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技术动态
探究明朝倭寇盛行的原因
摘要:在明朝历史上倭寇的存在严重影响到明朝的发展好稳定,存在了很长的时间,其产生、存在的原因主要从国内好日本两个方面来分析。
关键词: 明朝 倭寇 盛行
倭寇一般指13至16世纪期间,以日本为基地,活跃于朝鲜半岛及中国大陆沿岸的海上入侵者。曾经被归于海盗之类,但实际上其抢掠对象并不是船只,而是路上城市。其相对应的西方入侵者是维京人和海上民族(en:Sea Peoples).在倭寇最强盛之时,他们的活动范围曾远至东亚各地、甚至是内陆地区。倭寇的组成并非仅限于日本海盗,只是由于这批海盗最初都来自日本(当时称为倭国),所以被统称为"倭寇"。及至后期,由于日本国内政治形势转变,加上官府的管制,日本人出海抢掠船只的事件已经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来自中国和朝鲜的海商与海盗,他们依从著过去倭寇抢掠的方式继续为祸于东海,也被归于倭寇之列。
"倭寇"的引申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演,倭寇一词所指的,不一定都是来自日本的海盗,明史’日本传’记载"大抵真倭十之三",即真正的日本海盗大概只占三成;而朝鲜正史’世宗实录’(二十八年十月壬戌)亦记载"然其间倭人不过一二而本国民假著倭服成党作乱",可见所谓的倭寇,八成以上不是真正的日本人,而是朝鲜人或中国人等冒名或混杂其间作乱。
所谓"倭寇"一辞的由来,是从’高句丽广开土王碑’(西元414年)碑文上所记载"日寇○○(某地名)"而来,在此"寇"当动词,即"日本侵略(某地名)"之意,而之后"倭寇"二字作为名词独立,用以称呼来自日本的侵略者。另一方面,在16世纪丰臣秀吉对朝鲜半岛出兵、以及中国的抗日战争里,两国的人民都称呼侵略的日本军为"倭寇"。而在往后的排日风潮中,倭寇更成为敌视日本人的用语。
前期倭寇及后期倭寇
虽然大家同被称为倭寇,但两者的成份其实分别很大。根据年代大致可以分为"前期倭寇"及"后期倭寇"。
前期倭寇
前期倭寇是以日本海盗为中心,主要攻击范围为当时臣服于元朝的高丽。由于先前臣服于元军的高丽军,在元世祖忽必烈两次进攻日本的军事行动中,对日本的对马、壹岐、松浦、五岛列岛等地的居民进行屠杀,因此前期倭寇以这些地区的残存者为主要构成份子,对于朝鲜沿海进行含有报复式的海盗行为,目的一方面在于夺回被俘的岛民,一方面则在掠夺粮食以弥补因遭虐杀而下降的农业生产力。朝鲜史取对马岛、壹岐岛、平户岛三地之名,称为"三岛倭寇"。清朝的徐继畭所著"瀛环志略",以及朝鲜的安鼎福所著"东史纲目",均指出倭寇的起因在于朝鲜人(高丽人)配合蒙古侵日行为所引发的报复。
后来日本进入南北朝的动乱状态,倭寇的活动也由于政府管制力减弱而加剧。由于前期倭寇对于日本与明朝、高丽贸易造成破坏,初成立的明朝政府对日本南朝发出讨伐倭寇的要求,随后敕封讨寇有功的南朝将军"日本国王"的称号。之后北朝室町幕府在南北朝合一后,由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满再度进行讨伐,随后受封为新的"日本国王"。
李氏朝鲜的开国君主李成桂因为讨伐倭寇有功得到很大的声望和势力,后来进行政变取代高丽王朝建立朝鲜王朝。之后随著明朝与日本间勘合贸易的盛行,以及对马岛与朝鲜之间的贸易开放,前期倭寇也逐渐式微。前期的倭寇,是以日本人为主体,故被称为"真倭"。
后期倭寇
明成祖发动叛乱,夺取政权,迁都北京后,据说建文皇帝在南方的残余势力与日本海贼合作,在中国东南沿海进行报复性侵扰,由于这些南方人体型上也比北方人矮小,所以沿用"倭寇"这名词来称呼由日本人与南方中国人所组成的海盗集团。明朝从建立到灭亡总计276年,但是倭患几乎与明朝相始终。实际上倭寇开始于元末,在明朝时力量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明政府的一大祸患。倭寇的人员构成:主要是日本的海盗、奸商、武士、浪人等组成,这是倭寇的主体。但是其中也包括了一些中国人,他们主要是一些奸商、凶徒、地痞流氓、海盗以及沿海失业的百姓等,他们与倭寇勾结,认贼作父,为虎作伥,参加了倭寇的队伍,做向导、奸细等。那么倭寇为何如此盛行呢?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日本方面来看:
在15世纪70年代到16世纪,是日本历史上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这是日本正处于各国纷争时代,各小国之间战乱不断发生。由于各藩国残酷的剥削和不断进行战争,农民大量破产,人民生活困苦。同时一些封建主却发展迅速。为了弥补战争中财力的不足和自己的贪欲。需要更多的物资和货币,他们要求向外发展海外贸易。而当时从明朝进来的商品数量极其有限,价格较高。于是他们就竭力支持、资助一些商人、武士、浪人到中国沿海进行走私和掠夺。那些破产的农民、失业的流民、无业的浪人也乘机加入了队伍。为了行动的方便,他们往往勾结中国奸民,为他们提供信息和根据地。这样就形成了庞大的倭寇队伍。可以说日本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深刻社会矛盾是倭寇盛行的根本原因。
2、从中国明朝来看:
首先在明朝的中后期出现了很多比较昏庸的皇帝。没有采取有效有力的措施来打击倭寇,导致倭患更加严重。一些官僚却公开和倭寇勾结,这就助长了倭寇的嚣张气焰,例如有一些派往东南沿海抗倭的官员,不是积极想法设法抗倭,反而侵占御倭的军需。当时的督察尚书赵文华就侵占数量高达十万四千计,有的官员中饱私囊,接受贿赂。吏治的 腐败,导致抗倭的成效是极其微小的。这反而助长了倭患的盛行。
3、中国国内阶级矛盾激化,一部分人加入了倭寇的队伍,壮大了倭寇的势力
在明朝中后期,由于土地兼并的严重,迫使大批的农民破产,国内阶级矛盾激化,一部分人民不断发动起义;一部分主要分布在沿海的农民加入了倭寇的队伍,从而壮大了倭寇的势力。
4、明朝时期海防松懈
到了明朝中后期,由于政治的腐败也蔓延到军队中,军队减员的现象非常普遍,军营中大多是老弱病残,而且人员严重不足,海防的主要装备战船在数量上严重不足,而且破损严重,没有足够与倭寇交战的船只,而也使倭寇肆无忌惮。
总之,倭患的发生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我们不要简单错误地认为是由于明朝政府的海禁造成的。
关键字:文学哲学,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