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永清,刘铁超,孙大伟,王 博
(哈尔滨理工大学测控技术与通信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以黑龙江地区的20家较大型木材加工企业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设计企业安全氛围与员工安全行为关系的分析模型,对安全氛围与员工安全行为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木材加工企业中安全氛围与员工安全行为中的责任行为、学习行为存在中度关联;与员工安全行为中的互助行为存在中度关联;安全氛围中的领导承诺与员工安全行为中的分享行为存在低度关联,而安全氛围中的工作环境、安全意识与员工的分享行为不相关。因此企业安全氛围成熟度越高,对员工安全行为的影响作用也越大,同时明确了安全氛围对员工安全行为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木材加工企业;安全氛围;安全行为;相关度;数据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X92 doi: 10. 11731/j.issn.1673 -193x.2016. 02. 033
0 引言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追求的提高,木材加工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木材加工过程中事故也频繁发生。自2010年初至2014年年末,有统计的较大以上事故11起,共造成41人死亡。企业注重对工艺技术的革新和特种设备的管理,却忽视了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企业一线员工如特种作业员、特种设备操作员的不良操作行为会提高事故发生率,因此员工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预防的重点。
近年来,安全氛围的研究已成为各行各业安全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对木材加工行业安全氛围与安全行为关系的研究始终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安全氛围与员工安全行为存在显著关系,良好的安全氛围能促进员工安全行为的发展,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由于安全氛围具有变化性和不稳定性,研究中的各个研究样本量、参与者特性、测量方法、作用过程传递媒介者等的不同,得到的安全氛围与安全行为之间的相关性也会不同。Clarke的研究表明,安全氛围与安全行为间存在强相关,与事故伤害指标间存在弱相关,而Christian等的研究表明,安全氛围与各类安全行为都存在中等程度相关。安全氛围与安全行为之间的作用关系至今未得到统一。上述研究缺乏行业理论实践基础的承载,还需更多的研究者致力于此。
鉴于此,笔者根据木材加工行业特点,深入研究木材加工企业中一线员工对企业安全氛围的感知情况。从新的维度出发,构建安全氛围与员工安全行为的关系框架来分析前者对后者的影响效果。利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验证二者的相关性,同时得出企业安全氛围对员工安全行为的预测作用。分析结果可为企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改善员工安全行为以及优化企业安全氛围提供依据,为我国木材加工企业安全氛围的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1 相关研究工作与研究假设
1.1 相关研究
员工安全行为引起了很多学者的注意并对其进行了相关研究。Neal等对安全行为进行了定义,指将人们在生产作业过程中遵守规章并在产生危险和事故前采取能够保护自身、他人和设施、工具等的一切行为,并且使用两个指标即安全服从行为与安全参与行为来揭示员工的行为安全绩效。Cheyne等也使用了两个指标来表达安全行为,即结构性安全行为和交互性安全行为。
笔者将员工安全行为分为四个因素,分别是责任行为、学习行为、分享行为、互助行为。
①责任行为反映了员工对于一线工作内容的完成情况,主动高质量地完成工作的行为;
②)学习行为反映了员工自觉的学习与安全相关的知识并在安全能力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行为;
③分享行为反映了员工在获得与安全相关的情报时,能够主动与他人分享或及时与上级保持沟通的行为;
④互助行为反映了员工在安全问题上的相互关心和帮助的行为。
1.2研究假设
1.2.1 安全氛围三因素及假设
根据现有研究和Diaz等学者的观点对安全氛围进行了定义,指团队成员为在具体的一个时间段内对工作安全的一种共同认识,也是团队成员对工作环境安全状况的整体知觉,且该共识和知觉会对员工的安全行为产生影响。基于不同行业,国内外学者对安全氛围的构成进行了广泛研究。Vinodkumar等化工企业的安全问题主要应该分为5个方面分别是安全管理承诺与安全活动、员工安全知识与规章遵守、员工的参与、员工安全态度和安全工作环境。Susan等建筑企业安全问题由六个方面构成,分别为管理中安全的优先性、安全沟通、安全管理、工作组安全参与、安全知识和安全激励。张吉广也对安全氛围进行了研究并将其分为安全管理、安全认知和安全态度。
将木材加工企业安全氛围划分为领导承诺、工作环境和安全意识这三方面因素,并做假设进行研究。
1)领导承诺是企业中领导层公开做出的关切一线员工的意愿或行为。
员工行为会受到领导的战略决策和日常管理行为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员工会遵循安全制度和程序,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判断,调整自身对待安全的态度与行为。当领导与员工分享信息、强调安全问题,且对员工达到安全要求的行为有反馈承诺时,员工将产生心理互动机制,如愿意承担更多责任、愿意帮助其他员工、乐于分享工作经验,并对组织中的安全氛围有明确的感知。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1:领导承诺对员工责任行为有着正向作用;H2:领导承诺对员工互助行为有着正向作用;H3:领导承诺对员工学习行为有着正向作用;H4:领导承诺对员工分享行为有着正向作用。
2)工作环境包括与员工工作有关的一切外界自然环境和工作场合中其他人的安全相关行为所营造的工作现场环境。一般情况来说控制自然环境十分困难,而工作现场环境是可以改善的,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工作人员的生理和心理都会对员工的行为产生影响,因此营造适宜的工作环境十分重要。Wagenaar等认为,不安全行为发生的概率提高是由工作环境中的不良因素所导致的。Keenan等对1945~1950年美国汽车制造行业1 941例事故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工作环境是安全行为最重要的预测指标。若企业员工做出有利于组织安全的行为,其他员工也会效仿,并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因此工作环境对员工安全行为的影响较大。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5:工作环境对员工责任行为有着正向作用;H6:工作环境对员工互助行为有着正向作用;H7:工作环境对员工学习行为有着正向作用;H8:工作环境对员工分享行为有着正向作用。
3)安全意识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免受不利影响的一种安全生产观念,也是人对各种有可能造成自身及他人伤亡或其它意外事故的各种条件所保持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事故就是在进行有目的的行动中发生的违背人意愿的事情或者现象,而产生事故的根本原因就是由于人的意识不到位,而意识不到位就会使人产生不安全行为,从而又会引发大多的物的不安全状态,由此可知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若想让员工主动做出有利于安全生产的行为那么就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9:安全意识对员工责任行为有着正向作用;H10:安全意识对员工互助行为有着正向作用;H11:安全意识对员工学习行为有着正向作用;H12:安全意识对员工分享行为有着正向作用。
1.2.2研究假设
社会交换理论表明,个体提供的安全行为与组织提供的安全氛围应具有等价性,对安全氛围与员工安全行为之间关系提供了依据。当员工感知到来自组织的安全支持感越强烈,其组织归属感也越强,也会产生回报组织的责任和义务感。Mearns的研究表明,当组织为员工完成某项任务或为员工提供安全培训帮助时,员工会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组织,如帮助同事解决安全生产问题、主动报告安全隐患、参与安全决策会议、与组织进行安全沟通等。Zohar等学者的研究证明,有三个因素与安全行为显著相关,分别是员工的安全意识、管理者的安全承诺以及组织对安全管理、安全培训的态度,如果想要提升员工的安全行为水平、事故率明显降低,那么就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氛围。上述分析表明,当组织安全氛围较高并且员工能够很好的感知该种氛围时,会很好的提升其在安全遵守和安全参与的水平;反之,如果员工感知安全氛围较差时,会使其主动性与能动性弱化,在安全行为方面表现不佳。综上所述,增强安全氛围可以提高员工安全行为;反之,安全氛围的降低则会产生消极怠工行为等,据此提出假设:
H13:安全氛围对员工安全行为有着显著的正向相关性;H14:安全氛围对员工安全行为有着显著的预测作用。
因此,构建安全氛围对员工安全行为影响关系的假设模型,如图1。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与数据的收集
研究对象是黑龙江地区的20家木材加工企业员工并向其发放问卷。调查问卷由员工基本特征、安全氛围和员工安全行为三部分组成,采用Likert5级量表。调查问卷在参照Neal等学者研究的量表基础上,结合中国木材加工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笔者长期以来对该领域的安全管理实践进行了微调,最终确定了有关员工安全行为的26个题项和有关安全氛围的17个题项,员工安全行为部分中责任行为包括9个题项,学习行为包括8个题项,分享行为包括5个题项,互助行为包括4个题项;安全氛围部分中领导承诺包括5个题项,工作环境包括4个题项,安全意识包括8个题项。
2.2样本描述
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61份,回收率为87%。剔除掉作答不完整的问卷,最终得到253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利用率为84. 33%。其中,男性占83. 4%,女性占16.6%;年龄25岁以下占16.6%,25~34岁占34. 4%,35~ 44岁占30.8%,45岁以上占18. 2%;学历,初等文化教育程度占67. 8%,初等文化以下占24. 3%,其他文化水平占7.9%;工作职位以有用木器将设备的操作人员及辅助设施操作人员为主,分别占40. 3%和34.4%,特种设备操作员和安全员分别占16. 2%和9.1%;工作经验不足3年者占12. 3%,3~5年占41. 9%,6~10年占33.2%,10年以上占12. 6%。
2.3数据分析与研究假设的检验
2.3.1 信度与效度检验
信度即反映问卷的可靠性程度,用来检验最终测量的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和稳定性。利用SPSS17.0计算问卷的Cranbach'sa系数来检验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的是问卷测量是否正确,即数据结果可以反映出测量工具能够测量研究所构建概念的程度。可以用潜在变量的平均方差抽取量(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缩写为AVE)来衡量结构效度。具体检验结果见表1。
结果表明,各题项的a系数均大于0.7,且整体a系数大于0.8,问卷信度符合要求。潜变量的AVE值介于0. 52和0.82之间,满足了0.50的最低标准的要求,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
2.3.2安全氛围与员工安全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木材加工企业安全氛围与员工安全行为之间的关系,采用积差相关性法进行验证分析。安全氛围与员工安全行为变量之间相关性情况见表2。相关系数为正则为正相关,反之为负相关;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表现出两变量间的相关程度的高低,绝对值大表明变量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反之则相关性较差;相关系数值所对应的关联强度分别为:0. 70~0.90为高度关联、0.40~0.70为中度关联、0. 20~0.40为低度关联;显著性概率值p<0.05,表示两个变量间的相关达到显著。
表2中的数据表明,员工的责任行为与领导承诺(r=0.88**、工作环境(r=0.76**)和安全意识(r=0.82**)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且为高度关联。因此,假设H1、H5、H9成立。同理,员工的互助行为与领导承诺、工作环境和安全意识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且属为中度关联,假设H2、H6、Hl0获得支持。员工的学习行为分别与工作环境和安全意识存在显著正相关,且高度关联,与领导承诺属低度关联,假设H3、H7、H11获得支持。员工的分享行为与领导承诺存在显著正相关,为低度关联,而与安全意识、工作环境均不相关。因此,假设H8、H12未得到支持。同时员工安全行为与安全氛围有显著正相关,假设H13得到验证。
除去分享行为与工作环境、安全意识不显著相关外,员工安全行为的各因素与安全氛围的各因素之间均显著正相关。为进一步检验安全氛围是否对员工安全行为存在预测作用,进行了回归分析。
2.3.3 安全氛围与员工安全行为的回归分析
由积差相关性分析结果得出木材加工企业安全氛围与员工的安全行为存在正相关性,但对于两者间是否存在预测关系还难以确定。为验证假设H14,以安全氛围为自变量,员工的安全行为为因变量,通过回归分析得到解释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安全氛围的3个因素对于员工安全行为的4个因素所建立的回归方程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变异量显著性检验的F值的p<0. 01,属于显著水平,即领导承诺、工作环境以及安全意识对于安全行为中4因素所建立的回归方程是有效的。进一步通过t值来检验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回归显著性。结果显示,安全氛围的3个因素对于安全行为的4个因素都具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回归。其中安全氛围的3个因素在责任行为、互助行为、学习行为、分享行为上的解释变量分别为20%、22%、17%、11%。将安全行为看作是员工的安全行为4个因子之和,将领导承诺、工作环境和安全意识之和看作安全氛围,考察二者之间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二者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51(p<0. 01),R2=0.24,R a d j=0.23,即安全氛围对员工的安全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至此,假设H14成立。
3 结论
1)安全氛围的3个因素对于安全行为的4个因素基本都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安全氛围对员工的安全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其中,工作环境与员工分享行为不相关,分析在于企业一线员工的工作任务比较单一,工作流程需严格按照流程执行,需要员工反馈和建议的空间较小。员工学历普遍偏低,分享的意识不强,即便工作环境中有分享行为但员工还是觉得事不关己且受到工作性质的局限,不具备改善操作流程的能力,不愿意把精力放在分享上。因此,得到的数据不能支持假设。
安全意识与员工分享行为不相关,原因在于企业从业人员岗位区分明确,经过规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不同岗位间工作性质差别较大,即便自身安全意识很高,也只是针对如何提高自身和组织安全状况,采用已有条件进行规避风险,不会过多的进行分享交流。因此,得到的数据不能支持假设。
2)随着安全氛围对安全行为的影响研究逐步深入,但是由于企业具有员工工作危险性较高、员工流动性较大、对企业的归属感不高等特点。因此提升组织的安全氛围可有效促进员工安全产生行为,从而有效降低事故率。只有作为生产和安全责任主体的企业,不断加强内部管理,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激发员工个体主动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并主动做出安全行为,降低事故发生率,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绩效。
上一篇:基于Web的油气集输联合站变更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