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损伤控制手术(DCO)应用于肝胆外科损伤治疗的效果。方法 84例肝胆外科损伤患者, 随机分作两组, 各42例。治疗组给予DCO治疗, 对照组给予常规Ⅰ期手术治疗, 对两组的各项术后指标加以比较。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粘连性肠梗阻率、死亡率分别为7.14%、4.76%、21.43%, 对照组患者分别为23.81%、21.43%、54.79%, 治疗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肝胆外科损伤患者实施损伤控制手术, 可以有效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粘连性肠梗阻病症发生率, 避免患者死亡。
【关键词】 肝胆外科;损伤控制手术;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16.050
肝脏作为人体腹腔中极为重要的器官, 承担着机体主要的生理功能, 血液量非常丰富, 在遭受外部重力的袭击而发生损伤时, 常伴随凝血功能障碍、大量出血、体温下降、代谢性酸中毒等急性症状, 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目前, 临床医师主要以常规修补手术、损伤控制手术为患者施治, 后者的优势较为显著。本院此次采用两类术式为患者施治, 比较患者各项术后指标差异,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84例肝胆外科损伤患者为本院在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 对患者随机分组, 治疗组42例, 对照组42例。治疗组中, 男36例, 女6例, 年龄21~43岁, 平均年龄(27.5±5.2)岁;车祸伤18例、利器伤9例、坠落伤10例, 其他伤5例;肝破裂21例、胆囊损伤7例、脾破裂10例、门脉高压致上消化道出血4例。对照组中, 男34例, 女8例, 年龄19~44岁, 平均年龄(27.0±5.7)岁;车祸伤17例、利器伤10例、坠落伤11例, 其他伤4例;肝破裂20例、胆囊损伤8例、脾破裂11例、门脉高压致上消化道出血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损伤原因、损伤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选取常规Ⅰ期手术方案为对照组42例患者施治, DCO方案为治疗组42例患者施治。DCO方案如下。
1. 2. 1 早期手术 入院后, 立即建立静脉通道, 实施开腹探查, 掌握具体的损伤情况, 根据患者的损伤部位与严重程度进行全面治疗。①肝脏破裂:对断裂的血管实施修补或者钳夹, 同时进行填塞压迫止血, 彻底清除破损的游离肝组织;若患者为深部贯穿伤, 则行囊导管填塞止血, 置入导尿管;若患者病情严重, 则先调节患者的生命体征, 待体征平稳后, 实施肝修补或清创手术。②脾脏破裂:若病情严重, 行脾脏切除手术。若病情较轻, 则行彻底的清创及止血处理。③胆管损伤:对破裂组织进行修补, 置入T管进行引流;此环节出现的肠管供血障碍可暂不理会, 待行确定性手术时处理。腹部血管破裂, 如门静脉、肠系膜动脉、腹主动脉, 实施侧壁修补手术。④胃肠破裂:对破裂部位实施结扎、钳夹, 以免胃肠内容物流入腹腔。⑤腹膜后出血(骨盆骨折导致):主动对腹主动脉加以控制, 减少出血。在完成各项处理后, 暂时关闭腹腔。
1. 2. 2 术后复苏 此阶段主要是对代谢性酸中毒、体温降低、凝血功能障碍等症状加以控制, 需进入重症监护室。入室后, 进行以下几项救治工作:严密监测体温、血压、呼吸、心率、酸碱度、血氧饱和度、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补充血容量及体液, 适当使用碱性药物;补充电解质;纠正酸中毒;给予必要的营养支持。如果患者在复苏过程中出现进行性出血、休克、冠脉综合征等症状, 则立即实施计划外手术。复苏目标为体温提升>35℃, pH值提升到7.3以上, 凝血酶原时间比值降低到1.25以下。
1. 2. 3 再次手术 早期手术完成后约1~3 d, 实施此手术, 目的在于移除早期手术中的填塞物体, 进一步探查并处理遗留损伤, 对脏器进行修复与重建[2]。手术完成后, 置管引流, 并正式将腹腔关闭。
1. 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中的肺部感染率、粘连性肠梗阻率、死亡率, 对组间差异加以比较。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42例患者中肺部感染3例(7.14%)、粘连性肠梗阻2例(4.76%)、死亡9例(21.43%);对照组42例患者分别为10例(23.81%)、9例(21.43%)、23例(54.76%)。两组肺部感染率、粘连性肠梗阻率、死亡率分别对应比较, 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χ2值各自为4.43、5.13、9.89)。
3 讨论
DCO于1983年提出并逐步推广运用于外科损伤救治工作, 它主要通过早期简化手术、术后复苏、再次确定手术3个步骤来逐步地挽救患者生命, 是救治外科损伤的关键方案[3]。据相关的文献报道, 此术式用于严重肝外伤及胸腹联合伤皆有较高疗效[4]。
本院此次选择DCO为84例患者中的42例施治, 观察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情况以及死亡情况, 将其结果与行常规Ⅰ期手术的42例患者相比较。数据显示, DCO手术患者的三项指标皆优于实施常规Ⅰ期手术的患者, 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此术式在肝胆外科治疗工作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 损伤控制手术通过初步控制损伤、改善损伤并发症、进一步修补损伤等环节, 为肝胆外科损伤患者施治, 可有效改善由于损伤造成的凝血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 降低术后肺部感染及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 拯救患者的生命。此术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谢琼.损伤控制手术在治疗严重肝外伤中的临床意义.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19):179-180.
[2]张耘.损伤控制性手术在肝胆外科中的应用.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9, 15(2):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