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招标 项目 展会 更多

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技术动态


新型城镇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分析

2016-04-19 18:05:25 安装信息网

相关链接: 河北安全网 河北质量网 河北论文网 河北资讯网

新型城镇化发展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研

一、引言与文献回顾
  城镇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我国城镇化正进入快速发展期。城镇化发展方式及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势必带动能源供应结构和消费结构调整,对能源供应体系建设和能源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城镇化进程中,最重要的特点是人口迅速从农村向城镇集中,一方面,城镇化是每个经济社会必经的发展过程,其加速推进必然推动经济增长,带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从而加大能源消费总量;另一方面,城镇化进程有利于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等得到更合理调整、优化,各种资源得到更合理利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单位能耗。如何深刻认识新型城镇化对能源消费带来的影响,在不透支生态环境的背景下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城镇化节能,是我国当前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关于城镇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Parikha(1995)运用发展中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发展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显著[1]。York(2007)对14个欧盟成员国1960~2000年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得出城镇对能源消费的影响贡献度大[2]。Poumanyvong(2010)运用99个国家1975~2005年的面板数据构建STIRPAT模型研究城市化对能源利用的影响,得出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城市化对能源利用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低收入水平的国家城市化有利于减少能源利用,而在中高收入水平国家则会增加能源利用[3]。WEi(2003)对中国城镇化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中国城镇化率每提高1%,将带动能源消费总量增加1%[4]。Liu(2009)对中国能源需求与其他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城镇化与能源需求之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关系[5]。张传平、周倩倩(2013)利用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能源消费与城市化水平等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缺波动关系,得出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长期里城市化水平变动对能源消费产生正向影响[6]。
  已有研究对理解城镇化发展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提供了广阔的视野,但这些研究均忽视了不同区域之间能源消费与城镇化发展存在空间相关性,没有把城镇化发展对能源消费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区分开来进行考量。本文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测算城镇化发展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并本文由毕业论文网http://www.zgazxxw.com收集整理将城镇化发展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效应分解为直接影响效应和间接影响效应,基于空间视角厘清城镇化发展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大小,进而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城镇化节能政策。
  二、城镇化发展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模型构建
  本文借鉴Ehrlish P R等(1971)、Dietz & Rosa(1994,1997)、York等(2002,2003)学者的做法[7-11],在IPAT方程的基础上,将STIRPAT模型进行改造,将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价格分别引入模型,改进后的城镇化发展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模型表达形式如式(1):
  lnEC=lna+βlnGDP+βlnUR+β3lnPSI+β4lnPTI+
  βlnSEC+β6lnEP+lne=α+βlnGDP+βlnUR+βlnPSI+
  βlnPTI+βlnSEC+β6lnEP+ε(1)
  式中各变量定义为:
  EC——能源消费(Energy Consumption),用能源消费总量表示,单位为万吨标准煤。
  GDP——经济发展水平(Gross Domestic Product),用国内生产总值表示,单位为亿元。能源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的主要动力,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壮大,能源消费亦会不断增加,因此经济发展水平是能源消费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为保证各个地区不同年份之间的数据具有可比性,运用各个地区的GDP指数统一平减为2006年不变价GDP。
  UR——城镇化发展水平(Urbanization Rate),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表示,单位为%。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生产方式的转变、生活消费模式的改变、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总量的扩大,能源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消费量必然受城镇化发展的影响。
  PSI——第二产业比重(Proportion of Secondary Industry),用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表示,单位为%。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并且高能耗的制造业在第二产业中占有较大比重,所以第二产业比重过高在助推能源消费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
  PTI——第三产业比重(Proportion of tertiary industry),用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来表示,单位为%。第三产业是单位能源消耗相对较小的产业,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有利于能源消费的减少,因此第三产业比重偏低是能源消费的主要因素。
  SEC——能源消费结构(Structure of Energy Consumption),用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表示,单位为%。受我国资源禀赋的影响,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生产结构决定了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随着能源技术进步的提高,能源效率会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有助于控制甚至减少能源消费增加的趋势,因此能源消费结构是能源消费的核心因素。
  EP——能源价格(Energy Prices),用分地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表示。从理论上来说,能源价格的上升会抑制能源消费增长,因此能源价格亦是影响能源消费的关键因素。
  本文研究的样本为2006~2012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因西藏能源消费数据缺失,本文研究对象暂不包括西藏),能源消费数据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3》,能源消费结构数据通过分地区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进行测算,其中能源消费总量主要包括煤炭、焦炭、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天然气等,按照能源标准量转换系数统一转换成万吨标准煤,煤炭、焦炭、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天然气的能源标准量转换系数分别为0.7476、0.9714、1.4286、1.4714、1.4714、1.4571、1.4286、13.3,分煤炭、焦炭、原油等能源品种的实物量数据来自《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3》,国内生产总值、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3》。
  三、城镇化发展对能源消费影响的空间效应检验       其他影响能源消费的驱动因素对能源消费的直接影响效应与间接影响效应分解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每提高1%,直接带动能源消费增长0.7880%,间接减少能源消费0.2371%,直接影响效应明显高于间接影响效应,总体上带动能源消费增长0.5509%,表明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是拉动能源消费增加的主要因素。第二产业比重每提高1%,直接带动能源消费增长0.1179%,间接减少能源消费0.2534 %,间接影响效应明显高于直接影响效应,总体上促进能源消费减少0.1355%。第三产业比重每提高1%,直接带动能源消费减少0.0163%,间接减少能源消费0.7737%,间接影响效应明显高于直接影响效应,总体上促进能源消费减少0.7901%。表明产业结构是影响能源消费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随着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的快速推进,通过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有利于间接减少能源消费。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每降低1%,直接带动能源消费减少0.0956%,间接带动能源消费增加0.1190%,总体上引起能源消费增加0.0233%,表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特点决定了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给能源消费的控制带来一定的挑战。能源价格每提高1%,直接带动能源消费减少0.0470%,间接带动能源消费减少0.2944%,间接影响效应显著高于直接影响效应,总体上带动能源消费减少0.3414%,由于能源是生产生活的必需品,能源价格的上升短期内对能源消费的影响较小,但从长期来看,能源价格的合理上涨会影响投资领域和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从而间接促进能源消费减少。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在控制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价格等其他能源消费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测算了2006~2011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西藏)城镇化发展及其他影响因素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并将城镇化发展及其他影响因素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效应分解为直接影响效应和间接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区域间能源消费存在一定的示范效应,相邻区域能源消费减少1%,本区域能源消费会减少0.4580%,对不同区域实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对整个国家的能源消费控制发挥着关键和核心作用。城镇化率水平提高1%,能够促进能源消费减少0.0890%,对相邻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为正,带来相邻地区能源消费0.1362%的增长幅度,但不显著。我国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0%时,能够直接带动能源消费在2013年37.6亿吨标准煤的基础上减少0.8928%,但间接带动能源消费在2013年的基础上增加1.8912%,总体上会拉动能源消费在2013年的基础上增加0.9972%。我国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需要大力推动城镇化节能。
  第一,提高城镇化节能的约束水平。针对不同城镇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同时针对城市重点耗能行业亦进行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逐步形成两横两纵的能源消费控制格局。将节能优先理念全面融入新型城镇化发展,通过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促进向生态城镇化转型,带动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生活模式的转变。
  第二,优化能源空间布局,完善城镇能源供应体系结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提出以城市群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目前我国城市群大部分只是区域空间分布上相对集中,其他的产业空间组织、能源空间布局、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未能跟上城市群建设的步伐。能源作为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布局对城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优化能源空间布局,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保障。
  第三,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针对不同城镇的资源优势,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我国幅员辽阔,可再生能源丰富,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区风能资源丰富,西部和西南地区蕴含丰富的水电资源,西藏、新疆、河北、山东、辽宁、广东、福建、海南等地太阳能资源丰富,农业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等生物质能源资源分布广泛,在快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同时,根据城市所在地可再生能源资源特色,分区域分阶段推动分布式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多元化、规模化应用,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
  第四,充分挖掘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建筑节能和交通节能潜力。城镇化发展主要表现为人口从农村向城镇聚集,由于城镇与农村之间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同,在建筑和交通行业的空间布局与能源消费模式存在显著差异,总体看来,城镇人均能源消费明显高于农村人均能源消费,在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亟须建筑节能和交通节能。建筑节能方面,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大力发展绿色节能建筑;交通节能方面,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合理控制机动车保有量,加快以新能源、低能耗为主的汽车推广应用,倡导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
  第五,充分发挥区域之间能源消费的空间溢出效应,通过区域示范效应控制能源消费。空间溢出效应主要通过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价格等影响因素的空间滞后项进行传递,充分发挥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价格对能源消费的直接影响效应和间接影响效应。通过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适当合理提高能源价格等措施来实现区域能源消费控制与经济增长的共赢。

关键字:能源,河北

上一篇:试述某地区杨树烂皮病危害状况调查

下一篇:浅析能源的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系

行业资讯月点击排行

展会信息月点击排行

招商信息月点击排行

首页 资讯 招标 项目 展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触屏版 电脑版
安装信息网 www.36qyk.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