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现在人们的一切社会活动都离不开电话,电信业务的普及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同时也给一些人带来诸多困扰。垃圾短信、骚扰电话、通讯信息诈骗屡屡发生,严重干扰了人们正常的学习、工作与生活。通讯信息诈骗之所以层出不穷,很大程度上也是非实名登记下的“黑卡”在作祟。
“黑卡”具有很强的迷惑性,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执法部门追查起来难度较大,电话实名制的实施,对于净化通信环境、保障通信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有很重要的意义。早在2010年,工信部就宣布实施手机用户实名登记制度。2013年,工信部曾出台《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和《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最近,工信部又发布通知,要求各基础电信企业在2016年12月31日之前,保证本企业全部电话用户实名率达到95%以上,通知还规定,2017年6月30日前全部电话用户实现实名登记。对于未在规定时间内补办登记手续的用户,暂停其通信服务,再次催告其补办登记。在催告期满后,仍未补办登记手续的,依法停止通信服务,该要求也被称为是“史上最严厉的电话实名制”,可见管理部门的决心之大。
电话实行实名制值得点赞,但实施实名制并非是灵丹妙药。显而易见的是,电话实名制的口号尽管喊了这么多年,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究其原因,有技术方面的问题,更关键是各级单位对实名制要求的落实执行不力,落实实名制的制度保障还有待完善,笔者认为,要想把电话实名制落实好,相关单位的相应配套制度一定要紧紧跟上,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
对于运营商来说,新增用户会带来一定的利益,因此,他们中间有些人仅以发展用户为目标,落实实名制登记的动机并不强,以往甚至还出现工作人员与号贩子结成“同盟”的情况,严重影响实名制的落实。因此,在这方面要下最大力气,监管部门需要从工作机制上,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企业也要完善工作流程和工作机制,严格考核员工的行为,从源头避免非实名的产生。
对居心叵测者而言,实名制登记虽然加大了其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通讯信息诈骗的发生,但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更新,图谋不轨者还是能找到手段钻空子,要想彻底消灭非实名用户,彻底消除由此而来的通讯信息诈骗,还比较困难。因此,想要真正实现全部用户实名登记的目标,给用户一个清朗安全的通信和网络环境,我们的监管手段一定要不断推陈出新,让居心叵测者无空可钻。
尽管企业在推进电话实名制的同时也在落实信息保护的要求,不过还是有些用户担心自己的个人信息泄露,会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用户信赖运营企业,将自己的个人信息交出,那么运营商和管理者理应担负起高度责任,从技术、制度等多个方面建立用户隐私保障体系,关键是配有严格的追责制度,一旦出现问题,可以追溯到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实现闭环管理。(中国信息产业网)