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毅
笔者通过选取不同配比的增黏树脂与不同结构的SBS制备胶粘剂,最终获得性能优异的SBS胶粘剂。此外,对SBS进行环氧化处理制得极性更大的ESBS,最终获得对极性材料粘结性能优异的胶粘剂配方,并且通过热稳定性试验对SBS与ESBS的热稳定性进行了对比。
1实验部分
1.1 溶剂配比的确定
按不同溶剂体积比例分别量取120#溶剂油(深圳市吉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乙酸乙酯、丙酮(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恒定总体积为10 mL,于试管中混合,再分别加入0.05 g SBS(岳阳合成橡胶厂生产),置于30℃恒温干燥箱中12 h,观察溶解情况,从而确定合适的溶剂配比。
1.2 SBS胶粘剂的制备
在500 mL三口烧瓶中加入配好的60 g溶剂和SBS,50C冷凝回流搅拌至SBS完全溶解(约20 min),加入按比例配好的混合增黏树脂(深圳市吉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搅拌至混合均匀(约100 min);然后加入防老化剂(深圳市吉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再搅拌30 min,冷却至室温,进行取样。产品为溶解性良好的淡黄色黏稠液体。
线型与星型SBS混合制胶时,只改变SBS中线型SBS与星型SBS之比,总质量不变,依照步骤制胶。
1.3 ESBS胶粘剂的制备
1.3.1ESBS的制备
在装有回流冷凝管、搅拌桨的500 mL三口烧瓶中加入25 g SBS和250 mL溶剂[V(120#溶剂油):V(丙酮):V(乙酸乙酯)=12:1:1],设置油浴锅温度为50℃,待SBS完全溶解后,加入11. 63 mL甲酸,保持一定的搅拌速度,滴加22.5 mL 300/0 H202,[m(甲酸):m(H:0:)=1.4:1]反应1 h,结束后将黏稠物取出并置于烧杯中,用工业乙醇沉降,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最后将产物置于真空干燥箱中50CC干燥至恒量,即得产品ESBS。
1.3.2环氧值测定
用盐酸丙酮法测ESBS环氧值(参考标准:GB1677-2008)。
1.3.3胶粘剂的制备
在装有回流冷凝管、搅拌桨的500 mL三口烧瓶中加入20 gESBS及66 g最佳溶剂[v(120#溶剂油):V(丙酮):V(乙酸乙酯)=4:1:1],设置温度为50C,反应至ESBS完全溶解后,加入定量的增黏树脂(改性松香),反应约30 min后加人防老化剂、增韧剂及固化剂各6.6 g,均匀混合15 min后取样。对比组将ESBS换为SBS,溶剂换为SBS对应的溶剂,加入量不变。
1.3.3进一步改进ESBS胶粘剂配方
通过1.3.3的胶粘剂制备,选定一个改性松香作为增黏树脂添加量的最佳值,添加萜烯树脂,改变萜烯树脂的量,寻求改性松香与萜烯树脂的最佳质量比例,制得拉伸剪切强度最佳的混合树脂胶粘剂。
1.4性能测试
1.4.1 胶粘剂拉伸强度测定
将铝片、玻璃、帆布、皮革裁成100 mm×30 mm的矩形薄片,再将待测胶涂到待测材料上,涂胶面积为30 mm×12.5 mm,再与同一材料黏合在一起。室温下放置48 h后,用电子万能试验机进行拉伸性能检测,其中试验机保证试样夹持器的移动速度在(5±1) mm/min内保持稳定。(参考标准:GB7124-1986)。
1.4.2 SBS热稳定性测定
检测设备为TG 209F1热重分析仪(耐驰科学仪器商贸有限公司生产),升温速度为lOC/min.气流速度为20 mL/min,打印TG曲线图。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溶剂的确定
SBS有PS和PB 2种嵌段,两者的溶解度参数D:PS嵌段D=9.1,PB嵌段D=8.4。需要满足同时溶解PS和PB嵌段的条件才能被选为SBS的良溶剂。混合溶剂的溶解度参数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D混、D,、D:、D,分别代表混合溶剂、溶剂1、溶剂2、溶剂3的溶解度参数;多,、函:和函,分别为溶剂1、溶剂2和溶剂3的体积分数。经计算,溶剂的溶解度参数D应为7.7~9.4。为了降低SBS胶的毒性和成本,以价低、无害的120#溶剂油为主溶剂,但是由于溶剂油的溶解度参数为7.4,不满足溶剂的要求,所以单独使用120#溶剂油不能溶解SBS胶料,必须配上溶解度参数较大的其他溶剂。故选用溶解度参数较大的丙酮和乙酸乙酯2种溶剂来配合120#溶剂油。不同配比溶剂对SBS与ESBS的溶解情况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在保证SBS与ESBS完全溶解且成本最低的条件下,溶解SBS的最佳溶剂为V (120#溶剂油):V(丙酮):V(乙酸乙酯)=12:1:1,溶解ESBS的最佳溶剂为V(120#溶剂油):V(丙酮):V(乙酸乙酯)=4:1:1。
2.2 SBS中增黏树脂配比的确定
最常用胶粘剂增黏树脂的树脂类系有:松香系树脂、萜烯系树脂、脂肪族(C5系)石油树脂、芳香族系(C9系)石油树脂等。笔者从以上4种类型树脂中各取1种,最终选择的树脂为萜烯树脂、C,石油树脂、C。石油树脂和松香改性树脂。由陈炳强所研究三元混合增黏树脂配比,可近似取萜烯树脂、C5石油树脂、C。石油树脂质量比为7:5:5。在此基础上添加不同松香改性树脂的份数,检测其拉伸强度。松香改性树脂份数与胶粘剂拉伸强度的关系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发现,当粘结的是非极性材料(铝片)时,拉伸强度较高。m(萜烯树脂):m(C,石油树脂):m(C。石油树脂):m(松香改性树脂)=7:5:5:6的胶粘剂最佳。通过实验数据发现,胶粘剂加入松香改性树脂后,在铝片上的拉伸强度从134.5 kPa增加到243.6 kPa.性能有了显著的提升。对于极性材料(帆布和皮革)的粘结,所测拉伸强度与树脂加入份数规律性一般。
确定松香改性树脂的加入量后,再依此重复实验,确定另3种树脂的最佳加入量。最终得出最优树脂配比为m(萜烯树脂):m(C,石油树脂):m(C。石油树脂):m(松香改性树脂)=9:1:7:6。
2.3胶粘剂中不同类型SBS配比的确定
通常SBS的混配原则是:线形结构与星形结构混配,高苯乙烯质量分数与低苯乙烯质量分数的SBS混配。实验选用YH -792与YH -801两种型号的SBS进行混配,前者为线性高S含量,后者为星型中S含量。
为研究线型SBS与星型SBS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将两者混合使用制备胶粘剂。混合SBS弹性体配比与胶粘剂的拉伸强度关系如图2所示。
从图2可知,通过调节线型与星型SBS的比例,拉伸剪切强度先增后减,并在m(线型):m(星型)=5:1时,拉伸剪切强度最大。
综上所述,此种性能优异的新型环保型SBS胶粘剂配方为:线型SBS 15份,星型SBS 3份,萜烯树脂14.1份,C5石油树脂1.6份,C9石油树脂11份,松香改性树脂9.4份,SBS溶剂60份,防老化剂6份。
2.4 ESBS胶粘剂性能测试
2.4.1ESBS环氧值测定
在含有双键的聚合物溶液或乳液中,直接加入有机过氧酸或其衍生物,可使分子链中的双键打开,发生环氧化反应。即过氧化氢与甲酸反应生成过甲酸,过甲酸再与SBS发生环氧化反应。
用盐酸丙酮法测ESBS环氧值,经多次测试,环氧值平均值为0. 26,属正常胶粘剂用树脂环氧值范围(约0. 25~0.45)。
2.4.2 ESBS与SBS胶粘剂性能对比
加入松香改性树脂的ESBS胶粘剂与SBS胶粘剂对不同材料粘结性能的影响如图3与图4所示。
从图3、图4中可看出,通过化学环氧化改性后的ESBS制得的胶粘剂比未经过改性的SBS胶粘剂对帆布的粘结性能有极大的提升,对铝片的粘结性能却基本持平。这是由于环氧化反应制得的ESBS比原来的SBS极性增强,所以ESBS胶粘剂对极性材料(如帆布)的粘结性能改善尤其突出。
2.5 ESBS胶粘剂树脂配比改进
确定松香改性树脂的加入量后,再引入胶粘剂最常用的萜烯树脂进行改性研究,检测其拉伸强度。通过拉伸剪切强度测试可知,在试验范围内,当m(松香改性树脂):m(萜烯树脂)=16:1时,拉伸剪切强度有了很大提升,与不加萜烯树脂相比,剪贴强度提高了48. 05%。
通过各组分的合理配比得出性能优异的ESBS胶粘剂配方:ESBS 20份,松香改性树脂40份,萜烯树脂2.5份,ESBS溶剂66份,防老化剂、增韧剂、固化剂各6.6份。
2.6 SBS与ESBS的热重分析
在实验气氛为空气,升温速率10℃/min的条件下,利用NETASCH TG209 Fl型热重分析仪(德国耐驰公司)对SBS与ESBS进行热重分析,如图5所示。
由图5可以看出,与SBS相比,ESBS热分解温度下降,SBS的外推起始分解温度大约为350qC,而ESBS的外推起始分解温度要低于此温度。在分解过程中,SBS最大热失重速率比ESBS要大。在450~ 550*C之间,ESBS比SBS的失重率低。因此在这个区间,ESBS的热稳定性相比SBS有所提高。
3结论
(1)由于单一和二元体系不能达到低成本又无害的要求,实验采用三元溶剂体系。实验证明:溶解SBS组分比值采用V(120#溶剂油):V(丙酮):V(乙酸乙酯):12:1:1;溶解ESBS组分比值采用V(120#溶剂油):V(丙酮):V(乙酸乙酯)=4:1:1;可配出低成本、无害的胶液。
(2)选用SBS弹性体,通过组分的合理调整,得出配比为m(萜烯树脂):m(C5石油树脂):m(C9石油树脂):m(松香改性树脂)=9:1:7:6的最优树脂配比。
(3)通过ESBS与SBS的对比试验证实,ESBS胶粘剂粘结极性材料的性能明显优于SBS胶粘剂,且在450~ 550℃高温段ESBS比SBS的失重率低。
4摘要:
研制了一种环保型SBS溶剂,并以SBS为原料,通过选取不同配比的增黏树脂与不同结构的SBS制备胶粘剂,筛选出使用性能优异的胶粘剂配方;此外,对SBS进行环氧化处理,使其极性增大,并加入不同配比的增黏树脂,最终获得对极性材料粘结性能优异的胶粘剂配方;热稳定性研究表明,在450·550℃高温段ESBS比SBS具备更高的稳定性。
上一篇:一种风光发电系统的储能优化新方案
下一篇:一种生物质炭化新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