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词 ] 建设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
一、建设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的背景分析 根据对安全生产伤亡事故的原因分析, 90 %以上的安全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致,在建筑工地安全生产事故中受伤或死亡的,半数以上是农民工。大部分农民工刚放下农具,就到建筑工地从事建筑施工,未经过职业技能培训,缺少应有基本技能,给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带来隐患。伤亡事故、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精神负担,又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企业运行和社会生活。这一连串的问题,足以使我们认识到对农民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临海市建设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的成绩与经验我市建设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取得了很大成绩,位居台州市的前列。为加强农村建房施工的安全管理,临海市建设规划局 2005 年 7 月份出台《临海市村镇农房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在全市开展农村建筑工匠职业技能培训。 2005 年 12 月 6 日 以来,在各镇、街道培训农村建筑工匠共 2230 人,对培训、鉴定合格的2230 名农村建筑工匠核发职业技能岗位证书,有力的支持了农村劳动转移工作。 2006 年对全市在建工地混凝土工、砌筑工、抹灰工、木工、钢筋工、油漆工、架子工、电工等 1110 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其中 1108 名技术工人通过鉴定,取得职业技能岗位证书。积极开展职业技能能竞赛活动, 2006 年 6 月 2 日 至 6 月 3 日 ,临海市建筑业协会组织砌工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共有三人获一等奖,五人获二等奖。在于 2006 年 6 月 29 日 至 7 月 1 日 举行的台州市建筑业职业技能大赛中,我市共有三人获得二等奖,三人获得三等奖,临海市建设规划局获优秀组织奖。在 2006 年 7 月 30 日 至 8 月 3 日 举行的全省建筑业职业技能大赛中,我市陈章清(钢筋工)、万平(砌筑工)等二人获二等奖,何飞龙(镶贴工)获三等奖。
总结临海市技能培训的成绩与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拥有经验丰富、布局合理的培训机构 临海市建设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开展相对较早,临海市建设职工技能培训中心于 2004 年 3 月 30 日 被浙江省建筑行业协会确定第一批建筑技工技能等级培训办班点,于 2004 年 5 月派出混凝土工、抹灰工、砌筑工、架子工等工种老师到杭州市参加建筑技工技能应知应会讲课教师、鉴定考评员培训班,取得了相关工种的教师、考评员资格证书,拥有临海建设大楼多功能厅 1 个、大会议室 1 个、小会议室 10 个,共 1750 ㎡的教学场所,随时可提供面积达 10000 ㎡以上的在建工地作为实习场所,同时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激光测距仪等先进教学设备,作为建设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教学用。
(二)形成了初步的职业技能培训的运行体系在组织方面形成了 “ 一个中心,两个网络 ” 的工作体系。 “ 一个中心 ” :建立了由分管建筑业的副局长任主任,局办公室、建筑业科、城建科等相关科室成员组成的临海市建设职工技能培训中心,负责全市农民工培训的组织工作。 “ 两个网络 ” :一是建筑业企业教育培训服务网络,主要是以建筑业企业为服务对象,组织在建工地农民工开展教育培训;二是农村以镇、街道成人教育中心学校为基地的农民工培训网络。对临海市建设职工技能培训中心和各镇、街道成人教育中心学校实行资源整合,实现师资、设备等资源的共享,发挥临海市建设职工技能培训中心的优势,带动各镇、街道成教中心开展培训。各镇成人教育中心学校则发挥贴近农民的优势,负责开展宣传、招生等工作。
(三)探索形成了多种农民工培训模式第一, “ 职业技能培训夜校 ” 模式。这种培训模式主要是利用市建设职工技能培训中心的职业教育资源,以在建工地民工教育为平台,以 “ 夜校 ” 为主要形式,以公司、项目部、民工三方分担培训费用投入,以满足民工教育需求为基本原则,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如 2006 年 24 月 10 日至 6 月 4 日 组织的砌筑工、混凝土工职业技能培训班,利用夜间民工休息时间,在不影响授课老师、民工日间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在市建设大楼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在建筑工地对民工开展技能鉴定工作。第二,“ 民工学校 ” 模式。在农民工较集中的建筑工地开办了 “ 民工学校 ” ,把教育服务送上门,把各种教育培训的菜单送到民工手里,受到民工的欢迎。因为集中居住便于组织管理,农民工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如 2006 年 10 月,送培训到临海市旭日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分包施工的建筑工地民工学校,集中培训了 200 名民工。第三, “ 成人教育学校 ” 模式。在我市各镇、街道开展的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将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相结合,以政府、建筑工匠分担培训费用投入。其中上盘镇采取镇政府全部买单,该镇农民涌跃参加,共有 600 多人参加。目前全市共有 2300 名农村建筑工匠参加培训,使镇、街道建筑工匠整体素质和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大幅度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
( 一 ) 缺乏对民工持证上岗的检查制度。虽然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积极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活动,对大量农民工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但是后续的检查制度未及时跟上,使施工企业、农民工认为有没有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都一样,因此他们的参予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相比之下,施工企业参加架子工、电工等特种作业的积极性较高,因为《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都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对无证上岗人员的处罚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二)职业技能培训费用过高。 农村劳动力是培训的对象和主体,他们对培训的态度直接影响着转移培训工作的开展,也最终决定了培训的规模和质量。市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费,经临海市物价部门审批共为385 元,实际收取 300 元 / 人,相当民工 5 天劳动的工资,高于普通民工的经济承受能力,这使得大多数需受培训的民工不愿或无法参加。而农村建筑工匠培训,因有政府的补贴,只对民工收取 135 元培训、鉴定费,普通农民工能够承受,农村建筑工匠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也相对高些。
(三)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投入不够,只使用、不培养。 企业在培养民工职业技能方面没有发挥主体作用,对员工技能培训的投入严重不足。因建筑行业流动性较大,民工不稳定,今天这个企业培养的民工,明天可能就跑到其他企业的工地去了,因此大部分企业不愿在民工培训方面加大投入,培养技术工人。
(四)没有形成对技术工人的激励机制。建筑企业内部没有建立鼓励技术工人钻研技术业务,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收入分配机制,持有初级以上技能证书的工人拿不到比无证上岗工人高的报酬,因而激发不起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
四、职业技能培训的对策与建议
(一)推行施工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建议各市(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建设部关于开展建设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制定相关政策,全面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关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督促无证操作人员参加培训,接受鉴定,开展技术工人持证上岗情况的专项检查,未持证上岗情况严重的,给予项目经理计分、列入建设工程不良行为记录等处理。为便于施工现场的持证上岗管理,建议各市(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持证上岗胸卡,胸卡上印制了持证人近期免冠照片、姓名、技术工种和岗位证书编号,凡进入施工现场的劳务作业技术工人必须佩带胸卡上岗,并建立上岗证网上查询系统,加强对上岗人员的管理。
(二)加大企业培训力度 引导企业落实职工工资总额 2.5% 用于职工教育的社会责任,在企业普遍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行业、企业集团应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制度,开展技能提升和岗位培训,完善名师带徒的措施,广泛开展技术练兵、观摩、研讨、攻关等活动,努力造就一支高技能人才主力军。
(三)建立高技能人才的激励机制 要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高技能工人的重要作用。大力推广 “ 使用与培训考核相结合,待遇与业绩贡献相联系 ” 的做法,逐步建立民工凭技能和职业资格得到使用和提升,凭业绩贡献确定收入分配的使用待遇机制。提高高技能工人待遇水平,并逐步实现技师、高级技师与相应专业技术人员在工资福利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四)建立劳务分包市场、开展培训鉴定建议在各市(区)、县建立以培训鉴定基地为依托的建筑劳务分包市场,为用工企业与务工人员间搭建有效的沟通桥梁,由劳务分包市场对务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建立档案,联系用工单位。不仅有效地帮助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而且为企业提供合格的技能型一线人才,保证了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提高了工程建设水平。
上一篇:癌痛患者药学监护模式分析
下一篇:人工智能与水电站经济运行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