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敏,章菲菲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葫芦岛125105)
摘要:城乡结合部群体性突发事件是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根源。为实现对城乡结合部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归类研究,基于聚类分析理论,探究了我国城乡结合部管理现状以及各类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原因和具体表现形式,构建了分布聚类模型,利用MATLAB软件生成聚类分析的谱系图,动态模拟了群体性突发事件、原因、表现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城乡结合部群体性突发事件基于各类原因呈现不同的表现形式,根据造成群体性突发事件各原因之间的相似度,将城乡结合部群体性突发事件归类为以征地拆迁为主线的经济利益冲突、以执法不当为导向的政治矛盾、以打架斗殴为主要形式的个体冲突、以信访维权等为基础的社会纠纷、以群体竞争为代表的组织斗争。在对城乡结合部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管理中,根据事件所属的类别,可以制定明确的预警计划,从根本上降低城乡结合部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率,为政府等相关部门的预警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群体性突发事件;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X913.4 doi: 10. 11731/j。issn.1673-193x.2016. 02. 024
O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演进,城镇格局逐渐出现两极化的倾向。城乡结合部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主体之一,因其发展和管理所产生的利益冲突与社会纠纷而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层出不穷,成为中国社会矛盾屡屡频发的敏感区域,各类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衍生事件也给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城乡结合部位于城市与农村的交接地带,地理位置特殊,它既传承延续着城市在经济、工业、科技等方面的新兴元素,同时也保持着农村生活水平相对落后的原始面貌,新旧两种元素的强烈碰撞必然激发各类问题的萌芽,促使突发事件及衍生型群体性事件的爆发。而群体性突发事件归属于这些突发事件及衍生事件的分支,从规模和发生频率上来说它对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相较其他突发事件更为明显。
迄今为止,有不少学者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类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童星和张海波根据“是否有组织”和“是否有直接的利益诉求”两个基本维度将群体性事件分为有组织一有直接利益诉求、有组织一无直接利益诉求、无组织一有直接利益诉求以及无组织一无直接利益诉求四类;游云福根据群体性事件的最初起因,将其分为由间接的公民个人或集体(群体)与政府之间的矛盾激化而引致的群体性事件和由直接的公民个人或集体(群体)与政府之间的矛盾激化而导致的群体性事件,并把这两类性质的群体性事件中主要的、带有典型或普遍意义的事件按发生地归纳为三类:乡村群体性事件、城市群体性事件、城乡结合部群体性事件;张明军将群体性事件分为基于权力指向的事件、基于诉求表达的事件、基于情绪宣泄的事件、基于理念声张的事件;刘能采用一种互斥性更强的分类框架将群体性事件分为七类:直接利益相关的原生型集体维权抗争、无直接利益相关的群体泄愤事件、地方政治生态恶化诱致的突发群体性事件、行业集体行动和工业集体行动、工具性处理“死亡因素”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意识形态或政治动机驱动的群体性事件、网络场域内生的群体性事件。
上述文献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但针对城乡结合部这一特殊区域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特别是归类研究较少或不够深入。本文运用聚类分析对其进行归类研究,为应急管理相关部门制定预警及应对方案提供依据,对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保护群众的人身安全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城乡结合部管理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逐步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由于受突发事件自身的不确定性、突发性以及各方社会利益主体利益追逐的掣肘,城乡结合部的管理还存在大量的现实问题。
1)城乡结合部在社会管理方面长期落后,管理力度不足。外来人口较多,人口流动加快,地区人口分布范围加大,有些人员文化素质不高,稍许的管理不到位就可能促使各类违法事件的滋生蔓延。同时,由于大量的暂住人口,给户籍管理、计划生育、子女普及教育、交通管理、物业管理、区域分配等带来很多新的问题。
2)城乡结合部在经济管理方面存在漏洞,缺陷众多。城乡结合部处于城乡交汇地带,群众观念保守顽固、收入来源单一、生活水平低下。居民对因工业发展的需求而造成的环境资源破坏抵触加大。农民土地被当地政府大量占用,征地程序混乱,资金调度不周,不法人员中饱私囊使农民利益受损,征地纠纷连年不断。
3)城乡结合部在规划体制管理方面基础薄弱,阻碍较大。目前大部分城乡结合部还没有完全形成城市规模,与城市总体规划体制不相吻合。城乡行政管理体制交错,基层政权建设匮乏,基层干部的群众观念相对淡薄。由于土地批租、房地产开发而导致土地管理分割,城乡单位犬牙交错、参差不齐,“一地两府”及“一地多主”的现象普遍,带来大量较突出的跨区管理的矛盾。另外,行政管理体制的制约,也使城乡结合部在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上未能达到统一。
2 城乡结合部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聚类分析
2.1 变量数据预处理
为保证研究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笔者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城乡结合部突发事件的触发因素,研究了大量关于城乡结合部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文献资料并设计了李克特五分量表调查问卷,此次共发放调研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0份,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可信度检验,得到近十五年来我国城乡结合部地区各种群体性突发事件原因¨叫及表现形式,具体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导致我国城乡结合部群体性突发事件频发的原因众多,各类事件在触发源的分布上既存在差异性,又有着紧密的联系。忽略其他未考虑到的客观因素的影响,对图中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划分,得到城乡结合部群体性突发事件原因与表现形式的数量对应
情况,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由表1数据可以看出,城乡结合部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原因与各事件的表现形式之间存在层次上的对应关系,各类原因导致的突发事件在其表现形式上的数量分布遵循主成分分析的规律,即各类原因对群体性突发事件影响程度不同,各原因之间的相关性会很大程度上牵动事件发展的格局。
2.2 分布聚类模型构建
基于以上资料,分析所收集数据的特点,剔除无关的变量值,构建分布聚类模型求解城乡结合部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原因分类结果。
1)计算各变量之间的距离
为了运用这些原因变量进行城乡结合部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归类分析,首先要进行变量自身的归类。结合目前城乡结合部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况,计算各原因之间的距离,确定各原因之间的相似性程度。
假设d(x i,x j)是原因变量x i,x j ( i,j≥0)之间的距离,一般情况下要求其满足下列的条件:
在聚类分析中,有些距离不满足上面的(3),在广义上仍将其看作距离。结合已得数据利用MATLAB软件计算各变量之间的seuclidean(标准化欧氏距离)y的结果如下。
2)定义变量之间的连接
由上面所得的各原因变量之间距离y,用average(未加权平均距离法)参数指定的算法计算系统聚类树,返回包含聚类树信息的(m-1)×3的矩阵Z,其中m为初始叶子节点的数量。
矩阵Z中应存在m*(m-1)/2个行向量,本文采用简化的矩阵表示,将两个对象之间连接生成的索引下标作为矩阵对应的行数和列数。由计算的结果可以看出,聚类数中基于叶子节点共生成107个高于叶子节点级别的类,分别对应于聚类树中的内部节点,生成的新类索引为m +j,其中j对应原始数据集中的对象。矩阵中的元素对应于各原因变量之间的距离值,变量之间的连接可以实现。
3)评价聚类信息
当对n个指标变量进行聚类时,用相似系数来衡量变量之间的相似程度(或关联程度)。假设c ij是任意两个变量x i,x j (i,j≥0)之间的相关系数,则c ij满足:
如果计算的c i j的绝对值越接近于1,说明变量Xi,xi(i,j≥0)之间的关联越大。数学建模中最常用相关系数和夹角余弦来计算相似系数,本文采用的是相关系数法。
利用pdist函数生成的y和linkage函数生成的Z计算cophenet相关系数c:
由计算的结果可以看出,Z和y之间的相似系数与1十分接近,即Z和Y之间的关联十分密切,对所得信息的聚类是可能的。
4)创建聚类,并作出谱系图
根据上述的结果,最终求得各原因变量整体变化的谱系图,如图2所示。
从谱系图中可以看出,若干突发事件的产生原因具有相关性和同质性,结合各原因的特点进行分类的结果为:{拆迁征地}、{执法不当}、{打架斗殴}、{信访维权}、{企业经营冲突}等剩余项为一类。
2.3 基于聚类分析结果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分析
群体性突发事件,包含了群体和突发两重性质。无论是从事件本身的性质、触发因素、事件产生的效果出发,其均有可能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性质复杂莫辨,内容多样,结果难以预料,很难针对某一具体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做出明确的界定。笔者依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在结合聚类分析所得谱系图的结果,城乡结合部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归类如下。
1)以拆迁征地为主线的经济利益冲突。此类事件一般表现为静坐、游行、集体上访、罢工、罢市、肢体冲突等,往往开始于较小的个体事件或经过长期的演化,衍生出大规模的集群运动,例如昆明晋宁事件、2010年的钱云会事件、苏州通安征地事件等。从目前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现实来看,由于大规模的土地占用而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占70%左右,其他的则是涉及人口管理、村民自治、苛捐杂税、员工薪资等方面的因素。
2)以执法不当为导向的政治矛盾。此类事件一般伴随着一定的暴力情绪,因政府有关部门未能及时疏导和处理偶然发生的普通事故和社会纠纷,或是处理方式不当引发了恶性的衍生事件,引起无直接利益关系的群众对受害者和执政当局的强烈不满,使民众借机发泄积蓄已久的愤懑情绪,盲目从众,致使事态升级,场面失控,最终发生打、砸、抢、烧等犯罪行为。例如2010年安徽马鞍山事件、2008年云南孟连事件等。当前城乡结合部的行政管理复杂,某些地区虽由城市政府介入城乡结合部的管理,乡镇领导和街道管理的分界不清,地域交错,实际工作的处理难以顾及多方群众的利益。同时城乡结合部地区的法制系统建设还不是十分完善,法制上的盲点极易损害众多群体的基本权利而导致群体性的维权行动。
3)以打架斗殴为主要形式的个体冲突。此类事件通常由个人发起或是具有一定规模的组织、团体,出于个体心理作祟、刻意报复、利益追逐而发动的恶意的群体性打架斗殴事件。在城乡结合部地区,由于人口流动,人口分布复杂,且远离城市严格的法制管理,受个体教育水平和思想水平的影响和限制,在自身利益受损的情况下容易受心理和情绪的主导,从而采取报复的行动以发泄自己的愤恨。目前在城乡结合部地区,发生的该类事件有广东中山外来人员聚集事件、“6·25”沙溪群体性聚集事件等,以打架斗殴的形式造成了众多的伤亡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4)以信访维权等为基础的社会纠纷,此类事件一般包括劳动争议纠纷、消费纠纷、管理纠纷、医患纠纷、学校教育纠纷等多类社会问题。在城市化进程中,目前城乡结合部的管理正处于转型期,社会诸多方面的关系结构遭受变动,造成了各种矛盾和纠纷的易发和频发。同时,城乡结合部地区市场化和社会化的转变,也导致人们的生活发生相应的变迁而陷入一时难以改变的局面,这些因素均有可能造成大范围的社会纠纷的发生。当前的因信访维权而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一般都是非正常手段的突发性过激行为,具有明显的破坏性和一定程度上的过激性。
5)以群体竞争为代表的组织斗争,此类事件通常发生在两个或多个的组织、团体之间,群体之间鉴于利益上的争夺或对对方行为的不满而引发的突发性事件,具体的原因有企业经营冲突、村镇矛盾、宗教文化上的冲突等,其中在城乡结合部地区,由企业间的经营冲突而引起的群体性事件数不胜数。城乡结合部地区的经济特点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为潜在的突发事件埋下了导火线。资源、资金、人才等方面的竞争,极易引发剧烈的斗争,造成严重的损失。
3 结 论
1)本文基于聚类分析的思想对城乡结合部群体性突发事件进行归类分析,根据导致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建立分布聚类的模型。由分类的结果分析得到,依据触发城乡结合部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影响因素的特点,确定将其归类为以拆迁征地为主线的经济利益冲突、以执法不当为导向的政治矛盾、以打架斗殴为主要形式的个体冲突、以信访维权等为基础的社会纠纷、以群体竞争为代表的组织斗争。各类突发事件均有其各自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所以政府等相关部门可根据突发事件所对应分类的信息制定预警计划,从根本上降低城乡结合部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率,将不必要的损失降至最低。
2)城乡结合部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合理归类是解决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重要依据。由于群体性突发事件触发因素很多,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文中选择了城乡结合部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原因作为主要因素进行归类研究,以后还需要深入探究更多的因素来进行有效分析。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群体性突发事件触发源影响度分析以及触发源与突发事件触发关联分析将是未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