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晓敏
发电厂、水泥厂等大型工厂是CO2最主要的排放源,约占CO2排放总量的60%。目前,烟气CO2捕集和分离技术主要有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吸附法、膜分离法等。其中,吸附法具有工艺简单、能耗低,无污染等优点,广泛应用于CO2的分离领域。目前,国内外关于吸附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多孔材料的选择、制备、改性等方面,以提高对C02的吸附能力。DBU是一种碱性有机物,其全称为l,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一7一烯,Heldebrant等研究发现,DBU溶液对CO2具有较好的吸收性能。Gray等研究发现,将DBU负载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可得到性能优良的吸附剂,并测得CO2饱和吸附量约为3 moVkg,最佳脱附温度为80℃。Ozturk等研究了DBU和醇溶液吸收CO2的反应机理和动力学。本课题组前期对DBU溶液吸收CO2,多孔材料负载DBU吸附CO2做了大量的研究,发现DBU溶液对CO2的吸收效率是复合胺溶液的2.6-3.3倍,负载DBU的多孔材料也有很好的CO2吸附性能。本文以活性炭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出不同DBU负载率的吸附剂,通过流化床对吸附剂进行正交实验,结合扫描电镜、N2吸附分析仪、热重分析仪对吸附剂进行表征测定,研究不同反应条件对活性炭负载DBU吸附CO2的影响,并寻找最佳反应条件。
1实验部分
l.l 实验试剂和仪器
试剂:DBU(GR,98%,瑞士Adamas公司);活性碳炭(AR.20-50目,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工研究所);CO2(99.99%,南京红健气体有限公司);N2(99.99%,南京红健气体有限公司)。
仪器:扫描电子显微镜(SU 1510.日本HITACHI公司),全自动N2吸附分析仪(ASAP 2020M,美国.Micromeritics仪器公司),热重分析仪(SETSYS Evolutionl6,法国SETARAM仪器公司),CO2分析仪(Analyzer 2820,英国BACHARACH仪器公司),电子天平,微量注射器,恒温水浴振荡器,烘箱,石英玻璃管反应器,数显温控仪,LZB转子流量计等。
1.2 实验样品制备
实验样品采用浸渍法制备得到。首先取定量的DBU溶液,与10 mL蒸馏水混合均匀,配成不同浓度的DBU溶液。然后,分别加入2g预处理后的活性碳炭(100-140目),在30℃恒温水浴中振荡24 h。最后,过滤并将过滤后的产物置于80℃烘箱中烘干,密封保存备用。
1.3 实验装置及流程
实验装置由气源、水蒸气发生系统、流化床反应器、温控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五部分组成。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吸附实验时先通人N2气流对吸附塔进行吹扫预处理。预处理后通入模拟烟气流,气流由下而上进入流化床反应器,并用CO2分析仪在主路和支路分别读取模拟烟气流中CO2的出口浓度和人口浓度。脱附实验时通入N2气流并打开加热装置,在主路用CO2分析仪读取CO2的出口浓度。
1.4实验及测定
1.4.1 SEM测定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样品进行形貌分析。将样品放大1 000-5 000倍,观察负载DBU前后活性炭表面形貌特征的变化。
1.4.2 BET测定
采用全自动N2吸附分析仪对样品进行孔结构分析。利用吸附法在低温(77 K)下,测定样品的N2吸附等温线,从而得到样品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分布。
1.4.3 TGA测定
采用热重分析仪对样品进行热重分析。反应气氛为高纯N2,升温速率为5℃/min,温度从25℃升至200℃,中间设3个恒温温度(80℃、140℃、200℃),各恒温60 min。
1.4.4活性炭负载DBU流化床吸附C02反应条件的研究
根据前期研究及实验条件,进一步采用正交实验对活性炭负载DBU流化床吸附CO2反应条件进行研究,分析不同因素和水平对样品吸附CO2性能的影响。选取6个因素和3个水平,按照[L18( 37)]进行正交实验,每组实验重复2次。正交实验因素和水平如表l,其中A表示DBU负载率(%),B表示气体流量( L/min),C表示水蒸气预处理时间(min),D表示CO2浓度(%),E表示吸附剂质量(g),F表示再生温度(℃)。
2结果与讨论
2.1测定结果分析
2.1.1 SEM分析
图2是活性炭负载DBU前后放大1 000倍和5 000倍的扫描电镜图。从图2(a)和图2(c)可以看出负载DBU前的活性炭表面分布着大量不规则的大孔,大孔内表面平滑,又分布着许多小孔,小孔以圆形为主,相互之间又有连通。从图2(c)和2(d)可以看出负载DBU后的活性炭表面多了许多不规则的颗粒,堆积占据了大孔和小孔。表明DBU对活性炭的孔结构有封闭作用,改变了活性炭的孔结构。
2.1.2 BET分析
不同DBU负载率活性炭的N2吸附等温线如图3。从图3可知,吸附等温线都属于IUPAC分类中的I、Ⅱ混合型。低压区,等温线陡然上升;中压区,等温线缓慢上升;高压区,等温线出现滞后环,并有一些拖尾。说明在低压时主要发生微孔填充,中压时发生单层和多层吸附,高压时发生毛细管凝聚现象。表明样品中既有大量微孔,又有少量中孔。滞后环属于H4型,表明活性炭具有不规则的裂隙状孔结构特征。在各个压力区,活性炭对应的N2吸附量均大于负载DBU后活性炭的吸附量,说明DBU破坏了活性炭的孔结构,且随着DBU负载率的增加,活性炭微孔和中孔的破坏也增大。
图4是通过DFT方法得到的不同DBU负载率活性炭的全孔范围孔径分布。从图4可知,活性炭以微孔为主,含有少量中孔。微孔孔径在0.5-2.0 nm范围有连续分布,中孔孔径集中在3.5-4.0nm范围。随着DBU负载率的增加,活性炭的微孔容积和中孔容积都逐渐减小,微孔容积下降最明显,说明DBU对活性炭的孔结构破坏主要是微孔破坏。当DBU负载率为10.6%时,微孔结构几乎全部被破坏。
表2是不同DBU负载率活性炭的孔结构主要参数。由表2可知,随着DBU负载率的增加,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微孔比表面积、总孔容积、微孔容积都呈减小趋势,平均孔径呈增大趋势,微孔孔径变化不大。说明活性炭负载DBU后,部分孔道被占据堵塞,且主要在是微孔。
2.1.3 TGA分析
图5和图6分别为不同DBU负载率活性炭的TG曲线和DTG曲线。从图5可知,样品在测定温度范围内都存在2次明显的失重,2次失重过程分别是温度从25℃升至80℃和80℃升至140℃时,在恒温200℃时样品TG曲线存在下降趋势,且DBU负载率越大下降趋势越明显。从图6可知,样品均有2个失重速率峰,根据水及DBU的沸点推测,第1个失重峰是水峰,第2个失重峰是DBU峰和水峰。对DTG曲线进行积分,计算得到样品的第1次失重量分别为3.772 4、2.306 0、2.163 4和1.549 4 mg/g,失重率分别为94.12%.90.70%、89.14%和85.36%。第2次失重量分别为0.235 5、0.236 3、0.263 6和0.265 7 mg/g,失重率分别为5.88%、9.30%、l0.86%和l4.64%。随着DBU负载率的增加,样品在25℃升至80℃的过程中,失重量和失重率逐渐减小,说明DBU易溶于水,抑制了活性炭水分的蒸发。样品在80℃升至140℃的过程中,失重量和失重率逐渐增大,原因是DBU沸点为80℃,在80℃升至140℃时DBU开始析出,且析出量随DBU负载率的增加而增大。由此可知,通过浸渍法制得的活性炭负载DBU样品在低于140℃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2.2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2.2.1直观分析
表3是正交实验结果及直观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通过比较不同因素间的极差尺,可得出各因素对C02吸附量的影响大小,极差越大则表明该因素对CO2吸附量的影响越大。极差等于各水平中最大平均值与最小平均值的差,计算公式如下:
由表3可知,影响C02吸附量的各因素主次顺序为:DR>AR>ER>CR>FR>BR,即C02浓度>DBU负载率>吸附剂质量>水蒸气预处理时间>再生温度>气体流量。
图7是以不同因素的水平为横坐标,CO2吸附量为纵坐标得到的趋势图。根据正交表的综合可比性,由实验因素与实验指标关系的趋势图可知,最佳水平组合为A2B1C2D3E1F3。
2.2.2方差分析
直观分析简单易行、直观易懂,但不能区分实验结果的差异是由因素水平引起,还是由实验误差引起,也无法对因素影响的重要程度给出定量估计。为弥补直观分析的不足,对实验结果作方差分析。方差分析结果如表4。
由表4可知,因素D(CO2浓度)的F值在19.0-99.0之间,表明因素D对实验结果影响显著;因素A(DBU负载率)和因素E(吸附剂质量)的F值均在9.0-19.0之间,表明因素A和因素E对实验结果影响较显著,且因素A显著性大于因素E;而其他因素的F值均小于3.0,表明对实验结果无显著影响。方差分析表明CO2浓度对实验的影响最大,其次是DBU负载率和吸附剂质量,这与直观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
2.3活性炭负载DBU流化床吸附CO2反应条件分析
由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可知,DBU负载率、CO2浓度和吸附剂质量对实验结果有显著性影响。对这3个因素再次进行流化床CO2吸附实验。3个因素水平如前所述,其他因素水平为正交实验所得的最佳水平。实验所得的CO2吸附量如图8。
从图8可知,DBU负载率、CO2浓度和吸附剂质量3个因素的CO2吸附量相比正交实验均有所提高,且所有因素采用最佳水平时,吸附剂对CO2的吸附量最大,达到30 mg/g以上。结合表征结果和实验结果对活性炭负载DBU流化床吸附CO2反应条件作如下分析:
DBU负载率、CO2浓度、吸附剂质量是影响活性炭负载流化床吸附CO2的主要因素,其他因素影响较弱。DBU负载率对吸附剂的影响主要是孔道封闭和CO2扩散。随着DBU负载率的增加,CO2吸附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说明负载DBU有利于CO2的吸附。当DBU达到一个较高的浓度时,吸附剂的微孔被大量堵塞,同时DBU与水蒸气形成的液膜也变厚,不利于CO2的吸附和扩散,使吸附效果变差。当CO2浓度低于l0%时,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吸附效果较差。同时负载的DBU也不能与CO2完全反应,因此CO2吸附量较小。当CO2浓度等于l0%时,DBU与CO2的摩尔比等于二者的化学当量比,有利于化学吸附的进行,吸附量也变大。CO2吸附量随吸附剂质量的增加而减少,由于过量的吸附剂流化不充分,吸附剂与CO2没有完全反应所导致。
气体流量主要影响CO2在流化床内的停留时间,流量越大,CO2停留时间越短,不利于与吸附剂的接触吸附。水蒸气预处理时间说明适量的水蒸气有利于DBU与CO2的耗水反应;但过量水蒸气引起了吸附剂板结,不利于吸附剂与CO2的反应。吸附剂上负载的DBU随再生温度增加而减少脱离的DBU使得孔道堵塞消除,吸附剂的物理吸附增加量弥补了DBU化学吸附损失量。
3结论
(1)活性炭负载DBU对CO2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可作为CO2的吸附剂。
(2)影响活性炭负载DBU流化床吸附CO2的主要因素是CO2浓度,其次是DBU负载率和吸附剂质量,其他因素也有影响,但影响不大。
(3)在本实验所选因素水平范围内,活性炭负载DBU流化床吸附CO2的最佳反应条件:DBU负载率7.4%,气体流量0.8 L/min,水蒸气预处理时间5 min,CO2浓度l0%,吸附剂质量10g,再生温度100℃。
4摘要:采用浸渍法将DBU负载到活性炭上制成吸附剂。通过扫描电镜、N2吸附分析仪、热重分析仪对吸附剂进行表征测定,并在流化床上进行正交实验,研究不同反应条件对活性炭负载DBU吸附CO2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活性炭负载DBU流化床吸附CO2的主要因素是CO2浓度,其次是DBU负载率和吸附剂质量;最佳反应条件是DBU负载率7.4%,气流量0.8 L/min,水蒸气预处理时间5 min,CO2浓度10%,吸附剂质量10 9,再牛温度为100℃。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