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招标 项目 展会 更多

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技术动态


关于 SO2与NH3 /NO对SCR脱硝中PM2.5排放特性影响的研究

2016-03-04 10:46:25 安装信息网

相关链接: 中国安全网 中国质量网 中国论文网 中国资讯网

作者:资源      

   目前我国氮氧化物的主要排放源是燃煤电厂,燃煤电厂大部分都采用了高效的SCR脱硝技术。SCR脱硝装置虽然脱除了NO x减少了其转化为二次污染物的可能,但是SCR过程本身会改变细颗粒物的物化特性,增加一次PM2.5的排放。作为SCR核心的催化剂,商业中广泛采用的是V2 O5 -WO3/TiO2催化剂,他不仅催化脱硝反应,还会将一部分烟气中的SO2催化氧化成SO2,SO2可与NH3、H2O反应生成NH4HSO4、(NH4 )2SO4等硫酸铵盐,硫酸铵盐经核化凝结作用形成亚微米级细颗粒,部分在催化剂上积聚,造成催化剂活性点减少,通道堵塞,使SCR脱硝效率降低,压降增大。由于SCR下游设备空预器及管道温度较低,少部分硫酸铵盐会沉积在空预器及管道内部,引起设备及管道腐蚀,大部分以气溶胶形式随烟气进入后续除尘及湿法烟气脱硫系统,但由于细颗粒物粒径小,很难被后续系统除去,因此最终会排人大气环境。

  Amanatidis、Thiruvengadam、Lee等均发现经过氨(尿素)法SCR脱硝后,机动车尾气颗粒物数浓度显著增加,并指出这与硫酸铵盐形成有关。国内马双忱等总结了SCR脱硝过程中硫酸氢铵的生成量与SO2氧化率及氨逃逸量有关,但对于其中的影响机理未有深入研究。笔者通过模拟SCR脱硝装置,针对V2 O5 -WO3/TiO2商业催化剂,对SCR脱硝装置出口PM2.5物性进行了测试分析,并研究了SO2催化氧化及氨氮体积比对PM2.5形成的影响。

1实验部分

1.1催化剂样品

  试验用催化剂是由成型的工业催化剂V2O5-WO3/TiO2碾成粉末状,并筛选出均匀颗粒状催化剂样品,主要成分为V2O5(0.899%)、TiO2( 86. 81%)、WO3 (4. 61%)。

1.2分析系统

  氨法SCR脱硝模拟试验装置整体流程如图1所示。该装置主要由模拟烟气配制系统、催化反应系统、分析测试系统组成。模拟烟气和反应气体由NO、NH3/N2、SO2、O2和N2钢瓶气配制;SO3是由SO2和O3在置于恒温水浴锅中的混合器内反应生成,温度控制在60℃。

1.3实验方法

  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能谱( FSEM -EDX)对SCR出口颗粒物的形貌进行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颗粒物相组成;利用ELPT实时在线测量细颗粒物浓度及粒径分布。实验时,烟气进入旋风分离器,并被脱除大于10μm的颗粒后,由高温洁净气体稀释后进入ELPI测试系统。实验条件:温度为350℃,氨氮体积比为1.0,NO体积分数为0.08%.SO2体积分数为0.08%,水汽体积分数为8%,O2体积分数为5%,细颗粒物用PM2.5采样器进行采样;利用德国RBR公司生产的ECOM J2KN型烟气分析仪测量烟气中组分浓度。

  采用原位红外实验探究氨氮体积比对SO2催化氧化的影响。先将待测催化剂样品在400℃的高纯N2( 20 m L/ min)中预处理1h,在降至350℃过程中,记录下背景值,在采取样品谱图时减除相应的背景值即为样品的原位红外谱图。实验用气体总流量控制为40 m L/min,通人的气体(使用时)体积分数条件如下: φ( NH3)= φ (NO)= φ (SO2)=0.2%,φ (O2)=5%,平衡气体为高纯N2,并记录吹扫稳定后相应的样品谱图;当样品经SO2预吸附处理后,需

用N2吹扫40 min至稳定状态后,再在N2气氛下获取相应样品谱图。

2结果与讨论

2.1 SCR出口PM2.5物性分析

  ELPI在线测试SCR脱硝进出口细颗粒物数浓度的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因为人口烟气由钢瓶气配制,因此,细颗粒物含量接近0,而经过SCR脱硝反应之后,烟气中检测到细颗粒数浓度达到1.0×106个/cm3左右。表明SCR脱硝会促进细颗粒物数浓度的增加。

  SCR脱硝装置出口细颗粒物数浓度分布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可见,颗粒数粒径多分布在0. 026~0.08 μm内,亚微米级颗粒占大多数。通常,颗粒物呈三模态分布,即爱根核模态(粒径<0. 08μm)、积聚模态(粒径在0.08~2μm之间)和粗粒子模态粒径>2μm)。由于SCR脱硝出口细颗粒物多是<0. 08 μm的颗粒,那么其主要是爱根核模态颗粒物。而该颗粒物主要由污染气体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转化而成,因此SCR出口排放的细颗粒物是在SCR脱硝过程中通过化学反应转化得到。

  SCR脱硝出口细颗粒物的SEM和XRD分析如图4所示。由图4(a)可以看出,这些细颗粒多呈立方体、长方体晶型,大小较为均匀,粒径集中在1 μm及1μm以下,这与ELPI测试的粒径分布结果相一致。图4(b)中可以看出,烟气中的细颗粒物主要为NH4 HSO4及少量(NH4) 2SO4。

2.2 SO2催化氧化对PM2.5形成的影响

  SO2浓度对其氧化率及细颗粒物生成的影响如图5所示。

  由图5(a)可知,随着SO2体积分数的增大,SO2氧化率逐渐降低。Svachula指出,在低体积分数范围内(约350μL /L),SO2体积分数提高促进了其转化,但受到催化剂上活性位数量限制,当SO2体积分数很高时,大多数活性位被占据,且由于SO2的反应速率远小于扩散速率,导致部分SO2未能反应,降低了SO2氧化率,所以随着SO2体积分数的增加,SO2/SO3转化率降低,但SO3生成量总体呈增加趋势。

  由图5(b)可以看出,SO2体积分数的增加会导致出口烟气中细颗粒物数浓度明显增加,这是因为SO2体积分数提高使得SO3生成量增多,从而使得在一定氨浓度下,氨与SO3反应生成的细颗粒物增多。

  为验证此猜想,研究了φSO3浓度与PM2.5形成的关系,结果如图6所示。实验反应条件为:p(N0)=800mg/m3,φ( O2)=5%,φ (H2O)=8%,[NH3]/[NO]=1.0,N2作为平衡气。结果表明,SCR脱硝出口细颗粒物浓度随S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SO3浓度与颗粒物数浓度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得到相关系数r=0. 971  37,经F检验,在0.01置信水平上,SO3质量浓度与单位体积颗粒物数目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结果表明,SO3质量浓度与细颗粒物的生成量有重要关系,说明SO2的氧化是SCR脱硝出口细颗粒物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可推测其具体反

应式:

2.3 NH3/NO体积比对PM2.5形成的影响

  NH3/NO体积比是SCR脱硝工艺中一项重要的参数,在脱硝反应中,若氨氮体积比过低,反应所需NH3会明显不足,限制催化剂脱硝效率;若氨氮体积比过高,虽然SCR反应会较充分,脱硝效率较高,但氨的逃逸现象显著,不仅会造成NH3的浪费和运行成本的增加,还易造成SCR中细颗粒物生成量的增加。

  考察了氨氮体积比对SO2氧化的影响,结果如图7所示。从图7可以看出,当氨氮体积比a<0.8时,SO2/SO3转化率较低;当0.8≤a≤1.1时,随着NH3添加量的增加,SO2/SO3转化率大幅度增加;当氨氮体积比a>1.1时,SO2向SO3的转化受到了抑制作用。

  为进一步研究上述现象的机理,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别探究了NH3与NO对SO2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如图8所示。

  图8(a)为SO2与NH3在5% O2存在条件下的共吸附与单独吸附20 min的对比红外谱图,其中1 632 cm-1处的峰归属于Lewis酸中心吸附的NH,中N-H键的简并伸缩振动,1 344 cm-l处为归属于吸附态SO2(吸附态SO2 -的形式)的特征吸附峰,在只有SO2与O2存在的条件下,SO2的特征吸附峰强度明显强于与NH3共吸附条件下SO2特征吸附峰的强度,表明NH3与SO2之间存在竞争吸附现象,并且NH3竞争吸附减弱了SO2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能力,NH3与催化剂表面活性点位,特别是V2O5组分的预先吸附,降低了SO2与V2O5吸附并发生反应的机率,从而阻碍了SO2的吸附及氧化现象。图8(b)表明,在NO的共吸附条件下产生的SO2特征峰的强度明显弱于SO2在O2环境下的特征吸附峰强度,表明NO与SO2之间存在竞争吸附现象,且NO的竞争吸附减弱了SO2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能力。

  综上分析,烟气中的NH3、NO与SO2存在竞争吸附现象,NH3、NO与催化剂表面的V2O5活性组分的吸附有效降低了SO2与V2 O5点位的吸附,从而减弱了SO2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能力,阻碍了SO2有效催化氧化行为的发生,而O2的存在却能促进SO2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能力,从而提升其催化氧化能力。

  因此,氨氮体积比对SO2氧化的影响机理可推测为:氨氮体积比a <0.8时,SO2/SO3转化率较低,这是因为此时NO相对较多,由于NO与SO2之间存在竞争吸附现象,且NO的竞争吸附减弱了SO2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能力;当氨氮体积比a> 1.1时,NH3大量吸附于催化剂上,在V2O5的活性位上NH3和SO2出现明显的竞争吸附,吸附的NH3阻止SO2向催化剂壁面扩散,从而对SO2向SO3的转化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使SO2/SO3转化率减小;当氨氮体积比在0.8~1.1时,NH3与NO几乎完全反应,逃逸量很少,不抑制SO2氧化,使得SO2/SO3转化率大幅度增加。

  为探究NH3对细颗粒物形成的影响,考察了不同氨氮体积比时细颗粒物数浓度变化情况,如图9所示。由图9可以看出,氨氮体积比从0.8增至1.2,细颗粒物数浓度也相应增加,但氨氮体积比为0.8与1时,细颗粒物数浓度增长幅度不大;从1增至1.2时,细颗粒物数浓度明显增加。结合氨氮体积比对SO2氧化的影响,可分析得到氨氮体积比对PM2.5形成的影响如下:氨氮体积比小时,由于氨浓度本身小,且SO2氧化率很低(NH3/NO体积比为0.8时约为0.15%),使得生成的硫酸铵盐等细颗粒物很少;当氨氮体积比增至1时,细颗粒物的生成量有略微增加,这是氨浓度及SO2氧化率增加的结果,但也受到SO2氧化率增幅限制(当NH3/NO体积比从0.8增至1时,其从0.15%小幅增至0.28 %);当氨氮体积比大于1时,氨浓度显著增加,尽管SO2的氧化稍微受到抑制(从0. 41%降至0.38%),细颗粒物生成量仍明显增多。因此,氨氮体积比是细颗粒物形成的1个关键因素,喷氨过量会使得脱硝出口硫酸盐以及硫酸氢盐细颗粒物的浓度增加。

3结论

  (1)当SO2与NH3共存时,模拟氨法SCR脱硝过程产生大量细颗粒物,其颗粒数浓度达到1.0×106个/C m3左右。细颗粒物主要为NH4 HSO4及少量( NH4)2SO4。

  (2)氨法SCR脱硝中细颗粒物的形成是通过SO2在催化剂表面V2O5作用下氧化成SO3,与烟气中的NH3、H2O反应生成的。随着SO2体积分数的增加,其氧化率减少,但SO3生成量增加,且SO3体积分数与颗粒物数浓度之间有显著相关关系。

(3)NH3对细颗粒物形成的影响机制有2个方面:一方面由于NH3、NO与SO2存在竞争吸附,SO2氧化率受到氨氮体积比影响;另一方面出口的颗粒物浓度随NH3浓度增加而增加,且后者对细颗粒物形成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SCR运行时需严格控制SO2氧化率及氨氮体积比,在保证脱硝效率的同时,减少细颗粒物的生成,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4摘要:为探究SO2与NH3/NO体积比对SCR脱硝中PM2.5排放特性的影响,通过模拟SCR脱硝试验装置,针对商业V2 O5 -WO3/TiO2催化剂,利用电称低压冲击器(ELPI)等仪器对SCR脱硝装置出口PM2.5物性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发现,SCR脱硝装置出口细颗粒物数浓度达到1.0×106个/Cm3左右,其主要成分为NH4 HSO4及少量(NH4)2 SO4,且细颗粒物多为亚微米级。同时研究了SO2催化氧化对PM2. 5形成的影响,并采用傅里叶原位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氨氮体积比对PM2. 5生成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SO2的影响与SO2氧化生成的SO3浓度与颗粒物数浓度显著相关,氨氮体积比的浓度对形成的颗粒物数浓度有直接影响,而且对SO2氧化率也有一定影响。

关键字:

上一篇:关于铜渣综合利用研究现状及其新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返回列表

行业资讯月点击排行

展会信息月点击排行

招商信息月点击排行

首页 资讯 招标 项目 展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触屏版 电脑版
安装信息网 www.36qyk.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