation”一词的解释,也可翻译为“社会改造”、“社会转变”   [1]   。免费论文。关于社会转型的含义,学者们多有不同见解。本文在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上使用社会转型概念。广义的社会转型,是指人类社会从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的转变;狭义的社会转型是指在同一社会形态下,社会生活的内容,即社会内容发生的较大甚至较为剧烈的变化。同社会转型一样,民主文化概念也有着多种界定。本文使用的民主文化是指一定社会区域中人们的民主取向、民主行为和民主效能的总和。其中民主取向指人们关于民主及民主政治的主观意向和态度。民主行为指人们受民主取向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民主活动,民主效能即人们对民主政治的作用及对作用的主观判断。民主文化转型可以理解为旧的民主文化体系的渐趋瓦解和新的民主文化体系的萌生和成长过程,或者是指特定时代特定民族或群体习以为常的赖以生存的主导性民主文化模式为另一种新的主导性民主文化模式所取代。
  辩证地看,社会转型对民主文化转型的作用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里,主要地是考察民主文化的发展趋势,所以,揭示社会转型作用下民主文化的发展机理时,以反映民主文化总趋势的方面为主。另外,限于篇幅要求等原因,又主要从社会技术形态、社会交换形态、社会主体形态等三种社会形态的转型来分析社会形态对民主文化的动力作用。由于全球化的特殊性,下文中将单独对其作用进行分析。
  一、社会技术形态转型对民主文化转型的动力作用
  依据产业技术特征,社会形态可划分为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全面自动化社会(信息社会、知识社会、后工业社会等),称之为社会技术形态。社会技术形态转型指由渔猎社会到农业社会、由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由工业社会到全面自动化社会的转型。这里主要讨论由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由工业社会到全面自动化社会的转型,因为社会技术形态转型对民主文化的作用和影响主要的是通过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和工业社会向全面自动化社会转型两个阶段进行。
  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阶段,农民逐渐摆脱对土地的依赖,及对血缘关系或宗法关系的依附,依靠经验、常识、传统习俗等自在因素的自发生存状态也随之进入到依据理性、知识、契约等自觉要素的创造性生存状态,这就意味着同传统土地劳作相生的封建意识的消退及相应民主文化的生成。随着信息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崛起,工业社会逐步向知识社会转型,个人对身份、地位、资本的依赖下降,人必须努力学习,这必将进一步唤起人的主体意识、自觉意识和权利意识;知识社会的信息化使得公民可以通过网络和通讯,进行系统地学习,有效地沟通和科学地借鉴,使自己的行为更加合理、合法。知识社会对政治事务的知识性、技术性要求会越来越高,从而有利于政治评价标准和政治生活的知识化和技术化,使民主文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二、社会交换形态转型对民主文化转型的动力作用
  依据社会横向经济联系方式。社会形态可划分为“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2]   的三大社会形态演进系列,称之为社会交换形态。社会交换形态转型指由自然经济社会到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社会、由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社会到产品经济社会的转型。
  社会交换形态对民主文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商品交换对自由、平等、公正等民主观念的催生作用及由此导致的民主行为方式的养成上。马克思说:“作为纯粹的观念,平等和自由仅仅是交换价值的一种理想化的表现;作为法律的、政治的、社会的关系上发展了的东西,平等和自由不过是另一次方的这种基础而已。”   [3]   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型,人们之间的交往因为商品交换的实现而得以促进,人们渐渐祛除了自然经济状态下人格中对血缘关系的依附性而使得人格富有独立性。独立的人格的确立蕴含着对平等和自由的地位与权利的需求,商品竞争因而需要供给相应的协调、裁判、监督和服务,这个供给的过程自始至终需要社会的参与和社会的制约,这已涉及到了民主文化的核心。商品经济规范、有序的运作又离不开裁判原则,这就是法治。作为商品经济高级形态的市场经济使整个社会生产要素的配置和转换全都依赖市场来进行,能较好地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通过公平竞争发挥各自的创造力。市场经济使得政治与经济相对分离,社会成员逐渐摆脱政治社会生活一体化的束缚,个性和主体自由得到社会的充分承认和空前解放,自主意识和平等意识也显著增强,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其它社会生活中企盼有更多的选择自由,要求机会均等、平等竞争,在法律面前能受到平等对待和保护。
  三、社会主体形态转型对民主文化转型的动力作用
  依据社会主体的状况,即主体与社会的关系,可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划分为“人对人的依赖关系社会——人对物的依赖关系社会——自由人联合体社会”   [4]   ,称之为社会主体形态。社会主体形态转型指由人对人的依赖关系社会到人对物的依赖关系社会的转型、由人对物的依赖关系社会到自由人联合体社会的转型。
  社会主体形态主要指人的主体性。从抽象的意义上讲,人的主体性具有内在的外在的双重规定。内在规定,主要指的是人的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发生和确立。它表明人对于影响和制约着它的外部世界,已经逐步获得独立、自主、自决的权利。外在规定,则是指人的对象化活动。即人不仅以客体世界作为自己的活动对象,还能够把自己甚至自己的创造物有意识地纳入自己的认识对象和活动对象,从而表明人对于对象世界的主导地位。在人的依赖关系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个人依附于自然和社会共同体,人们为缺乏创新的重复性思维、传统习惯、既定图式和规则所困,主体性处于自在自发的状态,没有形成内在的自主的意识、自主的要求,相应地,民主性极为贫瘠,民主文化常常体现为自在性、自发性与重复性,这一时期的民主文化称作朴素民主文化。在物的依赖关系阶段,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和人对科学理性的张扬,强化了以理性为主要标志的主体性,个人的自主地位得以确立,自由民主观念逐渐成熟,然而,由于对物的依赖性的增强,人本应是自由自觉的对象性活动渐渐转化为受制于物的和强迫性的活动,人的主体性处于异化受动状态,在充满强制性和异己性的社会环境中逐渐分化,人们的民主观念及行为显示出彼此之间的界限。这一时期的民主文化称作异化民主文化。在自由人联合体阶段,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摆脱了对物的过分依赖,人的主体性处于自由自觉状态下,人的民主取向、民主行为、民主效能都表现出自由自觉的特征。免费论文。这一时期的民主文化称作自由自觉民主文化。免费论文。
     四、全球化对民主文化转型的动力作用
  “全球化”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由“罗马俱乐部”提出的。上世纪80年代中下叶,全球化概念在知识界、传媒界、政治界、商界及其它各界被广泛使用。学术界普遍认为,全球化作为一种现实运动,指从孤立的地域国家走向国际社会的过程,也指在全球经济、文化日益发展的情况下,世界各国之间的影响、合作、互动日益加强,使具有共性的政治、经济、文化样式逐渐普及推广成为全球通行标准的状态和趋势。
  全球化对民主文化的作用机理主要体现在独立人格的世界性整合与民主文化的多元性基础上的趋同上。全球化过程中,国际资本的自由运动客观上有助于以独立产权为基础的自由独立人格的形成,而这种独立人格又与民主文化的要求相一致。同时,资本的全球化本身就涵蕴着某种民主文化的世界性整合趋同,通过全球性市场的确立来统一界定每一个市场主体的角色并弱化市场主体的“本土身份”   [5]   ,通过对市场主体意识的世界性整合实现对民主文化的连带性整合。
    全球化又使世界进入了一个空前的广泛联系和密切合作时代。在马克思看来,“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   [6]   他还说:“物质生产是如此,精神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   [7]   不同民族和国家不断超越自身活动的空间范围和既定的制度、文化等社会障碍,彼此之间积极开展交流、对话、协商和沟通,进一步促进了世界性的普遍交往,并由此形成一种全球性的民主文化认同、民主价值认同趋势,以对话代替对抗,以多元代替一元。可以说,全球化导致了多种民主文化的大碰撞,即世界上的一切民主文化以各种方式,在“融合”和“互异”的同时作用下,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这必然有利于各国和各民族民主文化的借鉴和相互推动。
    透视人类历史的总进程,正是全球范围内民主文化或主动或被动的交流促进了民主文化的发展。早在古希腊罗马时代,希腊人和罗马人的民主文化就已开始较为广泛的接触,希腊的很多思想家的足迹甚至遍及亚洲、非洲的许多国家。罗马人也从希腊人那里接受了许多政治观念。在西方的古圣先贤中,亚里士多德甚至较早地开始了他的比较政治研究。西方在中世纪是基督教的黄金时代,基督教宗教文化中,也融入了不少西方的和东方的民主观念。西方近代各国政治家、思想家们更是通过亲自考察,广泛接触到西欧、北美各国的政治和民主文化。到了近代,随着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入侵,西方民主文化大量浸入中国,并对中国社会形成巨大的冲击力和影响力。回眸世界历史,抗拒民主文化的交流总是以失败告终,罗马出现过以老伽图为代表的“顽固派”,未能阻挡希腊民主文化的传播;我国清末的“顽固派”同样未能阻挡住西方民主文化在我国的流传。

[参考文献]
[1][2] [4] 贺善侃.当代中国转型期社会形态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26-27,39,39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97
[5] 黄 颂.整合与碎裂——全球化过程中政治文化的多元格局[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2
[6][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114,276
 

关键字:社会科学,北京

上一篇:铁路货车车钩检修质量对车辆连挂可靠性的影响探讨

下一篇:花果山景区道路绿化存在常见问题概述

行业资讯月点击排行

展会信息月点击排行

招商信息月点击排行

首页 资讯 招标 项目 展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触屏版 电脑版
安装信息网 www.36qyk.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