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招标 项目 展会 更多

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技术动态


探析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刍议逐渐远离现实革命的学术慰藉

2016-04-13 20:27:44 安装信息网

相关链接: 中国安全网 中国质量网 中国论文网 中国资讯网

内容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探索呈现出的逻辑进程特点是:逐渐远离现实革命,使意识形态理论变为面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学术慰藉。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问题的重视为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借鉴,他们的观点对我们认识全球化时代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起到警示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现实革命
  一.早期意识形态探索:以社会革命为中心展开,激发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
  资本主义的长盛不衰,迫使卢卡奇、科尔施、葛兰西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和资本主义现实,以便解开当代资本主义“垂而不死”、“崩而不溃”、“灭而不亡”的秘密。他们较为一致的看法是,资本主义之所以能够几经波折大难不死,原因很简单: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还没有觉醒,因此他们无法肩负起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使命。只有重视意识形态问题,才能使无产阶级形成自觉的阶级意识,才能在革命斗争中获得胜利。
  卢卡奇的意识形态理论以物化和物化意识为主要内容和出发点,以唤醒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拯救主体,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为目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认为,要实现社会进步和发展必须克服资本主义物化现象,而这必须建构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进行意识形态革命,以此唤醒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柯尔施反对庸俗的马克思主义者把意识形态看作与其对象相分离的、空洞的、虚假的,因而是无足轻重的一种实在。他说:“德国古典哲学,这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意识形态表现,并未退场,而是转变成了一种新的科学,这种科学以后作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一般表现出现在观念的历史上。这就是最早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40年代发现和系统论述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所以,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革命的哲学,它的任务是以一个特殊的领域——哲学——里的战斗来参加在社会的一切领域里进行的反对现存秩序的革命斗争。”[2]在这里,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同时,无产阶级形成自觉的阶级意识是夺取革命胜利的关键。葛兰西努力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西方国家具体历史条件文化政治传统结合起来,对适合西方的革命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提出一套先夺取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再夺取政治上的领导权从而最终实现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文化霸权理论。首先,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是市民社会和政治社会的结合,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强制性的领导会逐渐让位于市民社会的文化意识形态的非强制性领导,资产阶级正是运用思想和文化手段塑造并影响民众的价值观以使他们认可现存的政治和社会秩序,从而自然服从国家控制和管理。其次,在这种情况下,无产阶级只能进行阵地战,即必须首先在文化意识形态领导权方面展开斗争,占领市民社会这块精神阵地,掌握霸权,然后再进行运动战。最后,那么如何在夺取市民社会领导权的阵地战中取得胜利呢?葛兰西提出了关于“知识分子”的理论。他说“知识分子阶层与生产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决不是其他基本社会集团所具有的直接的相互关系,他们处在社会结构的‘中介’环节是上层建筑的‘活动家’。”[3]葛兰西认为知识分子在文化领导权中起着重要作用,把他们看成“统治集团的管家”,认为“要是没有知识分子,那就是没有组织者和领导者,也就是没有组织的。” 葛兰西强调的是知识分子的社会职能,无产阶级必须建立自己的有机知识分子集团,来建构传播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从而掌握文化霸权。
  二.人道主义的意识形态探索:期望剔除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神秘因素
  随着20至30年代早期垄断资本主义的巩固,卢卡奇和科尔施直接激发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的努力宣告失败,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界只好退而求其次地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展开批判。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有阿尔都塞、伊格尔顿和法兰克福学派。如果说,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们以社会革命为中心展开其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话,那么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社会批判理论则以文化批判为中心建立其以人道主义为方法论原则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首先,在霍克海默看来,意识形态批判在本质上就是理性批判。在《理性之蚀》中,霍克海默把理性划分为主观理性和客观理性。然而,对理性的分类和批判是一种脱离历史具体性的人性论批判,是不可能向人类真正指出一条通向理想未来的现实道路。其次,马尔库塞认为,爱欲的解放是人的解放的基本表征,而爱欲的解放关键是解放劳动。但是究竟怎么样才能达到劳动的解放呢?在这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上,他的爱欲性的劳动只是意识形态批判的武器,它是在意识形态领域绕圈子,劳动解放这个社会革命性命题变成了文化革命的命题。可见,以霍克海默和马尔库塞为代表的社会批判是一种人道主义的学术型文化探索,他们的意识形态理论的特点就是在学理上对资本主义文化现象进行颠覆。所以,此时的意识形态探索已经偏出现实革命的轨道。
  尽管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对意识形态的理解不同看法各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都把意识形态看作是一种虚假的意识,它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它通过美化现实生活而替现状辩护,它同现状认同而不是超越现存世界。因此,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现象做出的较为彻底的批判,包括在学理上对资本主义文化现象进行颠覆,对发达资本主义的大众文化的进行批判,目的就是要剔除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神秘因素,揭露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统治的本质。这表现在:第一,法兰克福学派对意识形态进行了猛烈抨击,指责它在当代发达工业社会具有社会操纵、社会欺骗和社会辩护的功能,它是为资本主义的同化服务的,遏制了社会革命化。“关于意识形态在发达工业社会中的同化作用,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马尔库塞的单面社会批判理论就体现了这一主题。”[4]马尔库塞认为,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达不仅没有使意识形态走向终结,反而使它以一种新颖独特的方式得以强化,并以无形的力量支配着人们的一言一行。第二,法兰克福学派意识形态批判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资本主义大众文化的批判。尤其是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分析和批判了大众文化或文化工业的危害:文化工业把文化变成商品,排除或否定了文化、艺术的独立自主性;文化工业的标准化、划一性扼杀了个性和创造性;更严重的是,文化工业已经消除了文化原有的批判和否定的向度,堕落成为现实和统治辩护的意识形态工具。所以,“文化工业通过娱乐活动进行公开的欺骗。……以便能够牢靠地在生活中支配人们的活动。”[5]
  三.反对人道主义意识形态批判: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永存的想象之境
  自20世纪50年代起,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就对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理论进行反思,阿尔都塞就是这些理论家的代表,他提出以人道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本身具有意识形态性,它不仅不能使意识形态理论成为革命的武器,反而使之变成徒有“革命”、“左派”形式、缺乏科学性的无力呻吟。因此,阿尔都塞反对人道主义意识形态批判,并追问意识形态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存在。阿尔都塞在马克思和曼海姆的理论基础上,明确指出了意识形态在社会存在中的实存方式,即社会无意识的想象体系。他认为,首先,意识形态自身是无历史的,但它作为社会关系的重要依存现象却是永远存在的。他指出意识形态(其某些形式)永远是社会的一种特征,“意识形态是永恒的,就像无意识一样”。意识形态为什么会永恒存在呢?第一,意识形态是个人同其真实存在状况想象关系的一种“再现”。

关键字:文学哲学

上一篇:关于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探析

下一篇:探析发挥审计监督在宏观管理中的作用

行业资讯月点击排行

展会信息月点击排行

招商信息月点击排行

首页 资讯 招标 项目 展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触屏版 电脑版
安装信息网 www.36qyk.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