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技术动态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地理教师综述
论文摘要:本文从基础教育地理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对教师的要求出发,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归纳出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地理教师必须具备:高度的敬业精神,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全面发展的能力结构和健康的身心素质。这是新课程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新的要求,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课程。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教师素质,地理教师,应然分析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以课程教材改革为先导而带动起来的中国基础教育的全面、整体改革。这次新课程改革超越了单纯的教育体制改革,开始关注课堂和教学层面的革新,致力于把教育改革的理念落实到课程与教学、课堂与师生活动的微观层面。作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体系的一部分,地理新课程在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对地理教师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地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
1.高度的敬业精神
地理教师的敬业精神是指地理教师对地理教育工作产生认同与承诺以后,在工作中表现出认真、主动、热诚的工作态度。有了这种敬业精神,教师会充满高度的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并对学生怀有深切的关怀和爱心。有了这种敬业精神,教师会认真研究课程标准,保持积极的省思、探究、改革的习惯与态度,并能在工作中与相关人员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团队精神。
2.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
2.1坚实的地理专业知识是地理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在丰富、扎实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基础上,才会形成独具特色的地理学视角。这种视角是以地理环境的地域性和人与环境动态发展的关系性为基准,运用图象的、语言的、数字的、数学的和认知的方法进行地理空间表述的方法。通过这个视角,可以使地理教师灵活地将地理知识以可视化的表述展现在学生面前,发展学生的地理技能,给学生以丰富的感受,培养学生在不同层次上的区域发展意识,开展探究活动。坚实的地理专业知识将会使地理教师在成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更加高瞻远瞩,纵横自如。
2.2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是地理专业知识的必要补充
中学地理教学内容与历史、生物、化学、物理、语文、数学、政治等学科都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地理教师必须博览群书,形成以地理学科知识为中心的广博的自然科学体系,兼具广泛的社会科学体系;地理教师还应该对最新科学成果、世界重大事件、新兴学科、流行的新思潮、新观念、新事物都有所了解,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地理教师的博学多才和宽阔的知识视野,既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开启学生的智慧,创造个性化的教学氛围,也有利于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综合性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综合素质。
2.3宽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是地理教师的必备知识
成功的教师必须了解学生身心发展各个阶段的不同需要,了解不同学生学习活动的特点,不同学生适宜的学习方式,教师还需要熟练运用品评学生成绩的能力,这是为人师的特定要求。从教育对象来看,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形象思维的发展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科知识以学生易理解的方式讲解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地理教学实践离不开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掌握教育理论与技巧是地理教师成功开展地理教学活动的关键。因此,地理教师应该熟悉并掌握普通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系统地认识教育的本质、目的、原则,掌握教育的基本规律以及一般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从而在教学实践中自觉地运用教育理论和规律,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选择切实而有效的教学途径和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借助教育理论的指导拓宽地理教学改革的思路。
3.全面发展的能力结构
3.1地理教学能力
地理教学能力包括:(1)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分析与处理地理教材的能力。(2)快速绘制与设计地理略图与灵活运用各种统计图表的能力。(3)恰当选择、娴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地理教学并能自制直观地理教具的能力。(4)指导学生进行野外观察调查及组织地理实践活动的能力。
3.2科研与创新能力
新课程带给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是一片从未走过的新领域。每个教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都有可能遇到各种难以预料的新问题与新情境,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并没有现成的答案与经验可参考,这就迫切需要中小学教师将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去主动探索与尝试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新理念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本身应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时代的要求,教育的发展要求地理教师必须思想活跃,善于求异创新。地理教师具有创新的学科素养,才更愿意在教育教学中尝试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才更容易在地理教育实践中进行创新。
3.3批判性反思与不断学习提高的能力
所谓批判性反思,是指教师必须不断对各种教育观念、言论资料和现象进行优劣比较、价值判断或提出改进意见,尤其是指教师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经常性的自我回顾与自我小结,以形成自己新的思想和改进实践。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只有不断反思,才能把自己的创新推向更高的层次,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现代教师面临的挑战,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与复杂性,而且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应变办法。因此,教师只有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
3.4合作与沟通的能力
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如果有5个能力较弱的教师团结在一个集体里,受着一种思想、一种原则、一种作风的鼓舞,能齐心一致地工作的话,就要比10个各随己愿地单独行动的优良教师要好得多。”在我国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是一项具体目标,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为此,教师必须首先学会交流与合作,以身作则,起到示范作用。这种沟通与合作不仅涉及师生之间、教师之间,还涉及到教师与家长、社会、管理人员以及专家的合作与沟通。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意味着学校、教师、社会和社区的全面贯通、融合与合作,这要求教师应具备善于沟通的品质和能力,有理智的判断和成熟的热情,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和推己及人的胸怀。只有这样,才能使课程改革融入每一位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心中,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取得课程改革的成功。
4.健康的身心素质
身体素质是教师从事本职工作的必要条件,是教师素质体系的基础。教师担负着培养青年学生发展的任务,任重道远,责任重大,教师必须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敏捷的思维才能适应教学工作。而地理教师还需要带领学生广泛地接触自然、进行野外考察,了解社会,更要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以适应比较艰苦的工作与生活条件。而心理健康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基础条件。对于教师来说,它不仅是教师自身健康生活的需要,而且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往往具有正确的自我认识、良好的心境、适度的情感反应、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全的意志品质、健康完整的人格、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等特点。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够帮助和引导学生,并在无形中影响学生,使学生具有满意愉快的良好情绪状态。
关键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