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医学研究中,高血压脑出血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死亡率极高。近些年来,此类疾病的患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为了分析探讨亚低温对高血压脑出血的具体治疗效果,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高血压脑出血病症患者66例,对其展开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老年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并经检查设备确诊。将选取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66例患者中,男36例,女30例,年龄61-79岁,平均(69.2±0.2)岁。有高血压病史66例,糖尿病病史15例,脑出血8例。所有患者的出血部位:基底核丘脑出血45例,脑叶部位出血21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和相应的病情具体状况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其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亚低温仪器设备治疗。①常规治疗方法主要是指采用脱水降颅压、对患者血管出现的痉挛状况进行有效的缓解以及卧床休养等。在常规治疗过程中务必保证患者的呼吸通顺,运用呼吸机等仪器设备对患者的呼吸血压状况进行科学的调整,并对其血糖、肝肾功能等具体情况进行严密监测。②联合应用亚低温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在患者身体下半部分进行冰毯的冰敷治疗,治疗时长1个星期至半个月。对亚低温治疗仪器的冰毯温度进行科学调控,确保其温度保持在33-35℃。
观察指标:对患者入院时及经过治疗后15 d、30 d的神经功能状况进行评分,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科学判定。与此同时还需对两组的病死率进行统计。
统计学分析: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各项参数以(x±s)表示,采用t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神经部分的功能状况具体评分对比: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病死率比较:观察组出现病死2例,病死率6.1%;对照组出现病死10例,病死率30.3%。两组病死率对比,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病死率24.2%。
讨论
在神经内科疾病中,老年重型高血压脑出血疾病较为常见,且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引发高血压脑出血病症的主要原因为患者身体内部的脑血管动脉出现硬化。采用亚低温治疗方法能够为患者的脑部组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其主要的保护机制则为对患者脑部组织自身的耗氧量进行科学有效地控制,并避免出现脑血肿现象。另外,还有对患者脑部组织内部所出现的炎性类别反应进行科学有效的抑制。
亚低温脑保护的作用机制:通过大量的分析及实践结果表明,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的病死率极高。而通过常规治疗与亚低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则能够对其病死率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运用亚低温的治疗方法能够对脑出血疾病的治疗产生一定的效果,具体效果分为以下几点:①对患者脑部组织的耗氧量进行科学的控制并尽可能地降低化处理,以此对其进行正常的脑血流活动提供帮助,并将身体内部的乳酸堆积状况进行减轻。通过大量的医学实验结果表明,亚低温治疗方式能够对患者身体内部的能量代谢状况进行改善,并对其脑组织中的ATP含量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其处于正常范围之内。②对白三烯因子的形成进行抑制,从而对患者的血脑屏障实行保护,避免其出现脑水肿的状况。③对患者脑损伤后脑部组织出现的乙酰胆碱、儿茶酚等危害因子的形成及相应的释放活动进行科学的抑制化处理。④对患者身体内部出现的钙离子内流尽可能地减少,由此对其产生的毒性作用进行抑制。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疾病采取亚低温的治疗方法,能够对患者脑部组织的耗氧量尽可能地控制,减少其出现脑部水肿现象的可能,并对各类危害因子对于脑部细胞所产生的不良刺激进行科学的控制,使之减少。对于患者身体的恢复痊愈能够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亚低温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具体效果:在患者出现高血压脑出血病症后,其身体内部出现了诸多有害因子。这些危害因子会对人体的脑部组织细胞产生一定的危害刺激,使得患者脑部组织的凋亡速度急剧加快。运用亚低温的治疗方法能够将部分危害因子的刺激进行科学的控制,并将脑部组织所需的氧量进一步降低,减少出现脑血肿的可能。与此同时,亚低温治疗方法还能够将患者脑颅内的压力及基本代谢的概率情况进行有效调控,减少其出现各类预后并发症的可能,如新陈代谢紊乱、应激性的溃疡等。
本组病例的治疗结果表明,在对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不包括严重心血管疾病)采取通畅气道,运用呼吸仪器进行呼吸辅助活动,并采取脱水降颅内压等综合性治疗的基础上再采用亚低温治疗技术进行联合治疗,能够对患者的整体预后效果起到较高的改善促进作用,从而对其疾病的病死率进行有效控制,提升其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采用亚低温方法进行高血压性脑出血病症的治疗,其整体效果显著,且具有较强的可靠性能,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