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招标 项目 展会 更多

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技术动态


生活需求迎来生鲜流通大时代

2015-12-22 14:38:06 安装信息网

相关链接: 中国安全网 中国质量网 中国论文网 中国资讯网

作者:郑晓敏

   中国有句古话,叫“民以食为天”。由于人口众多,中国一直是农产品消费大国。其中,肉类、蔬菜、水产、水果,乳制品等生鲜食品消费量都是世界第一,自然流通数量也是全球之冠。

    随着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从温饱到小康的发展,人们的食物消费结构正在发生重大改变。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生鲜食品在日常消费中的占比加大,对谷物等主食的替代性增强。一方面,动物性食品产量和消费需求快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2014年,我国肉类总产量为8707万吨,禽蛋产量2894万口屯,牛奶产量3725万吨,水产品产量6450万吨,肉、蛋、奶、水产总量达到2 .18亿吨。与1996年相比,18年间年增长1 1倍,同期人口只增加了1 2%,人均动物蛋白占有水平大致却翻了一番。另一方面,乳品、水果等健康性食品消费量进一步增长,食物结构多元化趋势明显。201 2年城镇居民鲜奶消费量为1 990年的301.3%,水果消费量为1 990年的136.3%;同期,乡村居民乳品消费量为1 990年的480.5%,水果消费量为1 990年的387.3%。近几年,这两类食品品种的人均消费量进一步增长。

    另外,从大众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看,他们对食品生鲜领域的要求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一是全社会对食品消费安全更加重视,不仅要有东西吃、吃得好,还要吃出放心。尤其是富裕起来的中产阶层和80、90后的理性消费群体,他们更加重视自己的生活品位,愿意在

自己身上花钱,讲究“食以安为先”,不再是仅仅考虑价格因素。

    二是市场化、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有效推动了生鲜及农产品消费的增长。2014年末,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4.8%。当人口从乡村转移至城镇,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中国乡村猪肉消费以往都是自养、自宰、自食,而现在大部分农村居民消费猪肉已经变为从市场购买,而供给的充裕和便利性在很大程度上也提升了肉类的消费水平。

    城市群体的消费方式也有很大转变。现在,主食厨房、熟食加工、家庭配送,便利店盒饭供应等方式越来越普遍。生鲜消费方式的变更,餐饮服务的大众化、工厂化趋势,必然带来流通供给方式的变化,对生鲜食品流通加工行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新要求。

    未来十年,我国人口增长所带来的食品要求带有刚需特征,包括粮食、食用油、肉、蛋、奶、果、菜等农产品的消费规模仍会保持增长。未来10 -15年之后,中国至少会有5亿中产阶层,美国现在是1.5亿的中产阶层。根据专家的测算,今后十年,中国的消费能力将是美国现在的三倍。

   与此同时,中国畜产品和水产品消费将快速增长。到2022年,全国肉类总消费量预计为1 0770万吨,比201 1年增加2091万吨,增长率为24%。其中,猪肉消费量6208万吨,牛羊肉消费量1457万吨,家禽消费量2745万吨,分别在2011年的基础上增长16%、12%和45%。全国禽蛋消费预计为3286万吨,奶类消费6232万吨,水产品消费8124万吨,与201 1年相比分别增长25%、39%和36%。

    食品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的改变为生鲜食品流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也要求尽快建立起以冷链为支撑的生鲜食品流通体系,以适应快节奏、便利化以及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的市场需求。

    冷链是体现肉制品企业实力的一道高门槛,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更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双汇之所以取得了丰厚的市场业绩,与其多年来一直倾力打造的完善的冷链系统是分不开的,该系统确保双汇产品从出厂到销售过程中冷链不中断。“冷链生产、冷链配送、冷链销售”的模式,是双汇冷鲜肉在国内得以广泛推广的重要保证。

    与普通人对物流的理解不同,众品的冷链物流通过集成仓储、运输、分拣、配送、检测、信息,金融服务等功能,为客户提供中高端冷链产品展示交易、供应链集成优化、农产品及生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供应链金融等一系列系统化、标准化的增值服务,搭建整合区域食品资源、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平台,有效解决冷链产品“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

  生鲜贸易形成多元局面

   近年,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额总体上平稳增长。据中国海关统计,中国农产品进出口额从2012年的1741亿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1 92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5 1%。其中,生鲜食品贸易的主要特点是生鲜农产品进出口规模稳步扩大,而从种类结构上看,出口是以劳动密集型品类为主,进口则是以土地密集型产品为主。

同时,水果、水产品等生鲜食品的进口呈刚性增长态势。2012年,我国进口水产品254万吨、57亿美元,进口水果及坚果326万吨、37亿美元。2014年,我国进口水产品288万吨、68f2美元,进口水果及坚果384万吨、50亿美元。

   从经营主体上看,外资、民营企业已成为农产品进出口的主力军。目前,我国有近2万家农产品出口企业和1.8万家农产品进口企业,越来越多的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参与到农产品贸易中,并保持着快速增长的趋势。2014年,民营企业出口额为435亿美元,外资企业出口额为21 1亿美元,两者相加占比达90.6%。民营企业进口596亿美元,外资企业进口382亿美元,两者相加占比达80. 5%。

    在市场结构上,生鲜食品贸易更趋合理,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目前我国农产品已远销200多个国家(地区)。2014年,我国对东盟、日本、香港、欧盟,美国五大市场出口农产品总量共计492亿美元,占全部农产品出口额的69%。我国农产品进口来源遍布很多国家(地区),达到了1 80多个,其中自美国、巴西、东盟、欧盟,澳大利亚前五大市场进口农产品总量共计850亿美元,占全部农产品进口额的70%,并且与自贸区(FTA)伙伴合作的生鲜农产品贸易量也在快速增长。近年来,我国已签署了14个自贸区协定,涉及22个国家和地区、未来中国与自贸区伙伴的生鲜农产品贸易会快速增长,市场逐步向这些国家集中。

此外,国外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举措也值得参考,如加拿大,通过下放港口和内河运输经营权,使企业真正自主经营,充分发挥了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大大促进了冷链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欧美国家还鼓励在标准化原料基地、产地加工企业、贮藏环节分别采用友好型栽培管理技术、真空预冷技术、冰温预冷技术,自动化冷库技术以及气调储藏技术等。

    转型升级任务紧迫

    近年来,我国水果、肉类、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产量逐年提升。2014年,全国鲜活农产品总产量为1 2 4亿吨。据统计,农产品冷链物流总额超过5000亿元,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交额近4万亿元,流通设施水平也有所提高。但是,由于我国受农业小生产与消费大市场矛盾的长期困扰,加之冷链环节的缺失,因此在生鲜食品流通上存在着三大痛点:一是买难卖难的情况交替出现。以蔬菜为例,每年全国有7亿多吨的生鲜农产品产量,人均占有量达500公斤,但不能通过冷藏均衡上市,导致有时集中大量上市,价低伤农,甚至无人收购。有时候也因气候减产而价高,影响居民生活。

    二是流通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尤为突出。由于生鲜食品绝大部分不经过冷链物流,加工化、包装化程度也很低,所以目前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为9%、20%和28%,肉类储运干耗达1 0%,腐损率高,蔬菜、水果达到20%以上,是发达国家的4倍,每年流通损耗就有上千亿元。三是生鲜食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冷链建设的目标,需要从保供为主向量质并重提升。

    为解决上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采取了很多相应措施。今年,商务部等1 0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全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规划》,并出台了进一步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以农产品零售市场为基础,以高效规范的电子商务等新型市场为重要补充,有形和无形结合、线上和线下融合、产地和销地匹配,布局合理、制度完备、高效畅通,安全规范的农产品市场体系。这为推动生鲜食品流通行业的转型升级明确了方向。

    从下一步发展看,政府会加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批发市场网络布局和规划指导,建设改造一批公益性的全国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强鲜活农产品产地预冷、预选分级、加工配送、冷藏冷冻、冷链运输、包装仓储、电子结算,检验检测和安全监控等设施建设。引导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建设和改造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菜市场、社区菜店、生鲜超市,平价商店等鲜活农产品零售网点。

    提高流通领域信息化、标准化水平,鼓励流通模式创新,要把发展电子商务和冷链物流作为行业转型升级的双引擎。为此,有关部门要鼓励各类农产品流通主体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整合各类涉农信息服务资源,构建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的农产品流通大数据平台,建设互联互通的全国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体系。前不久,商务部等有关部门出台了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发展电子商务、加强流通标准化,鼓励支持农村电商的应用和推广扩大网上交易的措施,让“互联网+生鲜农产品”成为贸易新模式。

    加快流通组织化、专业化的步伐,要鼓励农产品流通企业和批发市场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特许经营等方式实现跨区域发展。鼓励具备条件的农产品市场主体利用自身优势,向农产品生产和消费两端延伸经营链条,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推动鲜活农产品经销商实现公司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扶持培育一批大型鲜活农产品流通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运输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他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促其做大做强。

    大力促进冷链物流发展,加强试点示范引导。商务部近年来通过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试点、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建设等工作,重点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目前已累计支持企业新建和改造冷库物流项目2000多个,新增冷库容量579万多吨,新增冷藏车2000多辆,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等环节温控能力显著增强。同时,从201 1年以来,还在天津、厦门、北京、武汉、昆山开设了两岸冷链物流合作试点,在太原、南京、长春等22个城市开设城市共同配送试点,支持生鲜食品物流发展。这些试点在引导鼓励电商企业进军冷鲜食品市场,冷链物流模式创新,应用互联网、物联网、冷藏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好的效果。接下来,有关部门将结合试点示范工作,鼓励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推广现代冷链物流管理理念、标准和技术,加快建立覆盖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的全程冷链物流体系。

    (作者系商务部驻上海特派员)

关键字:

上一篇:商丘市嘉义精密铸造有限公司大型铸钢耐压件消失模工艺技术改造项目

下一篇:返回列表

行业资讯月点击排行

展会信息月点击排行

招商信息月点击排行

首页 资讯 招标 项目 展会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连接 | 联系我们
触屏版 电脑版
安装信息网 www.36qyk.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